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楊海靈,毛建豐,王曉茹
(北京林業(yè)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北京 100083)
谷胱苷肽轉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EC 2.5.1.18)是一類具有多種功能的蛋白質(zhì)超家族。最早發(fā)現(xiàn)GSTs能夠催化還原型谷胱苷肽( GSH)的巰基與異源生物和內(nèi)生生物來源的各種不同結構化合物的親電子基團結合形成R-SG復合物,增加這些化合物的疏水性,使其易于排出細胞膜,分解之后排出體外,從而達到解毒的作用[1];其后發(fā)現(xiàn)GST還具有連接、信號轉導等多種生理功能[2],并將具有GSH依賴的轉移酶、過氧化物酶、異構酶和氧化還原酶以及轉運功能的蛋白定義為GST蛋白超家族成員[3]?;诨虻慕Y構、蛋白序列的相似性、關鍵氨基酸位點的保守性、底物專一性以及免疫交叉反應等特征可將GST超家族成員分為多個亞家族[4]。植物 GST可分為10 類:Tau、Phi、Lambda、DHAR、Theta、Zeta、EF1Bγ、TCHQD、Iota和 Hemerythrin[5-7],其中,Tau類GST不僅是植物特有的亞類,也是成員最多的亞類,參與保護細胞免受各種生物和非生物脅迫[8-11],以及光信號下細胞伸長和開花的調(diào)控[12]。
Tau GST都是以二聚體形式發(fā)揮其功能的,單個亞基大約23~30 kDa[13]。每一個亞基都包含獨立的催化部位,包括一個GSH特異結合位點(G位點),位于蛋白N端及C端結構域形成的V型區(qū)域表面,和一個結合疏水底物的位點(H位點),主要位于蛋白C端,G位點與H位點由5~10個氨基酸殘基的linker區(qū)連接。G和H位點在結合和催化底物反應時會發(fā)生構象變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變性[14]。因此,為了保持GST蛋白催化活性,需要穩(wěn)定G位點和H位點的空間結構。
本課題組前期的研究顯示,裸子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中一個 Tau類 GST基因(PtGSTU1)在油松不同組織部位均表達,其編碼的蛋白對典型的 GST底物 1-氯-2,4-二硝基苯( CDNB) 和 7-氯 -4-硝 基 苯 并 -2-氧 雜 -1,3-二 唑(NBD-Cl)具有高活性和較高的親和力,其蛋白的Ser13、Lys40、Ile54、Glu66和Ser67為谷胱苷肽結合(G-位點)殘基,對底物特異性和GSH的親和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這些位點的替換能夠影響蛋白的穩(wěn)定性[15-16]。本研究中,筆者進一步探討PtGSTU1的單體穩(wěn)定性,根據(jù)蛋白三維結構模擬預測出在單體結構穩(wěn)定性中具有關鍵作用的氨基酸位點,利用定點突變對這些位點進行氨基酸分子替換,通過酶學功能檢測,解析這些位點對蛋白穩(wěn)定性的影響。
本研究選取了一個油松Tau類谷胱苷肽轉移酶為研究對象,利用PtGSTU1[16]的蛋白序列(GenBank No. AAT69969)進行結構模擬。利用PtGSTU1蛋白序列在 Protein Data Bank(https://www.rcsb.org/)數(shù)據(jù)庫中搜索結構模板,使用默認參數(shù)利用SwissModel[17]進行結構模擬。
以含有PtGSTU1編碼序列的重組載體為模板,通過PCR進行定點突變。對于Arg 18突變體,利用誘變正向引物(R18X -F)和反向引物(PtGSTU1-R)進行PCR擴增。PCR反應混合物含有10 pmol的每種引物,1 U的pfx Taq DNA聚合酶(Invitrogen Life Technologies,USA),0.3 mmol·L-1的各種 dNTP(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USA),1 mmol·L-1MgSO4和 1~3 ng 的模板 DNA,反應體系為50 μL。優(yōu)化的PCR條件為:94℃下變性2 min,94℃ 15 s,55℃退火30 s和68℃延伸60 s,反應30個循環(huán),最終延伸2 min。對于103位突變體,進行兩輪PCR,第一輪PCR分別用正向引物(PtGSTU1-F)和誘變反向引物(D103A-R)、反向引物(PtGSTU1-R)和誘變正向引物(D103AF)分別進行擴增,獲得2個片段。用GFX PCR DNA and Gel Band Purification Kit(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USA)純化第一輪反應產(chǎn)物。第一輪PCR產(chǎn)物在目的突變位點產(chǎn)生短片段重疊區(qū)段。