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宇,陸 健
(南京理工大學 理學院,南京 210094)
隨著各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性能越來越高的各類飛行器需要更加有效率的主電源,三結GaAs太陽電池因其具有耐高溫、抗輻射能力強、光電轉換效率高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1-2]。相較于傳統(tǒng)的太陽能供能,激光供能具有能量密度大、不受天氣時間影響、轉換效率高的特點,然而功率過大的激光會使電池溫度升高產生較大的熱應力,電池輸出特性會由于熱效應的產生而降低,因此,通過仿真計算電池在連續(xù)激光輻照下的溫度場和熱應力場具有重要研究意義,仿真結果為進一步研究激光輻照太陽電池致其損傷效應提供參考。在使用激光進行無線傳輸方面,1991年,LANDIS[3]等人探究了地面的空間激光輸能方式;2006年,日本KINKI大學[4]利用激光實現(xiàn)了風箏、機器人及無人機的供能實驗。在激光對半導體的損傷方面,早在1980年,MEYER等人就研究了激光對Ge,GaAs,Si等材料的損傷[5];2011年,QI等人研究了納秒脈沖激光對GaAs材料的損傷[6]。在太陽電池損傷研究方面,2006年,XUE等人實驗研究了對光伏探測器的破壞[7];2011年,QIU等人[8]使用CO2連續(xù)激光輻照單晶硅太陽電池結合損傷形貌分析了太陽電池的損傷機理;2014年,TIAN等人[9]研究了飛秒脈沖激光作用下硅太陽電池的損傷閾值。在激光作用下的靶材溫度場及應力場研究方面,2006年,HUANG等人做了激光輻照下材料的熱力效應解析計算研究[10];南京理工大學的YANG[11]和SUN[12]等人在2017年分別從實驗與數(shù)值模擬探究了溫度對三結砷化鎵太陽電池的性能影響;同年,LI等人也做了激光輸能光電池的溫度場模擬[13]。由于應力測量難度較大,在熱應力對太陽電池的性能影響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
作者利用多物理場耦合仿真軟件COMSOL構建了物理模型,利用熱傳導方程與熱彈塑性方程,仿真計算了與實驗結果基本吻合的溫度場結果,并在此基礎上仿真了對應的熱應力場,由于熱應力難以測量,作者通過實驗測量電池輻照區(qū)域的形變量并與數(shù)值計算中的形變量對比,驗證了數(shù)值計算方法的正確性。
模型假設采用1070nm連續(xù)激光,輻照方向垂直于電池表面,橫截面強度為高斯分布。由于光束為中心對稱,所以模型建立為2維軸對稱模型。圖1為電池物理模型和各層尺寸示意圖。圖1中,z軸為對稱軸,r方向為太陽電池徑向,a為太陽電池厚度,b為電池半徑,其值為1.5cm。
Fig.1 Model of solar cell
柱坐標系下各向同性均勻材料的熱傳導偏微分方程為:
(1)
式中,n=1,2,3;ρn,Cn,κn和Tn(r,z,t)分別表示在t時刻第n層的材料密度、熱容、熱導率和溫度場分布;Qn為熱源項,T為溫度場。
Table 1 Forbidden band width and absorbable wavelength range of each layer of battery
materialforbidden bandwidth/eVabsorption wavelength range/nmGaInP21.85350~700GaAs1.42700~880Ge0.67880~1750
如表1所示,由于GaInP2層和GaAs層對1070nm激光的吸收系數(shù)相較于Ge層的吸收系數(shù)很小,故可以假設只有底電池吸收能量,并將其吸收的熱能作為熱源[14]。熱源項寫為:
Q(T,r,z,t)=I0(1-R-η)α(T)×
I(r,z)g(t)exp[-α(T)z]
(2)
式中,I0為激光輻照功率密度,R為電池表面反射率,η為光電轉換效率,I(r,z)與g(t)分別為入射激光能量的空間分布函數(shù)與時間分布函數(shù),α(T)為底電池的激光吸收系數(shù)。
α(T)=1.4×104exp[2.81×(1.16+
0.67-0.83+3.9×10-4T-1.17)
(3)
高斯光束的空間分布函數(shù)為:
(4)
式中,a0為激光輻照半徑。連續(xù)激光的時間分布函數(shù)為:
