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萱
歐洲中古世紀的文學多源自于傳說,北歐除外,主要分為兩大系統(tǒng):一為亞瑟王、圓桌武士和圣杯騎士的傳奇故事;另一系統(tǒng)華人較不熟悉,是查理曼大帝與阿拉伯帝國之戰(zhàn)的故事,其中最出名的是《羅蘭之歌》,故事歌詠查理曼手下大將羅蘭的事跡?!傲_蘭之歌”被吟游詩人傳到文藝復興的意大利,早先有詩人博亞爾多(1441—1494)把它寫成史詩,但未完成。后來“意大利的荷馬”——詩人阿里奧斯托(1474—1533)續(xù)成為《狂怒的歐蘭朵》,一時洛陽紙貴,傳遍全歐,直到19世紀仍然是許多畫家愛用的題材。
此書雖名為“歐蘭朵”,其實書中重要人物很多,多線進行,有如中國的演義小說。另外又摻雜宗教、神話、魔法等元素,描述每位騎士的云游、歷險、愛情、戰(zhàn)跡。有趣的是,故事開端幾位查理曼麾下的武士都愛上了美麗的中國公主安吉麗卡。安吉麗卡在逃離查理曼宮廷的途中,遇到一位受傷的穆斯林騎士,兩人墜入情網,歐蘭朵因此傷心嫉妒而發(fā)狂。不過本文要討論的不是歌劇《狂怒的歐蘭朵》,而是以該歌劇為源本的另一部更有趣味的韓德爾歌劇名作《阿里歐唐德》。
《阿里歐唐德》劇情如下:英雄騎士瑞納多是安吉麗卡的愛慕者之一,因追蹤逃離的安吉麗卡來到蘇格蘭,投宿在一所修道院。修士告訴他,蘇格蘭公主貴娜薇被一貴族陸卡尼歐控告婚前失貞,依法應處以火刑,除非有一英勇騎士愿為她應戰(zhàn)控告者。國王下令,如果保護公主名譽的騎士得勝,可迎娶公主。
少女婚前失貞就得處死?連瑞納多都說這條法律不但對女性不公平,而且瘋狂混賬至極,他自愿為她出戰(zhàn),不要報酬。
出發(fā)前,公主的女侍達琳娜前來告知瑞納多一項驚天秘密——公主是被人陷害的,而陷害她的人是達琳娜的“愛人”坡立內克斯公爵。
原來,達琳娜熱愛坡立內克斯公爵,不惜為他獻身。但是,坡立內克斯公爵并不真愛她,反而一心想和王室聯姻,心儀的人就是貴娜薇公主。但貴娜薇公主卻心有所屬,她愛的是從意大利來的英勇騎士阿里歐唐德,暗暗發(fā)誓非他不嫁。
于是,坡立內克斯公爵設下一條奸計:他令達琳娜在公主入睡后穿上貴娜薇的衣服,再從陽臺放下繩梯,迎他進屋。同時,坡立內克斯公爵又騙阿里歐唐德,說貴娜薇公主其實愛的是他自己,并且他倆已經有了肌膚之親,還說若不信,騎士可以自己去現場查看。
阿里歐唐德信以為真,于是讓弟弟陸卡尼歐暗中跟隨保護,來到現場。阿里歐唐德目睹了假公主和公爵的親密一幕,心如刀割,當場打算自盡,幸虧被弟弟阻止。
阿里歐唐德萬念俱灰,揚帆出海,不知所終。一星期后有消息說阿里歐唐德跳海自盡。弟弟陸卡尼歐悲痛交集,當眾指控貴娜薇不貞。坡立內克斯公爵又生一毒計,謊說為了達琳娜的安全,要送她到他的城堡躲藏,卻暗中下令護送的人殺她滅口,還好被她僥幸逃脫。
瑞納多到達比武現場時發(fā)現比武已經開始,一位無名騎士為保護公主名譽正與陸卡尼歐決斗。瑞納多要求終止戰(zhàn)斗,并向國王道出故事真相。坡立內克斯當然否認,便向他挑戰(zhàn)。公爵哪里是蓋世英雄瑞納多的對手,沒幾回合就被擊倒馬下,臨死前承認了自己的陰謀。國王要求無名騎士除下頭盔,不料正是大家認為已喪生海底的阿里歐唐德。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阿里歐唐德不但獲得美人歸,也得到了公爵的領地為嫁妝。達琳娜被赦,心灰意冷,出家為尼。
大部分華人熟知該劇作者韓德爾,主要是因為他的傳世名作《彌賽亞》和《水上音樂》,其實韓德爾是巴洛克式“嚴肅歌劇”的巨擘,曾作歌劇四十二部,除了《阿里歐唐德》和《狂怒的歐蘭朵》,另外如《瑞納多》《阿琪娜》(二者亦源本自《狂怒的歐蘭朵》)《、朱利奧 · 凱撒》等,至今仍在世界各大劇院演出。
