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方 王九一 曾麗平
慢性咽炎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彌漫性咽部炎癥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癥的一部分;局限性咽部炎癥則多為咽淋巴組織炎癥。本病在臨床中常見,病程長,癥狀容易反復發(fā)作。咽部有異物感,作癢,微痛,干燥,灼熱等;常有粘稠分泌物附于咽后壁不易清除,夜間尤甚,“吭吭”作聲,意欲清除而后快。分泌物可引起刺激性咳嗽,甚或惡心、嘔吐。
1.慢性單純性咽炎
此種類型較常見,表現(xiàn)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病變主要集中在咽部黏膜層,其血管周圍有較多淋巴組織浸潤,也可見白細胞及漿細胞浸潤。
2.慢性肥厚性咽炎
又稱慢性顆粒性咽炎及咽側炎,慢性單純性咽炎遷延不愈可形成慢性肥厚性咽炎,此種類型在臨床中也很常見。
3.萎縮性及干燥性咽炎
臨床中較少見。發(fā)病初期黏液腺分泌減少,分泌物稠厚而干燥。繼因黏膜下層慢性炎癥,逐漸發(fā)生機化及收縮,壓迫腺體與血管,使腺體分泌減少和營養(yǎng)障礙,致使黏膜及黏膜下層逐漸萎縮變薄。咽后壁上可有干痂或膿痂附著,通常伴有臭味。
4.慢性過敏性咽炎
又稱慢性變應性咽炎。變應原刺激咽部黏膜,使合成IgM的漿細胞轉化為合成IgE的漿細胞,IgE又附著于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表面,使咽部黏膜處于致敏狀態(tài)。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接觸機體后,變應原與介質細胞表面的IgE結合,導致介質細胞脫顆粒,釋放包括組胺、合成前列腺素等多種炎性介質,可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腺體分泌增多,引起過敏反應。而食物性過敏原主要通過補體C3、C4途徑引起過敏反應。
5.慢性反流性咽炎
與胃食管反流相關。胃液由于胃食管反流直接損傷咽部黏膜或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的慢性炎癥。
對于慢性咽炎中醫(yī)有獨到的辨證分析和治療手段,中醫(yī)認為慢性咽炎多由素體肺腎陰虛,或風熱喉痹反復發(fā)作,余邪留滯不清,傷津耗液,使陰液虧損,咽喉失于濡養(yǎng),兼之虛火上炎,從而導致本病的發(fā)生。慢性咽炎多在臟腑陰陽氣血虛損的基礎上發(fā)生,一般病程較長。臨床所見,以陰虛為多,陽虛相對少見,亦有在陰虛或陽虛的基礎上兼挾“痰凝”或“瘀血”而表現(xiàn)為虛中挾實者,辯證時須仔細區(qū)分。
1.肺腎陰虛
證候:咽部干痛不適,灼熱感,異物感,或咽癢干咳,痰少而粘,癥狀朝輕暮重,可伴有午后潮熱、兩顴潮紅、虛煩失眠、大便干燥、腰膝酸軟等癥,檢查咽部粘膜暗紅、干燥,舌質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降火,潤燥利咽。
方藥:偏肺陰虛者,可用養(yǎng)陰清肺湯;偏腎陰虛者,可用知柏地黃湯。若咽干較甚,加花粉、石斛;大便干結,改熟地為生地,加玄參、麥冬、生首烏;咽異物感較重者,加蘇梗、厚樸;咽部灼熱感加赤芍、牛蒡子。
2.脾腎陽虛
