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小學生的閱讀速度普遍較慢的問題,建議在保證閱讀質量的前提下,讓學生通過大塊閱讀、分層閱讀、指導默讀、讀后交流等提高閱讀速度。
【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質量 閱讀速度 大塊閱讀 分層閱讀 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2A-0061-02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后,其閱讀總量應該達到400萬字以上,這其中包括了小學階段明確規(guī)定的145萬字及以上。這就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現在小學生的閱讀速度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壓力和緊迫感。為了完成這一課程要求,許多教師積極探尋各種提高學生閱讀速度的方法。如何在保證閱讀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閱讀速度?筆者也一直在思索。針對小學閱讀,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行為結束后,學生應該知曉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說,讀完一段文本或材料后,學生必須有所收獲,這樣才能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真正有所獲。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師如果能做到以下四點,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同時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
一、大塊閱讀,整體感知
在小學生剛剛接觸閱讀時,家長或教師為了使學生讀得更準確,防止漏字、少字,就會要求學生把手指放在課本上,指著要讀的內容,逐字逐句地念。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碰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還會停下來,查閱字典或者詢問教師家長。不可否認,這的確對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有一定的幫助,卻極大地降低了閱讀速度。
大塊閱讀則為我們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所謂“大塊閱讀”,就是從整篇文章出發(fā),不糾結于細枝末節(jié),指導學生整句或整段地讀,甚至一目十行。這樣讀書的目的在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了解文章大意。比如,在教學《牛郎織女(一)》時,由于課文篇幅較長,故事情節(jié)較多且復雜,要想讓學生在短短兩節(jié)課內把內容都讀懂讀透是不太容易的。因此,筆者指導學生先瀏覽一下全文,然后整段整段地閱讀,最后引導學生得出:本文主要講述了牛郎和織女偶然相識,情投意合,最終結為夫妻的故事。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課文的重點部分,從而掌握文中關鍵的信息或知識,提高閱讀質量。
二、分層閱讀,概括大意
分層,是把一段文本分成幾個小層次,或者把幾段文本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大的層次。對文章進行合理地分層,是學生應該掌握的語文基本功,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清晰的邏輯思維,而且能使學生學習作者布局謀篇的方法,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分層,并且自主概括每層的大意,以加深認識,提高閱讀速度。比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筆者要求學生先略讀全文,了解各段內容,然后將文章進行分層,概括出各層的大意。學生的分層結果為:第一段為第一層,介紹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的一項重大損失;第二、三、四自然段為第二層,介紹了圓明園的建筑布局及風格,還有各種珍貴的收藏,仿佛使我們看到了圓明園過去壯麗輝煌的景象;第五自然段為第三層,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過程,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通過這樣的分層訓練,學生能夠順利掌握文章的結構,并透過文字的表面看到各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內在關系,從而提高了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指導默讀,深入思考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感的有效途徑,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閱讀活動,并且在大腦中建立相應的形象與畫面,從而培養(yǎng)想象力。不同的閱讀方法有不同的好處,如默讀要求學生提高速度,同時深入思考文章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安靜的氛圍中感受、體會、理解、掌握。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就學會各種語言及文體的應用規(guī)則、技巧和手法。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卻忽略了默讀方法的指導,其實,教師應該多給學生提供默讀的機會,使學生能沉靜下來細細地品味文章。這既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比如,在教學《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時,考慮到該文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相對枯燥,筆者就先出示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片和資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提出:本文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具體作用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默讀,找到文中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并且思考它們的作用和效果。接著,筆者詳細地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最后,要求學生恰當使用所學的說明方法,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或植物,把內容寫得生動具體。通過默讀,學生對所讀文本進行了充分思考,有利于更好地接受、吸收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學習效率。
四、讀后交流,升華主旨
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深入思考后,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地交流和探討,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學生的思想會發(fā)生激烈碰撞,進而開闊視野,使思維更活躍。同時,讀后交流可以拓展閱讀教學的空間,使閱讀不僅包括“讀”,更包括讀后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所收獲,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比如,在教學《桂花雨》時,筆者就選取了文中富于表現力的句子: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讓學生仔細閱讀,想象桂花飄落形成桂花雨的美麗景象,并且小組討論以下問題:1.作者為什么會“使勁地搖”?2.一連三個感嘆號,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3.為什么這么多年過去,作者還對當時的場景記得如此清楚?
經過交流,學生得出了正確且深刻的答案:1.因為那是作者喜歡的事情,所以搖得格外用力。2.作者當時非常激動,非常快樂。3.搖桂花是作者快樂童年的記憶,表達了作者對桂花、對家鄉(xiāng)、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通過讀后討論,學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既提高了理解能力,又提高了閱讀質量。
總之,在保證閱讀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教學追求。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進行大塊閱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分層閱讀,概括總結各層大意;學會默讀,深入理解與思考;讀后交流,體會文章主旨與內涵,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與潛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冬鶯.小學生快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初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6)
[2]康永生.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J].課外語文,2015(14)
[3]安淑芳.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閱讀質量[J].學周刊,2013(17)
[4]王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途徑與方法[J].林區(qū)教學,2015(8)
作者簡介:李嘉寧(1993— ),女,壯族,廣西天等人,大學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