第二輪PCR使用正向(PtGSTU1-F)和反向(PtGSTU1-R)引物,以第一輪2個重疊的PCR產(chǎn)物為模板進行拼接。PCR反應條件與上述相同,所有引物見表1。對兩個突變位點的PCR最終產(chǎn)物使用GFX PCR DNA and Gel Band Purification Kit(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從1%瓊脂糖凝膠中回收PCR產(chǎn)物中的DNA片段。純化的DNA片段和表達載體pET30a(Novagen,Madison,WI)分別用相應的限制性內(nèi)切酶消化后進行重組。所得質(zhì)粒用于轉化大腸桿菌BL21。重組載體利 用 BigDye( Applied Biosystems, Foster City,CA)進行測序驗證。
表 1 引物序列Table 1 Primer sequences
將含有重組pET30a質(zhì)粒的大腸桿菌BL21過夜培養(yǎng),然后以1:100稀釋,震蕩培養(yǎng)直至光密度(A600)達到0.5;加入0.1 mmol·L-1IPTG誘導蛋白表達,并分別在37、25、20℃下繼續(xù)培養(yǎng)8 h;4℃以6 500 g離心10 min收集菌體,重懸于結合緩沖液(20 mmol·L-1磷酸鈉,0.5 mol·L-1NaCl,20 mmol·L-1咪唑,pH值7.0)中,低溫超聲破碎;然后將勻漿在4℃下以10 000 g離心10 min。通過SDS-PAGE分析所得沉淀和上清液。
確定成功表達可溶蛋白后,剩余的上清液上樣到已用結合緩沖液預平衡的Ni Sepharose High Performance柱(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上。用洗脫緩沖液(20 mmol·L-1磷酸鈉,0.5 mol·L-1NaCl,500 mmol·L-1咪唑,pH 值 7.0)洗脫與 Ni Sepharose High Performance柱結合的目的蛋白質(zhì)。使用PD-10柱(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對蛋白溶液進行脫鹽,脫鹽緩沖液為10 mmol·L-1Tris-HCl緩沖液(pH值7.0)。
根據(jù) Habig等[1]描述的測定方法,測定GST對CDNB(1-chloro-2,4-dinitrobenzene)、ECA(ethacrynic acid)和4-NPA(4-nitrophenyl acetate)底物的催化活性。利用Ricci等[18]所述方法,測定對 NBD-Cl( 7-chloro-4-nitrobenzo-2-oxa-1,3-diazole)的催化活性。所有測定均在25℃下進行。根據(jù)Lowry等[19]的方法計算蛋白質(zhì)濃度。使用梯度濃度(0.1 至 1 mmol·L-1)的 GSH(glutathione)和 1 mmol·L-1的CDNB測定對 GSH的米氏常數(shù)(Km)和酶被底物飽和時的反應速度(Vmax)。使用梯度濃度(0.1至 1 mmol·L-1)的 CDNB和1 mmol·L-1的 GSH測定對 CDNB的米氏常數(shù)(Km)和酶被底物飽和時的反應速度(Vmax)。將數(shù)據(jù)繪制為雙倒數(shù)Lineweaver-Burk圖以確定Km和Vmax值。
從25~65℃,以5℃間隔的溫度梯度溫育樣品15 min后測定對CDNB的底物活性。分別對野生型(Wild type)和突變體 D103A(0.45 mg·mL-1蛋白溶于 10 mmol·L-1Tris-HCl,pH 值 7.0)繪制熱穩(wěn)定性曲線。
用PtGSTU1蛋白序列搜索蛋白質(zhì)結構數(shù)據(jù)庫,獲得最優(yōu)模板為一個節(jié)節(jié)麥Tau類GST晶體(TaGSTU4,PDB id為1 gwc)。以TaGSTU4晶體結構為模板進行同源建模,獲得模擬的PtGSTU1蛋白三維結構(圖1A)。結果發(fā)現(xiàn),PtGSTU1單體具有典型的GST三維結構,具有N端和C端兩個結構域,其中,N端及C端結構域形成的V字型區(qū)域表面主要為第一底物GSH的特異結合位點(G位點),C端活性口袋包含結合疏水底物的位點(H位點),G位點與H位點由一段短肽連接。
圖 1 PtGSTU1蛋白結構Fig. 1 Structure of PtGSTU1
蛋白結構模型顯示,N端結構域一個精氨酸(R)位點能夠與C端結構域一個天冬氨酸(D)形成氫鍵(圖1B)。將PtGSTU1與不同植物、不同類型GST蛋白進行序列比對(圖2),發(fā)現(xiàn)PtGSTU1蛋白N端結構域的βαβαββα結構在Tau類GST中非常保守,而C末端的結構可變性較大。第18位的精氨酸在所有GST中均保守,而第103位的天冬氨酸僅在Tau類GST中保守。
圖 2 植物GST蛋白序列比對Fig. 2 Alignment of plant GST proteins
