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榮,黃風林,趙儒盼,馮珂婷
(1.西安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西安 710065;2.中國石油長慶石化分公司)
優(yōu)化車用汽油組成,降低汽車尾氣污染物排放已成為解決大氣污染的重要手段,隨著汽油中烯烴、芳烴、MTBE等髙辛烷值組分含量限制的不斷嚴格,清潔性與良好抗爆性間的矛盾日益尖銳[1-3]。燃燒清潔且辛烷值高的醇類組分成為清潔汽油的有效調合組分,尤其是環(huán)保性能優(yōu)異、易由可再生生物質生產的乙醇,以適當比例摻混乙醇的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使用,可有效地減少汽車尾氣中的CO(一氧化碳)、HC(碳氫化合物)、PM(微粒,碳煙)等有害物質的排放,成為解決能源危機和減少汽車尾氣有害物排放的有效途徑[4-7]。2020年,我國要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基本實現(xiàn)全覆蓋[8-10],屆時,煉油廠將大量生產車用乙醇汽油調合組分油,與乙醇調合后出廠。普通車用汽油添加乙醇后,必然引起汽油蒸發(fā)性能增強。為此,在制定國家標準GB 18351—2017車用乙醇汽油和GB 22030—2017車用乙醇汽油調合組分油時,將其調合組分油的蒸氣壓指標限值降低了5~7 kPa,50%餾出溫度提高了3 ℃[11-12]。根據國家標準GB 18351—2017車用乙醇汽油對蒸氣壓的要求,每年的11月1日—4月30日蒸氣壓控制在46~78 kPa;5月1日—10月31日蒸氣壓控制在40~65 kPa。但在實際調合過程中控制困難,常出現(xiàn)乙醇汽油蒸氣壓卡邊或超上限的狀況[13-16]。
本課題探討汽油中的典型烴與乙醇混合溶液的非理想性,選擇6種不同工藝裝置生產的汽油餾分,測定其烴類組成,分析其烴類族組成特征;研究不同族組成特征的汽油餾分添加體積分數為10%的乙醇后所得乙醇汽油(簡稱某汽油餾分E10)的蒸氣壓、餾程變化規(guī)律,為車用乙醇汽油的生產提供參考。
乙醇為無水乙醇,分析純,購自山西同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6種汽油餾分為直餾汽油、重整汽油、催化裂化汽油、加氫裂化重汽油、烷基化汽油與異構化汽油,分別來自某石化企業(yè)的原油常減壓蒸餾、催化重整、催化裂化、渣油加氫裂化、烷基化與異構化等生產裝置。
汽油餾分化學組成分析:采用安捷倫公司生產的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7890B-5977B分析餾分的PONA組成、碳數分布等。
汽油蒸氣壓測定:采用國家標準GB/T 8017—2012《石油產品蒸氣壓的測定(雷德法)》,在合肥歐特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蒸氣壓測定儀SNZQ-I上進行測定。
汽油餾程測定:采用國家標準GB 6536—2010《石油產品常壓蒸餾特性測定法》,在合肥歐特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餾程測定儀SHT-FSZ(A)上進行測定。
將無水乙醇、6種汽油餾分分別置于冰箱冷藏室(0 ℃)冷藏8 h以上??焖倭咳?80 mL預冷的汽油餾分,裝入干凈的具塞錐形瓶中,再加入20 mL預冷的無水乙醇,蓋上瓶塞,混合均勻,即得到6種汽油餾分E10,分別稱為直餾汽油E10、重整汽油E10、催化裂化汽油E10、加氫裂化重汽油E10、烷基化汽油E10、異構化汽油E10。將樣品放入冰箱冷藏室(0 ℃)冷藏2 h,備用。
與汽油餾分中大量存在的烷烴、環(huán)烷烴、芳烴、烯烴等烴類不同,乙醇分子中羥基氧原子電負性強,其未配對電子易與其他羥基中的氫原子形成氫鍵。液態(tài)乙醇是由諸多單個分子借助氫鍵締合形成的締合分子,其性質與汽油餾分差別較大。乙醇與車用汽油主要性質對比見表1。由表1可知:乙醇的蒸氣壓遠低于汽油的蒸氣壓;沸點高于車用汽油的10%餾出溫度;汽化潛熱比汽油大得多。氫鍵鍵能(約25 kJ/mol)較一般離子鍵、共價鍵小,通過加熱或者加入飽和烴等“惰性”組分,乙醇分子間由于氫鍵而產生的締合作用將顯著減弱甚至消失。
