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艷,鄧建忠,張華
江蘇大學附屬武進醫(yī)院腫瘤科,江蘇常州 213002
胃癌作為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之一,其癥狀主要集中于黑便、上腹持續(xù)疼痛、貧血以及黃疸幾方面,諸多患者在確診后因為處于中晚期階段而導致手術切除最佳治療時期錯失,需通過化療而對病情發(fā)展進行延緩[1-2]。該次研究于2015 年1 月—2019 年6 月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6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選取將針對晚期胃癌患者探析多西他賽+奧沙利鉑+替吉奧藥物聯(lián)合運用可行性,以實現(xiàn)晚期胃癌患者有效預后。 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60 例晚期胃癌患者,數(shù)字奇偶法分組;治療組(30 例)女11 例,男19 例;年齡43~77 歲,平均為(60.59±5.59)歲;對照組(30 例)女12 例,男18 例;年齡45~79 歲,平均為(60.62±5.62)歲。 納入標準: ①遠處轉(zhuǎn)移晚期胃癌疾病通過病理學檢查以及細胞學檢查獲得確診; ②患者預期生存時間均在3 個月以上;③選取病例均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呈現(xiàn)出其他惡性腫瘤現(xiàn)象;②呈現(xiàn)出心功能不全以及腦轉(zhuǎn)移現(xiàn)象。 兩組晚期胃癌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SOX 方案完成胃癌治療,選擇130 mg/m2奧沙利鉑藥物(國藥準字H20093811),500 mL+5%葡萄糖注射液對患者實施持續(xù)3 h 靜脈滴注,1 次/d; 于第1~14 天,選擇替吉奧膠囊(國藥準字H20100135)對患者進行口服治療,2 次/d,60 mg/m2。 治療組采用多西他賽+奧沙利鉑+替吉奧完成胃癌治療,選擇多西他賽(國藥準字H20052068) 對患者實施持續(xù)1 h 靜脈滴注,1次/d,75 mg/m2;選擇130 mg/m2奧沙利鉑藥物+,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對患者實施持續(xù)3 h 靜脈滴注,1 次/d;于第1~14 天,選擇替吉奧藥物對患者進行口服治療,2次/d,80 mg/m2。 兩組治療1 個周期為21 d。
觀察對比兩組晚期胃癌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CA19-9(糖類抗原19-9)、CA72-4(糖類抗原72-4)、CEA(癌胚抗原)]以及血清惡性分子水平[MMP7(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7)、MMP9(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VEGF(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以及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 治療組晚期胃癌患者CA19-9L、CA72-4、CEA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臨床對比[(±s),g/mL]
表1 兩組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臨床對比[(±s),g/mL]
組別治療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CA19-9治療前 治療后CA72-4治療前 治療后46.19±6.85 45.90±6.76 0.165 0.870 19.15±3.31 28.29±4.72 8.684<0.001 14.17±2.16 14.55±2.29 0.661 0.511 5.29±0.71 8.85±0.95 16.441<0.001 CEA治療前 治療后11.32±1.95 10.99±1.90 0.664 0.509 3.65±0.69 5.91±0.75 12.146<0.001
治療后,治療組晚期胃癌患者MMP7、MMP9、VEGF以及IGF-1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晚期胃癌患者血清惡性分子水平臨床對比(±s)
表2 兩組晚期胃癌患者血清惡性分子水平臨床對比(±s)
組別治療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MMP7(μg/L)治療前 治療后MMP9(μg/L)治療前 治療后VEGF(ng/L)治療前 治療后17.22±2.49 16.99±2.65 0.346 0.730 7.85±0.95 11.33±1.59 10.291<0.001 2.91±0.36 2.87±0.39 0.413 0.681 1.19±0.21 1.89±0.19 13.539<0.001 78.05±9.17 76.71±9.36 0.560 0.578 36.62±5.63 55.29±7.32 11.073<0.001 IGF-1(g/L)治療前 治療后336.93±9.55 335.85±9.85 0.431 0.668 193.33±8.73 256.75±6.55 31.828<0.001
臨床針對晚期胃癌患者在治療期間化療屬于主要方法之一, 以絲裂霉素以及氟尿嘧啶等化療藥物應用較為常見,但是表現(xiàn)出較低有效率。 伴隨醫(yī)學技術逐漸提升,替吉奧、卡培他濱以及紫杉類抗腫瘤藥物獲得廣泛運用,尤其系列藥物聯(lián)合應用成為主要治療趨勢[3-6]。
就中晚期胃癌形成因素進行分析, 主要因為新生血管形成以及癌細胞侵襲性生長等因素的影響, 使得腫瘤表現(xiàn)出局部浸潤以及遠處轉(zhuǎn)移的現(xiàn)象從而患病。治療期間, 多西他賽+奧沙利鉑+替吉奧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 可以對胃癌細胞中表現(xiàn)出的癌細胞侵襲以及血管新生進行有效抑制[7-10]。
該次研究發(fā)現(xiàn), 治療前, 治療組晚期胃癌患者CA19-9、CA72-4、CEA 同對照組比較相近(P>0.05);治療后,治療組晚期胃癌患者CA19-9(19.15±3.31)g/mL、CA72-4(5.29±0.71)g/mL、CEA(3.65±0.69)g/mL 均低于對照組(P<0.05)。 治療前,治療組晚期胃癌患者MMP7、MMP9、VEGF 以及IGF-1 同對照組相近(P>0.05);治療后, 治療組晚期胃癌患者MMP7、MMP9、VEGF 以及IGF-1 均低于對照組明顯(P<0.05),充分證明多西他賽+奧沙利鉑+替吉奧藥物運用于晚期胃癌疾病治療中可行性。 這與趙陳琛等學者[10]在相關研究中得出,聯(lián)合用藥治療后晚期胃癌患者CA19-9、CA72-4、CEA 分別為(20.14±2.81)g/mL、(5.43±0.68)g/mL、(3.72±0.71)g/mL均低于奧沙利鉑+替吉奧藥物治療,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 多西他賽+奧沙利鉑+替吉奧藥物聯(lián)合應用, 可使得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以及血清惡性分子水平顯著降低, 最終實現(xiàn)晚期胃癌患者有效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