為了探討PtGSTU1蛋白R18和D103位之間氫鍵對蛋白結構穩(wěn)定性的影響,筆者對這2個位點分別單獨進行了定點突變。將18位精氨酸分別突變?yōu)楫惲涟彼幔↖)、丙氨酸(A)、色氨酸(W)、賴氨酸(K)、谷氨酸(E)和組氨酸(H),構建了R18I、R18A、R18W、R18K、R18E和R18H六個突變體蛋白,并將103位天冬氨酸突變?yōu)楸彼幔ˋ)構建D103A突變體。這些用于替換的氨基酸殘基側鏈具有不同的極性和空間位阻。
對野生型PtGSTU1和所有突變體進行蛋白的表達檢測(圖3),分別在37、25、20℃進行蛋白的誘導表達,對收集的菌體進行破碎,破碎后分離細胞沉淀物和上清,進行SDS-PAGE檢測。檢測結果顯示:野生型和突變體蛋白分子量在32 kDa左右,與預期一致。在37℃下,6個R18突變體均為包涵體,而野生型和D103A在上清中表達。在25℃和20℃下,R18A在上清檢測到微弱的表達,其他5個R18突變體均為包涵體,野生型和D103A在上清中表達。
圖 3 PtGSTU1及其突變體蛋白表達Fig. 3 Expression of the wild type and mutants of PtGSTU1
在細胞沉淀中的蛋白多為由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質(zhì)顆粒,因此,6個R18突變體無法獲得高純度的具有正確折疊的可溶蛋白。為了檢測D103突變體的酶學功能變化,筆者分別對野生型和D103A突變體蛋白進行純化,利用Ni離子親和柱純化上清中表達的蛋白,以野生型蛋白為參照,純化后,重組蛋白均顯示單一條帶,在SDSPAGE上具有相同的遷移率(圖4)。
PtGSTU1蛋白R18位6個突變體的表達檢測顯示:僅R18A有微量蛋白能夠在上清中表達,但由于表達量過低,純化后無法獲得高濃度可溶蛋白進行酶學功能的檢測。為了檢測突變體是否還具有GST催化活性,筆者以含有pET30a載體的Bl21誘導表達后的上清液為陰性對照,測定R18A重組蛋白表達上清對CDNB的催化活性,結果顯示:R18A具有微弱的催化活性(OD340= 0.02)。
圖 4 PtGSTU1及D103A突變體蛋白純化Fig. 4 Expression of the wild type and mutant D103A of PtGSTU1
對純化后的D103A重組蛋白進行酶學活性檢測發(fā)現(xiàn):103位天冬氨酸突變?yōu)楸彼岷?,其?種底物的活性明顯降低,對CDNB的催化活性僅為(1.70 ± 0.26) μmol·min-1·mg-1,與野生型相比降低了12.2倍;對NBD-Cl的催化活性為(0.45 ±0.08) μmol·min-1·mg-1, 與 野 生 型 相 比 降 低 了10.7倍,ECA降低1.1倍,對4-NPA幾乎檢測不到催化活性(表2)。
CDNB是GST經(jīng)典底物,廣泛用于GST活性的檢測,且PtGSTU1-D103A對CDNB的催化活性最高。我們使用CDNB和GSH作為底物測定PtGSTU1-D103A的動力學常數(shù)。發(fā)現(xiàn)PtGSTU1-D103A對兩個底物的米氏常數(shù)(Km)均有明顯增加,分別為 1.06 ± 0.25 mmol·L-1和 0.87± 0.17 mmol·L-1。這意味著與野生型相比,PtGSTU1-D103A對底物的親和力明顯降低。底物飽和時,PtGSTU1-D103A催化GSH和CDNB的反應速率(Vmax)降低了至少9倍。相應的,對底物的催化效率(kcat/Km)也明顯降低(表3)。
為了進一步驗證R18和D103這2個氨基酸位點間氫鍵對Tau類GST蛋白單體結構的影響,筆者分別對野生型和PtGSTU1-D103A蛋白的熱力學穩(wěn)定性進行檢測。野生型蛋白在25~50℃之間保留了90%以上的催化活性,這表明其在50℃以下是穩(wěn)定的;而PtGSTU1-D103A突變體蛋白隨溫度升高,催化活性快速降低,在30℃時僅剩約40%的催化活性,預示著其蛋白熱穩(wěn)定性較低(圖5)。
表 2 PtGSTU1野生型和D103A突變體蛋白底物活性Table 2 Specific activities of the wild type and D103A mutant of PtGSTU1 towards different substrates. The values shown are means ± S.D., calculated from three replicates
圖 5 PtGSTU1及D103A突變體蛋白的熱力學穩(wěn)定性Fig. 5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recombinant wild type and mutant D103A of PtGSTU1
表 3 PtGSTU1野生型和D103A突變體蛋白動力學。Table 3 Steady-state kinetic constants of the wild type and D103A mutant of PtGSTU1. Data are means ± S.D, calculated from three replicates.