g(t)=1,(0 (5) 初始溫度場為: T(r,z,t)|t=0=T0=303K (6) 除電池上表面外,不考慮其它表面的熱輻射與熱對流。電池上表面邊界條件為: σε[T4(r,z,t)-T04] (7) 式中,κ為導熱系數(shù),φ為熱輻射率,σ為Stefan常數(shù),h為傳熱系數(shù)。從初始溫度場開始,通過時間、空間的網格劃分,可以逐步求得模型中各點的瞬態(tài)溫度分布。表2中給出了Ge的熱學參量與公式中各常數(shù)的值。 Table 2 Thermal parameters of Ge 2維軸對稱模型中平衡方程為: (8) 式中,σr,σθ,σz,τrz與τzr分別為徑向應力、環(huán)向應力、軸向應力、剪應力和切應力。假設材料為各向同性,其熱彈性本構方程為: (9) 式中,De為彈性矩陣,E為材料彈性模量,μ為材料泊松比,εr,εθ,εz,γrz分別表示徑向應變、環(huán)向應變、軸向應變及剪應變。{}表示列向量。表3中列出了Ge材料的部分力學參量。表中,f為假設屈服強度,αt為熱膨脹系數(shù)。 Table 3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Ge 當材料應力超過屈服強度時,必須考慮材料的塑性變形,考慮材料的塑性變形后,一個單元中的總應變增量表達式為: {Δε}={Δεt}+{Δεe}+{Δεp} (10) 式中,{Δε}為總應變增量;{Δεt}為熱應變增量;{Δεe}為彈性應變增量;{Δεp}為塑性應變增量。 彈性階段中應力增量與應變增量關系可表示為: {Δσ}=De({Δε}-{Δεt}-{Δε0}) (11) (12) 當材料等效應力超過屈服強度時材料發(fā)生塑性屈服產生塑性應變增量,根據表3中的參量假設Ge實際屈服強度為93MPa。再根據Prandtl-Reuss塑性流動增量理論,熱彈塑性本構方程如下: {Δσ}=Dep({Δε}-{Δεt}- {Δε0})+{Δε0} (13) 式中,Dep為彈塑性矩陣。 根據上述模型,不同激光功率下電池上表面中心點如圖2所示。在特定功率密度激光輻照下,底電池上表面中心點的溫度在輻照時間內逐漸升高,在輻照時間結束即20s時達到最大值,然后逐漸下降直至恢復至室溫。隨著激光功率密度越大,以下3個數(shù)值也越大:20s前的溫度上升速率,20s時的溫度最大值,輻照結束后溫度下降速率。在功率密度為5W/cm2的激光輻照下,20s時中心點溫度為343.9K,溫度場模擬結果與溫度場測量實驗結果[8]對比如圖2所示。此時電池的溫升較小,現(xiàn)有研究表明,在該功率的激光作用下,太陽的電池的工作性能基本不受影響。 Fig.2 Comparison curve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values of battery center temperature under 5W/cm2power density laser irradiation 研究表明,當激光功率密度超過5W/cm2時,電池工作性能會受到影響,因此本文中選取8.4W/cm2,11.7W/cm2和16.7W/cm23個激光功率密度研究電池熱應力。中心點等效應力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在輻照過程中中心點應力不斷增大,在20s達到最大值,輻照結束后隨著溫度降低中心應力也開始下降并逐漸趨向于零。而隨著激光功率的增大,電池的熱能積累更快,因此中心點熱應力增長速率也更快。激光功率密度越高,任一時刻中心等效應力也越大。在8.4W/cm2和16.7W/cm2激光功率密度輻照下,20s時中心點應力分別為43.4MPa和96.6MPa,表現(xiàn)為壓應力。由于鍺晶體的斷裂模量為93MPa,因此在16.7W/cm2激光功率密度輻照20s時將產生結構破壞,對比圖4中該功率下中心點的溫度值,20s時中心點溫度達到476.6K,基本剛好超過該電池的使用溫度473K,此時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基本為0,因此推測當?shù)纂姵刂行膽Τ^其材料屈服強度時,電池徹底失效,這也進一步從側面驗證了模擬結果的正確性。 