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琦 秦璟灝 顧紅柳 瞿美娣 仇怡 張敏
【摘 要】 ?目的 : 分析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的臨床療效。方法 : 選擇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患者作研究對象,按掛號先后順序均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參照組用西藥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治療,觀察組用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 治療后,參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8.33%,顯著低于觀察組的有效率9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 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的臨床療效有更好的價值,提高了患者的腸道蠕動情況,保護了腸道中的菌群正常性。
【關鍵詞】 ?中藥;溫腎健脾;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
人體消化道中有數(shù)量龐大的腸道菌群寄生著,它們對消化吸收、抑制細菌生長、促進腸蠕動和機體的免疫調節(jié)等起到關鍵的作用。腸道菌群失調降低了腸道的正常蠕動能力,讓腸道蠕動過快,形成菌群失調性紊亂,增加了患者脫水的概率[1]。臨床常用西藥治療,雖然改善了腹瀉情況,但對腸道菌群的調節(jié)能力并不高,增加了腹瀉反復出現(xiàn)的概率,而且有時候還容易增加嘔吐等不良反應,降低了治療效果。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與其形成鮮明的對比,并且調理了患者的多種機體情況,改善了患者機體內部的菌群蠕動狀況,平衡了菌群的種類分布,提高了患者腸道的健康性能,詳述見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患者按掛號先后順序均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 所有患者均在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確診后參與到本次研究中。參照組中男女比例為42 ∶18;平均年齡為(42.85±1.62)歲;平均 病程為(6.47±0.28)個月。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25 ∶35;平均年齡為(42.71±1.25)歲;平均病程為(6.88±0.3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符合比較條件。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用西藥治療,讓患者每日2次口服培菲康(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生產廠商: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0950032),1次4粒,1日2次。共計治療2周。
1.2.2 觀察組 用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具體方劑組成為:蓮子10g,焦三仙12g,砂仁3g,炒扁豆30g,干姜10g,肉桂3g,茯苓12g,黑順片10g,黃芪10g,白術10g,用水煎服,每天分2次服用。如果患者腹部發(fā)涼,需要添加吳茱萸3g,補骨脂10g。如果患者腹部有劇烈疼痛,需要添加香附10g,延胡索10g。如果患者出現(xiàn)濕熱,需要添加黃柏10g,馬齒筧20g,黃連10g。如果患者出現(xiàn)墜肛的情況,需要添加太子參20g,升麻10g,生黃芪30g。共計治療2周。
1.3 療效判定
利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分,療效評分=(治療后腹瀉程度評分-治療前腹瀉程度評分)/治療后腹瀉程度評分×100%。顯效:治療后,療效評分大于等于90%;有效:治療后,療效評分在60%~90%;無效:治療后,療效評分小于30%。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治療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利用SPSS 20.0軟件,計數(shù)資料[n(%)]和計量資料 (? ±s )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參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8.33%,顯著低于觀察組的有效率9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有數(shù)據顯示,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在人體中發(fā)生概率能高達99%,降低了人體的健康水平,影響著人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能力,讓排泄出現(xiàn)異常,增加機體水分流失。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常使用西藥治療,藥物進入腸道粘膜、菌群中,能發(fā)揮正面調節(jié)的作用,但增加了腹瀉反復發(fā)生的概率,使患者依然出現(xiàn)消瘦等情況[2-3]。西藥治療使用的是膠囊類菌群,在腸道中作用的時候不能更好地消除有害菌,增加了腸道有害菌存留的時間,而且有害菌容易降低食物的分解效果,增加腸道負擔。
由此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受到了關注,并在本次研究中進行了表述,發(fā)現(xiàn)中藥的治療效果更加明顯,而且中藥中的多種藥材對機體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調理,改善了機體循環(huán)、 代謝情況,促進了腸道功能正常運轉,平衡了菌群的正常性能,減少了有害菌群在腸道中的存留時間。中藥溫腎健脾法根據《素問 ·靈蘭秘典論》中的內容,將藥物從胃部引入,讓精氣游溢到脾,然后從脾進行疏散,上歸于肺,讓水道通暢,并且水津四布,五經并行。改善了患者腎氣不足、飲食不節(jié)等引起的脾胃失健等情況[4]。脾胃等臟器的健康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讓腸道正常菌群繁衍,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性,控制了每日排便次數(shù),減少了患者因腸道菌群失調腹瀉出現(xiàn)的虛弱狀況。中藥治療已經成為了現(xiàn)代治療中的常見內容,很多人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都從西醫(yī)偏向了中醫(yī),增加了根治疾病的概率,調理了患者身心。中藥在患者機體中會隨著胃腸的消化逐層滲透,多種藥物在機體中隨著血液運轉,促進了藥物與菌群的接觸速度,清理了腸道環(huán)境,為良性菌群生長提供了好的環(huán)境。腸道在這種情況下能得到更好的休息,養(yǎng)護了患者的機體,減少了病菌經腸道上行發(fā)生的其他疾病,提高了患者的機體免疫力。腎氣充足對患者機體健康也是一種保障,保障了機體水分的循環(huán)、利用、排泄情況,減少了脫水的概率。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給患者機體健康帶來了很多好處,讓腸道內菌群質量和數(shù)量都恢復到了正常范圍,緩解了患者對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的過度擔憂,同時能約束患者飲食行為,多食用健康的食物,形成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等[5]。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給患者帶來了更多好的內容,調整了患者在治療中的心態(tài),避免了病情反復發(fā)生的次數(shù),讓患者能快速投入到生活中,提高了臨床治愈率。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以患者整體作為治療目標,調整了只針對菌群的治療思路。經過本次研究得出,治療后,參照組治療效果顯著低于觀察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中藥溫腎健脾法治療腸道菌群失調性腹瀉的臨床療效更好,提高了患者的腸道蠕動情況,保護了腸道中的菌群正常性。
參考文獻
[1] ?李晨,陳偉,王猛,等.腸道菌群失調與消化系疾病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9,25(02):203-206.
[2] 王志斌,信珊珊,丁麗娜,等.降糖藥物對腸道菌群結構組成的影響[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8,45(12):39-42.
[3] 吳瓊,王紅.慢性腹瀉與腸道菌群失調[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8,17(10):778-780.
[4] 江山.炎癥性腸病與中醫(yī)健脾治則[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8,15(02):84-86.
[5] 吳根梁,侯愛香,李珂,等.陳年茯磚茶多酚類對老年人腸道菌群的影響研究[J].茶葉科學,2018,38(03):31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