徐朝欽
摘 要:本文通過對河南省高校檔案工作與大學文化傳承的經典案例調查,選取其中4個有代表性的經典案例進行深入分析,為其他高校檔案工作進一步在大學文化傳承中發(fā)揮獨特作用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檔案工作;大學文化;經典案例
一、國立河南大學復校紀念碑的設立與大學精神傳承
1.基本情況。2014年河南大學檔案館在整理民國時期檔案時,發(fā)現(xiàn)了刊登在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一日國立河南大學校刊第四版上的一篇碑文。碑文名稱是“國立河南大學復校紀念碑”,作者是時任教務長郝象吾先生,撰寫于民國三十五年臘月,共750字。碑文首先簡述了河南大學的成立和發(fā)展,接著重點講述了河南大學抗日流亡辦學八年的艱辛歷程。提醒本校師生復校后“所宜朝夕警惕者,就當世學術言,吾人至今猶在追隨未及之列”,期望本校師生“勤勉奮發(fā),含英咀華,由會通以至超勝,使中原文化恢復其在古代世界文化中之領導地位,庶可告無愧于漢宋太學之先賢?!?/p>
經考證得知,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河南大學奉令南遷,先后在欒川潭頭鎮(zhèn)、淅川荊紫關、陜西漢中、寶雞等地流亡辦學。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學校于年底返回開封復校。復校伊始,時任校長姚從吾決定立碑紀念,遂囑教務長郝象吾撰寫碑文。郝象吾先生撰成《國立河南大學復校紀念碑文》后,因時局動蕩,戰(zhàn)亂頻仍,立碑之事未成。該校檔案館及時向學校遞交了《關于樹立國立河南大學復校紀念碑的報告》。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決定立碑,以志紀念,告慰先賢,激勵后學。201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于9月2日隆重舉行了國立河南大學復校紀念碑揭幕儀式。立碑以來,每年新生入校,都會來到紀念碑前緬懷先賢,追憶河大流亡多地在抗戰(zhàn)第一線堅持八年辦學的可歌可泣的歲月,同學們被先輩們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無不為之動容。
2.案例分析。復校紀念碑的淵源起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體現(xiàn)了河南大學流亡在外艱苦辦學的精神,具有極強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更體現(xiàn)了河大人的一種人文精神與情懷。復校紀念碑的設立是河南大學精神文化向物質文化和環(huán)境文化轉化的一個典型案例。在此案例中,檔案館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檔案館在整理檔案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段歷史,并積極努力將其轉化為可視的外在體現(xiàn)形式。這樣的轉變,使復校紀念碑所傳達的辦學精神有了實物載體,能更好地在師生間擴大傳播影響力,將河大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河南大學作為百年老校,具有豐富的歷史積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將紀念碑樹立在校園里,不僅是后人對前輩的紀念,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教材,對于激勵當代青年學子不忘國恥、愛國愛校,堅持真理、立志成才,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復校紀念碑的設立為其他高校精神文化向物質文化和環(huán)境文化的物化轉換提供了重要啟示。
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孟瑞鵬事跡展與人物專題檔案收集整理
1.基本情況。孟瑞鵬同學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2級學生。2015年暑假,為救兩名落水兒童而不幸溺水身亡。事件發(fā)生后,他的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全國各大媒體對孟瑞鵬舍己救人光榮犧牲的感人事跡給予了持續(xù)報道和高度評價。黨和政府先后授予孟瑞鵬“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全國優(yōu)秀大學生”、“全國優(yōu)秀共青團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標兵”、“河南省優(yōu)秀大學生”、“河南省優(yōu)秀共青團員”、“河南省見義勇為青年英雄”等十余項榮譽稱號,并被追授為“烈士”、“中國共產黨黨員”。
學校非常重視宣傳孟瑞鵬同學的事跡,對其生前遺物進行收集、整理、歸類,形成了“孟瑞鵬事跡檔案”,并根據(jù)檔案整理、編印了《孟瑞鵬日記選》、《孟瑞鵬筆記選》、《孟瑞鵬筆記匯總》、《孟瑞鵬高考日記》、《孟瑞鵬QQ空間說說摘要》、《孟瑞鵬入黨材料匯總》等。同時建立了“孟瑞鵬事跡展列室”,展列了孟瑞鵬日記、筆記、生前用品等。展列室配有專業(yè)解說員,前來參觀的社會各界人士通過解說員的詳細講解,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學習孟瑞鵬先進事跡。