Fig.3 Equivalent stress curve of center point under laser irradiation of different power densities Fig.4 Temperature curve of center point under laser irradiation of different power densities 較低功率密度激光輻照下電池表面變形小于可測量值,為了使形變量便于測量以便驗證數(shù)值計算結果,調整激光能量為16.7W,光斑半徑為1mm,輻照時間為10s,在此條件下數(shù)值計算得到電池上表面中心點位移量如圖5所示。同熱彈性模型相同,輻照結束后形變有一定的回彈,最終中心點位移穩(wěn)定于約42μm。 Fig.5 Displacement curve of center point of battery surface under laser irradiation with power of 16.7W, radius of 1mm and irradiation time of 10s 柵線投影法是3維形貌測量中的主要方法,具有較高的精度。本文中將提前設置的光柵通過投影儀投射到經過處理的電池表面,并從與投影方向呈一定角度的另一方向記錄柵線條紋圖像,激光輻照后條紋圖像發(fā)生偏移,通過偏移量可得出物體上表面各點的高度變化量[15]。 本實驗實驗裝置包括光纖激光器、擴束裝置、測量設備、投影儀、拍攝設備。激光輻照系統(tǒng)如圖6所示。光纖連續(xù)激光器波長選取1070nm,輸出功率連續(xù)可調。擴束裝置為凸透鏡L1與L2及可調光闌組成,L1直徑為25mm,焦距為40mm;凸透鏡L2的直徑為50mm,焦距為150mm。通過調節(jié)L1與L2之間的距離可以連續(xù)調節(jié)入射到電池表面的光斑大小。投影儀與相機均為普通商用投影儀與相機。 Fig.6 Beam path of solar cells under laser irradiation 為了得到清晰的投影圖像,輻照前對電池表面噴涂了少量白漆。激光經擴束后經過光闌照射到樣品上,光斑直徑大小為2mm。將輻照前的平整電池表面光柵作為參考圖像,如圖7所示。輻照后電池表面光柵如圖8所示。 Fig.7 Battery surface image before irradiation 經激光照射后輻照區(qū)域內有明顯凹陷,輻照區(qū)域邊緣有輕微突起,經分析計算得到的電池輻照中心變形如圖9所示。輻照中心凹陷值為25μm,與數(shù)值模擬結果有一定差異,誤差主要有以下來源:(1)半導體材料為各向異性材料,將材料考慮為各向同性的熱彈塑性模型與實際情況有差異;(2)材料在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屈服極限、光電轉換效率等參量會有較大變化,數(shù)值模擬過程中缺乏這些參量的實際數(shù)值變化規(guī)律;(3)激光的吸收雖然集中于底電池,但其它各層的形變對于上表面形變也會產生影響,數(shù)值模擬缺乏其它層的部分熱力參量而與實際情況有差異;(4)噴漆在激光作用下對電池的表面位移產生了影響,并且噴漆對表面形變有一定掩蓋;(5)實驗過程中的環(huán)境,光柵圖像的識別誤差,激光入射功率的測定誤差等其它因素引入的誤差。 Fig.8 Battery surface image before irradiation Fig.9 Deformation diagram of battery central area under irradiation 利用COMSOL有限元軟件構建了2維軸對稱模型,在已有的溫度場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上,數(shù)值計算了不同功率密度的1070nm連續(xù)激光輻照下三結GaAs太陽電池應力場,并利用柵線投影法實驗測量了電池中心的形變量,驗證了數(shù)值計算方法的正確性。在激光功率密度為16.7W/cm2、輻照半徑1.5cm的激光輻照20s時,電池中心溫度超過使用溫度,底電池中心等效應力也剛好超過材料屈服極限,可認為電池失效與熱應力導致的結構破壞有關。通過實驗測量更高功率激光輻照下電池表面的形變側面驗證了數(shù)值計算方法的正確性。該實驗與模擬結果為進一步研究激光損傷太陽電池機理提供參考。1.2 熱應力場的數(shù)值模擬
2 數(shù)值模擬結果
2.1 溫度場模擬結果
2.2 底電池上表面中心點應力
2.3 電池表面形變
3 變形測量實驗
3.1 柵線投影法
3.2 實驗裝置與實驗過程
3.3 實驗結果及分析
4 結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