基于與節(jié)節(jié)麥TaGSTU4蛋白晶體結構的比較,筆者推測PtGSTU1的18位精氨酸和103位天冬氨酸能夠形成氫鍵,這個氫鍵穩(wěn)定了蛋白N端和C端的空間結構,使蛋白能夠形成正常的折疊。PtGSTU1的催化口袋位于N端和C端的空間結構之間[16],第18位精氨酸位于α1螺旋上,這一位點在植物不同類型GST序列中均保守。PtGSTU1蛋白G-site活性位點13位的絲氨酸對GST蛋白活性至關重要[15-16],位于α1螺旋末端,α1螺旋空間結構的改變將直接影響G位點與第一底物GSH的結合。
精氨酸為堿性氨基酸,其帶正電,具有-(CH2)3-NH-CNH-NH2的長側鏈,能在空間上最大限度接近位于C端α4螺旋上的103位天冬氨酸,與天冬氨酸側鏈上的-COOH形成N-H…O型氫鍵。將18位的精氨酸突變?yōu)橘嚢彼釙r(R18K),雖然其側鏈具有4個碳原子長鏈,能夠接近C端結構域,但由于極性降低(R,pKa=12.0;K,pKa=10.5),影響了氫鍵形成。R18H突變體的18位精氨酸側鏈被組氨酸咪唑基取代,不僅極性降低(H,pKa=6.08),且側鏈長度變短。此外,當突變?yōu)楫惲涟彼幔↖)和丙氨酸(A)時,側鏈上的氨基被甲基取代,同時影響了該位點的電負性和空間結構。突變?yōu)楣劝彼幔‥)時,側鏈為-CH2-CH2-COOH,該位點由堿性氨基酸變?yōu)閹ж撾姷乃嵝园被?,破壞氫鍵形成。當突變?yōu)樯彼幔╓)時,β-吲哚基增加了-N-H與103位天冬氨酸形成氫鍵的位阻。對突變體蛋白的表達分析顯示,無論將18位精氨酸突變?yōu)閴A性還是酸性氨基酸,均會影響蛋白的正確折疊,因此,所有R18突變體蛋白均表達為包涵體,盡管R18A在上清中檢測到微弱表達,其活性也遠低于野生型。這預示著在植物GST中,18位精氨酸可能是穩(wěn)定單體結構的關鍵氨基酸之一。
與在植物中極為保守的18位精氨酸相比,103位天冬氨酸僅在Tau類GST中保守。將天冬氨酸-CH2-COOH側鏈替換為-CH3時,雖然失去了強極性的氧原子,但依然能夠形成正確的蛋白折疊;但其底物活性相較于野生型明顯降低,對底物的親和力降低了將近1倍,催化效率降低近10倍,預示著這一位點的突變可能影響了活性位點的空間結構。同時,熱力學穩(wěn)定性檢測也驗證了,D103A突變體的穩(wěn)定性明顯低于野生型。說明,盡管103位天冬氨酸能夠參與形成氫鍵,但它的突變并不會使蛋白完全失活,而是明顯降低其的催化能力和穩(wěn)定性。這不僅印證了GST蛋白C端結構域的多變性,同時預示著C端結構域中可能存在其他氨基酸位點能夠與18位精氨酸形成氫鍵,從而穩(wěn)定蛋白單體折疊結構。
本研究通過對油松PtGSTU1野生型和突變體的酶學功能檢測發(fā)現(xiàn), N 末端 18 位精氨酸(Arg18)和 C 末端 103 位天冬氨酸(Asp103)形成的氫鍵對穩(wěn)定蛋白單體結構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植物中GST蛋白N端結構域具有保守性,C端結構域具有多變性,Arg18的突變對單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大于Asp103 ,表明C端結構域中可能存在其他氨基酸位點能夠與18位精氨酸形成氫鍵,從而穩(wěn)定蛋白空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