表1 乙醇與車用汽油主要性質對比
乙醇與汽油中烴類組分結構差異較大,能與弱極性的芳烴、烯烴和非極性的烷烴、環(huán)烷烴等組分混合形成非理想溶液,混合溶液的蒸氣壓、餾程等性質變化與其超額吉布斯自由能(GE)有關。
利用101.3 kPa下11種烴(包括正構烷烴、異構烷烴、環(huán)烷烴、芳香烴)與乙醇二元溶液的氣液相平衡數據[17-26],計算烴-乙醇混合溶液活度系數及GE,并繪制GE與乙醇摩爾分數(x)的關系曲線,結果見圖1。由圖1可知,烴-乙醇溶液的GE/R大于0(R為通用氣體常數),且隨x的增加先增加后減小,表明不同烴-乙醇混合溶液均呈較大的正偏差,其蒸氣壓大于理想溶液的蒸氣壓。受烴類分子結構差異的影響,11種烴與乙醇溶液的正偏差由小到大的順序為:苯<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乙苯<2-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環(huán)己烷<甲基環(huán)己烷≈正己烷。
圖1 烴類乙醇溶液的GE與x的關系曲線◆—苯; ■—甲苯; ▲—正己烷; ×—環(huán)己烷;●—2,3二甲基丁烷; +—2-甲基戊烷; ◇—乙苯;▲—間二甲苯; □—鄰二甲苯; —甲基環(huán)己烷; ◆—對二甲苯
乙醇與汽油中常見烴類的共沸特性見表2[17-26]。由表2可知,汽油中的大多數飽和烴(正構烷烴、異構烷烴、環(huán)烷烴)、芳烴均能與乙醇形成最低共沸物,表明飽和烴、芳烴與乙醇的二元溶液具有顯著正偏差。由溶液相平衡理論可知,正偏差特別大且具有最低共沸點的物系,其共沸物的蒸氣壓大于純組分的蒸氣壓,烴-乙醇共沸物的蒸氣壓也大于烴類、乙醇純組分的蒸氣壓。
表2 乙醇與汽油中常見烴類的共沸特性
1) 乙醇在共沸混合物中所占摩爾分數。
2) 沸點差=純烴沸點-共沸點。
受加工原料及生產工藝的影響,不同汽油餾分組成差異顯著。不同裝置生產的汽油餾分烴類組成見表3。由表3可知:直餾汽油保留了石腦油的原始組成特點,環(huán)烷烴、正構烷烴、異構烷烴含量高,但辛烷值較低,不宜直接作為汽油調合組分;重整汽油中芳烴含量高(質量分數為69.35%),其次是異構烷烴、正構烷烴;催化裂化汽油中異構烷烴、烯烴、芳烴質量分數分別為34.08%,33.76%,20.29%,可作為車用汽油的主要調合組分;加氫裂化重汽油的異構烷烴、環(huán)烷烴質量分數分別為42.10%、37.84%;烷基化汽油、異構化汽油中異構烷烴質量分數分別為82.06%、66.37%,烯烴、芳烴含量極低,為優(yōu)質高辛烷值汽油調合組分。
表3 不同來源汽油餾分的族組成 w,%
不同汽油餾分中烴的碳數分布和蒸氣壓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6種汽油餾分的蒸氣壓差異較大,與其C4、C5輕組分含量有關。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汽油及異構化汽油的C4、C5輕組分含量較高,其蒸氣壓均較高;催化重整汽油和加氫裂化重汽油C4、C5含量低,其蒸氣壓較低。生產中可通過控制C4、C5含量來調節(jié)汽油餾分的蒸氣壓。
表4 不同來源汽油餾分中烴的碳數分布與蒸氣壓
圖2 汽油餾分及其E10的蒸氣壓對比■—汽油餾分; ■—汽油餾分E10
不同來源的汽油餾分及其E10的蒸氣壓對比見圖2。由圖2可知,不同汽油餾分E10的蒸氣壓均大于汽油餾分的蒸氣壓。由于汽油餾分中烴類的組成差異較大、不同烴與乙醇分子間作用力不同,不同汽油餾分及其E10的蒸氣壓差異也較大。
重整汽油中由于C4、C5輕組分含量低,芳烴質量分數高達69.35%,其余為飽和烴(正構烷烴、異構烷烴、環(huán)烷烴),其蒸氣壓僅為3 kPa。重整汽油E10中因添加了乙醇,飽和烴削弱了乙醇分子間的氫鍵,乙醇締合分子解締[27-28];芳烴分子能夠阻礙乙醇分子締合,其對乙醇分子的解締作用大于飽和烴[29-30],受飽和烴和芳烴對乙醇締合分子解締作用的影響,重整汽油E10蒸氣壓大幅上升,由3.0 kPa升至20.5 kPa。
催化裂化汽油的特征組分是異構烷烴、芳烴和烯烴,異構烷烴促使乙醇分子間的氫鍵解締,芳烴會阻礙乙醇分子間的締合,均導致汽油蒸氣壓上升;但烯烴雙鍵能與乙醇分子形成新的弱締合作用[31-32],降低了汽油蒸氣壓;由于這兩種影響共存,催化裂化汽油E10的蒸氣壓增幅僅有0.6 kPa。
