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正波 印蕾 徐少全
[摘要] 目的 分析醫(yī)院血糖應用對糖尿病干預效果。方法 選擇92例糖尿病患者做為研究對象,均來自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該院就診的病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血糖管理,研究組應用醫(yī)院血糖,對比兩組各方面準確率、依從性和血糖達標率。結果 對比接受治療和干預后血糖數(shù)值、反饋、信息識別方面的準確率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對比兩組血糖達標時間研究組短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患者的依從性評分更高(P<0.05)。結論 應用醫(yī)院血糖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干預,可提高醫(yī)生獲得患者信息的準確率,提高治療效率和患者的依從性。
[關鍵詞] 糖尿病;血糖;依從性;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1(a)-0008-0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Hospital Blood Glucose Application on Diabetes Intervention
FU Zheng-bo, YIN Lei, XU Shao-qua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Dongchangfu People's Hospital,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ospital blood glucose application on diabetes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The study group used hospital blood glucose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compliance and blood glucos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the blood glucose values, feedback, and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after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 were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glucose compliance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liance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ospital blood glucose to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octors' access to patient information, improv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patient compliance.
[Key words] Diabetes; Blood glucose; Compliance; Accuracy
糖尿病是需要長期、規(guī)范化治療的疾病,也需要患者具備一定依從性,從而將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醫(yī)院血糖是近年來新進面向臨床的糖尿病患者管理系統(tǒng),能夠全面整合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檢查結果、不良事件[1-2]。該文分析了醫(yī)院血糖應用對糖尿病干預效果,選擇92例糖尿病患者做為研究對象,均來自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該院就診的病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92例糖尿病患者做為研究對象,均為在該院就診的病例。按照隨機分組方法,將患者分別納入到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對照組中男性、女性比例是28/18;年齡35~70歲,中位年齡(47.18±4.67)歲;病程2~10年,病程均值(4.02±1.66)年。對照組中男性、女性比例是26/20;年齡33~70歲,中位年齡(45.32±4.72)歲;病程2~11年,病程均值(4.45±1.73)年。對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通過常規(guī)血糖管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干預,包括:幫助患者建立檔案,記錄其基本信息,采用便攜式血糖檢測儀分別于每日晨間空腹和餐后2 h取指尖血進行血糖檢測,臨床醫(yī)生根據(jù)檔案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幫助患者進行個體化的用藥方案、胰島素應用劑量和干預策略。
研究組患者通過醫(yī)院血糖對患者近干預,方法如下。選用血糖、配套系統(tǒng)以及智能血糖檢測儀(華益精點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生產(chǎn))。將患者的各項基礎信息、用藥情況錄入系統(tǒng),應用智能血糖檢測儀對患者的血糖水平予以監(jiān)測,利用血糖生成血糖波動圖,備注血糖相關不良事件,利于對患者血糖發(fā)展趨勢進行直觀反映,并將各項數(shù)據(jù)直接同步到查房系統(tǒng),醫(yī)生可以隨時通過平板電腦查看,臨床醫(yī)生根據(jù)系統(tǒng)提供的數(shù)據(jù)和分析結果,幫助患者靈活調(diào)整治療方案,進行針對性的干預[3-4]。比如:應用胰島素泵對血糖進行干預,根據(jù)血糖水平波動制定飲食方案,列出適合患者的食物清單,教會患者飲食基本原則和禁忌,對患者進行個體化運動干預[5-6]。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和干預后血糖數(shù)值、反饋、信息識別方面的準確率。評估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記錄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即: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在4%~6%,空腹血糖水平不超過6.1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不超過7.8 mmol/L,可視為血糖達標[7]。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文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各方面準確率
對比接受治療和干預后血糖數(shù)值、反饋、信息識別方面的準確率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血糖達標時間和依從性評分
對比兩組血糖達標時間研究組短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患者的依從性評分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一旦發(fā)生,患者的血糖水平處于長時間升高狀態(tài),其機體多處系統(tǒng)、器官均會因異常的血糖水平逐漸發(fā)生損傷,在此過程也有很高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甚至能危及患者生命[8-9]。對于糖尿病患者,幫助其有效對血糖水平進行控制,是醫(yī)護人員的主要職責,而對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和干預,也是臨床關注的重點。糖尿病患者主要依靠長期、規(guī)范用藥并結合飲食、運動管理和對不良習慣的控制,保持血糖水平穩(wěn)定、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這也是對患者依從性的考驗[10-11]。以往常規(guī)糖尿病血糖管理,方式相對被動,主要依靠醫(yī)護人員傳統(tǒng)化的監(jiān)測、記錄,經(jīng)驗用藥以及患者的自覺依從,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以及靈活性,這也是的血糖控制效果不夠理想。隨著信息技術的完善和發(fā)展,促進醫(yī)護工作趨向于信息化、規(guī)范化,對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也是如此[12-13]。血糖信息化管理是基于臨床信息系統(tǒng)衍生出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平臺,有完善的配套系統(tǒng)與硬件,能夠將患者的信息更加全面的錄入,同時將血糖水平波動實時記錄,將信息進行系統(tǒng)化整合,并通過圖表更加直觀的反映給醫(yī)護人員,方便進行個體化治療和干預,也實現(xiàn)了臨床數(shù)據(jù)、管理、監(jiān)測的自動化,節(jié)省了醫(yī)療資源[14-15]。
該文研究組應用醫(yī)院血糖,結果:對比接受治療和干預后血糖數(shù)值、反饋、信息識別方面的準確率研究組均高于對照組;對比兩組血糖達標時間研究組短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患者的依從性評分更高(P<0.05)。充分證明,應用醫(yī)院血糖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干預,可提高醫(yī)生獲得患者信息的準確率,提高治療效率和患者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楊嬌嬌.中醫(yī)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9,34(6):99-100.
[2]? 崔紅霞,梅昌貴,丘冬玲,等.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對初診2型糖尿病病人自護行為及疾病知識掌握度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5):1852-1853.
[3]? 吳東紅,馬晶,程瑤,等.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在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7,38(6):87-90.
[4]? 張光輝,哈米提·努力克,李媛媛.對住院糖尿病患者實施血糖應用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7(71):209.
[5]? 陳德麗,胡鈺鑌.醫(yī)聯(lián)體血糖 構建與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47):140.
[6]? 程麗紅,章玉玲,陳琪,等.并發(fā)癥體驗式教育對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5):1853-1856.
[7]? 常全明,黨英,奚淑霞,等.社區(qū)干預對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行為方式的評價[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19,30(6):448-449,476.
[8]? 張先庚,李燕,張夏夢,等.正念干預對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狀態(tài)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9,14(5):654-657.
[9]? 劉春凡,陳玉榮.個體化健康指導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急慢性并發(fā)癥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16):171-172.
[10]? 王美琴.社區(qū)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健康知識掌握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9,26(6中旬刊):16-17.
[11]? 袁惠丹,朱振云,葉天惠,等.糖尿病小組在1型糖尿病患兒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9,26(6下旬刊):6-8.
[12]? 倪靜,徐璐.集束干預策略緩解指尖監(jiān)測血糖疼痛感的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2019,26(6上旬刊):64-65.
[13]? 高英宏.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及預后觀察[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33(5):112-114.
[14]? 齊琪.自我護理理論在2型糖尿病社區(qū)護理中的應用[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33(5):122-123.
[15]? 李麗敏.基層衛(wèi)生院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知識和行為的影響[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9,11(11):69,71.
(收稿日期: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