2.案例分析。孟瑞鵬同學舍己救人的忘我精神,是新時代大學生勇于擔當、見義勇為優(yōu)秀品質的集中體現(xiàn),是長期以來學校優(yōu)秀文化熏陶的結果。孟瑞鵬同學的犧牲是一次突發(fā)事件,通過這一事件發(fā)現(xiàn)先進典型、挖掘典型事例、宣傳先進事跡,傳播大愛精神,是培育和弘揚學校精神文化、體現(xiàn)當代大學生精神風貌的良好契機。該校通過搜集孟瑞鵬相關材料,建立人物專題檔案,并通過展覽宣揚他的先進事跡,激勵全校師生乃至當代青年培養(yǎng)甘于奉獻、樂于助人的道德品質,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時代大學生正能量精神風尚起到了積極作用。此次活動充分發(fā)揮了檔案部門在收集、整理、編研、展示等方面的業(yè)務優(yōu)勢,體現(xiàn)了檔案工作者的政治敏銳性、使命感和擔當精神。這一案例為高校檔案同仁在面對新情況、挖掘新檔案、弘揚先進文化、開展育人工作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鑒。
三、河南師范大學英文版學籍檔案管理逆推教務管理改革與檔案人的擔當精神
1.基本情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和規(guī)范化步伐日益加快,英文版學籍表使用量逐年增加。目前大部分高校學生學籍只有中文版歸檔,無法滿足學生需要。有的高校檔案館不具備翻譯能力,就讓學生自己翻譯。這樣就帶來格式不統(tǒng)一、翻譯水平參差不齊、中英文翻譯不夠規(guī)范等一系列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河南師范大學檔案館積極向校領導建議改革學籍檔案管理,實現(xiàn)中英文學籍雙歸檔。在校領導的協(xié)調下,檔案館、教務處和各個教學單位共同努力達成一致,決定由教務處主持修訂全校中英文版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出臺了中英文版的學籍成績表(需要對當前的教務管理軟件升級改造,也需要各級教學機構輸錄成績時配合實施)。不僅自2017屆起畢業(yè)生中文學籍檔案紙質版和中英文學籍檔案電子版一并歸檔到檔案館,而且對2017年以前畢業(yè)生的學籍表也進行了中英文對照重新整理。這是檔案管理逆向推動教務管理的生動、鮮活事例,有力證明檔案工作對高校檔案文化的互動助推作用。檔案不僅僅是高校管理活動結果的記錄,它也可以通過互動交流反作用于管理實踐,進一步推進學校管理水平提升。
2.案例分析。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全心全意為師生和校友服務”不僅僅是口號,更應該體現(xiàn)在行動上,時刻都應該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檔案館主動向領導匯報、同教務處和外事辦聯(lián)系協(xié)調,共同出主意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體現(xiàn)了檔案館的主動服務理念和擔當精神,贏得大家的理解支持,取得了良好效果,從而體現(xiàn)了檔案館的價值。
河南師范大學的這項改革,不增加紙質檔案歸檔量,能夠提供統(tǒng)一規(guī)范、免費的英文版學籍,體現(xiàn)了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對莘莘學子的人文關懷。同時,一份份英文學籍也是一份份無聲的“免費廣告”,在時刻傳播學校的聲名,擴大著學校的美譽度。
四、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yè)季“典藏十年”專題活動與檔案工作創(chuàng)新
1.基本情況。自2015年以來,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檔案館每年都在6月份畢業(yè)季面向應屆畢業(yè)生開展以“夢幻畢業(yè)季、青春不散場”為主題的“典藏十年”專題活動,向畢業(yè)生免費提供畢業(yè)典藏卡和專用封,由個人寫下畢業(yè)感悟、憧憬、承諾或祝福,然后典藏于檔案館,待畢業(yè)10年重回母校聚會時親自前來領取、啟封并珍藏。收藏在檔案館的小小卡片成為聯(lián)系畢業(yè)生與母校之間的金色紐帶。
“典藏十年”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典藏十年”專題活動,幫助畢業(yè)生“留下青春印記、獻給未來回憶”。在為畢業(yè)生的未來留下一份美好期許的同時,該活動使他們畢業(yè)后仍能心系母校,懷念母校,支持母校;同時吸引在校生關注和參與學校文化活動,擴大檔案館在學生中的影響力,讓學生了解檔案知識,激發(fā)他們知校愛校榮校之情。該活動受到廣大畢業(yè)生垂青和媒體關注,并被兄弟院校效仿,已成為學校校園文化活動的特色和品牌。在由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廳組織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首屆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2.案例分析。學校校友資源是學校的寶貴財富。無論大學精神的凝練與傳承,還是學校美譽度的形成與提升;無論相關信息的提供與分享,還是辦學資源的籌措與捐助,都離不開廣大校友的積極參與和鼎力相助。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檔案館開展的“典藏十年”活動,正是基于充分發(fā)揮高校檔案部門在大學文化傳承中的獨特作用,凸顯學校對校友文化的重視,促進校友的母校意識日益強化。
檔案工作的業(yè)務性質決定了檔案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大學文化傳承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為各高校檔案工作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