加氫裂化重汽油中C5以下組分很少,蒸氣壓較低(17.0 kPa),加氫裂化重汽油E10中特征組分異構烷烴、環(huán)烷烴會破壞乙醇分子間的氫鍵使其解締,導致加氫裂化重汽油E10的蒸氣壓增至24.5 kPa。
直餾汽油中C5以下組分含量略高于加氫裂化重汽油,蒸氣壓為38.5 kPa。直餾汽油E10中特征組分正構烷烴、異構烷烴及環(huán)烷烴會破壞乙醇分子間氫鍵使其解締,直餾汽油E10的蒸氣壓增至40.0 kPa。
烷基化汽油、異構化汽油取樣時間為冬季,C4組分含量較高,其蒸氣壓偏高。烷基化汽油組成簡單,主要為C7~C9的異構烷烴,對乙醇有一定解締作用,烷基化油E10蒸氣壓小幅上升,由63.0 kPa增至67.8 kPa。異構化汽油特征組分為C5、C6異構烷烴,C7以上組分很少,C4組分質量分數(13.28%)偏高,蒸氣壓為120 kPa。C6烷烴與乙醇溶液存在嚴重的正偏差,C6烷烴的5種同分異構體均與乙醇分子形成最低共沸點,導致異構化汽油E10蒸氣壓增至130 kPa。
圖3、圖4分別為6種汽油餾分及其E10的餾程。對比圖3與圖4可知,餾出體積分數在10%~50%范圍內時,6種汽油餾分E10的餾出溫度較汽油餾分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降低,50%餾出溫度以上的餾程曲線與汽油餾分基本一致。乙醇對餾出溫度的影響主要集中在50~100 ℃,說明乙醇在100 ℃以下已基本隨輕組分餾出,對100 ℃以上的餾程影響很小。
圖3 6種汽油餾分餾程◆—重整汽油; ■—催化裂化汽油; ▲—加氫裂化重汽油;直餾汽油; ●—烷基化汽油; 異構化汽油
圖4 6種汽油餾分E10餾程◆—重整汽油E10; ■—催化裂化汽油E10;▲—加氫裂化重汽油E10; 直餾汽油E10; ●—烷基化汽油E10; 異構化汽油E10
乙醇的沸點為78.3 ℃,主要影響汽油餾分E10的10%~50%餾出溫度段的餾程曲線。由于不同烴類對乙醇締合分子的解締作用不同,導致6種汽油餾分E10蒸氣壓的增幅不同,其10%~50%餾出溫度降低幅度差異明顯,重整汽油E10餾出溫度降幅最大,催化裂化E10降幅較小,異構化汽油C7以上組分含量低,終餾點只有87 ℃,其E10餾出溫度降幅最小。汽油餾分E10的10%和50%餾出溫度的降低,有利于改善乙醇汽油產品的低溫啟動和加速性能。
芳烴對乙醇締合分子的強解締作用是導致汽油餾分E10蒸氣壓升高的主要原因,飽和烴對乙醇締合分子的解締作用不強,汽油餾分E10蒸氣壓增加幅度不大,而烯烴會抑制汽油餾分E10的蒸氣壓。因此,煉油廠在生產乙醇汽油時,應嚴格限制芳烴含量高的重整汽油餾分的調入比例,適度控制催化裂化汽油餾分的比例,提高烷基化汽油與異構化汽油的比例,優(yōu)化乙醇汽油調合組分油的組成,控制乙醇汽油E10蒸氣壓的上升傾向,在兼顧乙醇汽油高辛烷值優(yōu)勢的同時,避免其蒸氣壓過度增加,確保車用乙醇汽油滿足質量要求。
(1) 不同汽油餾分E10的蒸氣壓較汽油餾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富含芳烴的重整汽油E10的蒸氣壓增幅最大,為17.5 kPa;加氫裂化重汽油E10、直餾汽油E10、烷基化汽油E10與異構化汽油E10的蒸氣壓均有所升高,催化裂化汽油E10的蒸氣壓基本不變。
(2) 不同汽油餾分E10的餾出溫度在10%~50%范圍內出現(xiàn)明顯降低,但能滿足車用乙醇汽油對餾程的質量要求,其E10的10%、50%餾出溫度的降低,有利于改善乙醇汽油低溫啟動和加速性能。
(3) 乙醇汽油E10的蒸氣壓增大,發(fā)動機出現(xiàn)氣阻的可能性增加,富含芳烴的重整汽油E10蒸氣壓增幅最大,煉油廠應適當調整汽油池來源與供應比例,嚴格限制芳烴含量高的重整汽油餾分的調入比例,以滿足車用乙醇汽油E10的相關質量指標。
(4) 為滿足車用乙醇汽油E10的質量指標及環(huán)保等要求,應強化催化重整汽油脫芳烴操作,盡可能增加高辛烷值和蒸氣壓適中的烷基化汽油比例。同時依季節(jié)變化,兼顧乙醇汽油的蒸氣壓與辛烷值要求,調入適量異構化汽油餾分,以保證乙醇汽油辛烷值、低溫啟動性能及排放值符合車用乙醇汽油Ⅵ(A)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