證候:咽喉微痛,哽哽不適,或干掀不思飲,飲則喜熱湯,咽內不紅不腫或略帶淡白色,語聲低微,精神不振,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納谷不香,手足不溫,腰酸腿軟,舌淡,苔白滑,脈沉細弱。
治法:溫補脾腎,引火歸原。
方藥:腎氣丸加減。若痰多而稀,加法夏、陳皮。若以脾氣虛為主,可選用參苓白術散。
3.痰火郁結
證候:咽部異物感、痰粘著感、焮熱感,或微痛,易惡心作嘔,痰粘稠帶黃,口臭,檢查咽部色暗紅,粘膜肥厚,咽后壁濾泡增多甚至融合成塊,咽側索肥厚,舌質偏紅或有瘀斑瘀點,苔黃厚,脈細滑數(shù)。治法:養(yǎng)陰利咽,化痰散結。
方藥:貝母瓜蔞散加減。咽部掀熱感加知母、黃柏;惡心加法夏;舌有瘀斑瘀點加丹皮、赤芍;咽干加沙參、玉竹。
1羅×,女,47歲
咽部不舒4年余,時輕時重。氣短,頭沉,腰膝酸軟,納后胃脘堵悶感。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處方:生地15g、丹皮10g、澤瀉10g、山萸肉30g、石斛30g、巴戟天30g、金錢草60g、茯苓30g、丹參30g、砂仁10g、莪術30g、元參10g、菊花10g、郁金10g、茵陳30g、花粉10g。7付,水煎服,日1付。
按:該患者咽部不舒時間已久,加之腰膝酸軟,為肝腎陰虛,津不上承所致,故王九一教授以六味地黃合石斛、元參、花粉補益肝腎之陰。另外患者納后胃脘堵悶,王教授又以丹參飲加莪術、郁金行氣和胃。照顧全面,標本兼顧為王教授治病一大特色。
2石××,女,80歲
一診:咽癢口干10個月。始于肺炎痊愈后,患者咽癢欲咳,胃脘堵悶,胸骨后不舒,噯氣泛酸,納呆,寐差,需服舒樂安定,便秘,大便2-3日一排,服牛黃上清片后,稍好轉。舌質嫩紅,苔薄黃,舌尖痛,有裂紋,脈細滑。
處方:炒白芍30g、干姜6g、桂枝10g、吳茱萸6g、砂仁10g、良姜10g、黃芩10g、黃連10、炒山梔15g、連翹15g、焦榔片45g、莪術30g、炒棗仁60g、蒲公英30g、熟軍15g、小茴香6g、炙甘草6g、火麻仁30g、炙枇杷葉30g。7付,水煎服,日1付。
二診:患者胃脘不舒癥狀好轉
處方:百合30g、生地30g.枳殼15g、石斛30g、知母10g、元參15g、桃仁10g、杏仁10g、清夏10g、炙枇杷葉30g、瓜蔞30g、砂仁6g、女貞子20g、旱蓮草20g、吳茱萸6g、焦榔片30g、炒棗仁60g、炙甘草6g。7付,水煎服,日1付。
按:該患者的咽癢為久病傷及肺陰,及食道反流所致。王九一教授先以加味建中湯和胃,后以百合地黃湯合二至丸補肺腎之陰??梢娭尾‘敺智鍢吮局鞔危p重緩急。
3.徐×,女,23歲
咽部不舒3天,咽痛,痰粘不易咳吐,痰色黃,音啞,頭沉,乏力,乏神,腹脹,泛酸,納可,寐差,便溏,日行1-2次,舌紅苔黃膩,脈滑。
處方:陳皮10g、清夏15g、茯苓15g、炒枳殼10g、石菖蒲lOg、郁金6g、梔子10g、連翹15g、砂仁6g、丹參30g、澤瀉lOg、川芎6g、柴胡10g、香附15g、薤白20g、合歡花30g。7付,水煎服,日1付。
按語:該患者咽部不舒為熱痰刺激所致,痰熱膠結,當以清金化痰湯,而考慮患者脾虛胃弱,則投以二陳湯加減。
總之,新感咽部不舒,多為外感六淫所引發(fā),咽為肺之門戶,當責之于肺;久病咽干咽癢,多為陰虛,當以補益啼、肝、腎之陰為本。另外咽部常受理化、痰濁、食道反流等刺激,也會不舒,當抓住病因病機,辯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