18世紀的嚴肅歌劇主題大多是神話、歷史、宗教中的英雄人物,皆以意大利文演唱。劇情并不是重點,觀眾主要是欣賞歌唱技巧,尤其是紅極一時的閹伶。早期的嚴肅歌劇有不少缺點,劇本差,獨唱部分的文詞常來回重復,劇情松懈拖拉冗長。如今又不再有閹伶超人的音色音域和歌唱技巧,全憑韓德爾的音樂吸引觀眾?!栋⒗餁W唐德》1735年在倫敦首演,此劇的音樂十分優(yōu)美動聽,尤其是第二幕阿里歐唐德和公主的詠嘆調特別抒情感人。
不過歌劇的劇本實在編得不太高明。劇作者對原著做了一些改動:瑞納多被刪除(這倒無可厚非,因為他和劇情發(fā)展并沒有直接關系),達琳娜改為向阿里歐唐德陳述真相,而公爵在比武時是被陸卡尼歐殺死。書中的國王同情并保護女兒,但在歌劇里他相信陸卡尼歐片面之言,反而不信自己的女兒清白,對她的求情無動于衷,將她下獄,而整個宮廷竟然沒有一個同情公主為她辯護的人。歌劇中的阿里歐唐德并沒有挺身而出、為保護愛人名譽參加比武,反倒是陷害公主的公爵為她決斗。歌劇的結局是:真相大白后,阿里歐唐德和貴娜薇得到國王的祝福并結合一起了。
這樣的改編,也許迎合了18世紀的觀眾,皆大歡喜。但是令今天的女性觀眾看了,心里肯定不免為貴娜薇抱不平。
這令人想起莎士比亞的喜劇《無事自擾》中的希羅和克勞帝歐。希羅如貴娜薇一樣被人陷害,也是她的侍女冒充她和其他男人有親密關系(莎翁的這段劇情有抄襲阿里奧斯托的嫌疑),而克勞帝歐誤以為真,在婚禮中當眾辱罵她并解除婚約。不同的是,希羅的親人都相信她無辜,支援她,而真相大白時克勞帝歐履行了一串希羅父親要求的悔罪行為。即使如此,當最后希羅原諒并接受他時,仍然使人感到不值。希羅是總督獨女,地位高貴,沒有必要和一個不信任她又侮辱傷害過她如此深的人言歸于好。
說到這種劇情,中國故事《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更讓人氣憤。金玉奴父女對莫稽有恩,不但讓他衣食無虞,又助他讀書,而且金玉奴花容月貌,知書識禮,作為妻子并不辱沒他。不料他科舉高中后竟然忘恩負義,嫌妻子出身低,竟狠心將她推落水,幸被救起。金玉奴日后對這個謀害過她的丈夫僅打了幾棒就算完事了,仍收覆水,為夫妻如初。這大概是因在男尊女卑的中國古代,婦人須從一而終,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了莫稽這個殺人犯也只好認命了。
行文至此,回到文首,再來說說阿里奧斯托。阿里奧斯托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詩人,生于貴族家庭,曾供職宮廷,熱愛法律和文學。早期寫有諷刺詩 7首和《列娜》《妖術》等風俗喜劇。
《狂怒的歐蘭朵》是阿里奧斯托的代表作,融敘事與抒情、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嚴肅與詼諧為一體,對歐洲的敘事長詩產生了深遠影響。長詩于1502年開始寫作,1532年最后定稿,前后歷時30年方才完成。作品借用中世紀流行的騎士傳奇的體裁,反映出意大利的現實生活以及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對中世紀宗教對女性的偏見和禁欲主義進行了有力的批判。
不論是原詩《狂怒的歐蘭朵》,還是改編的歌劇《阿里歐唐德》,這些歐洲文學業(yè)中所涉及的女性“貞操”話題至今都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