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勁松
半池塘的殘荷,莖枯葉蜷,像美婦人的暮年,耷拉著,或者匍匐于水面,幾個空空的蓮房黑黑的,貌似胡蜂的舊巢,曾經(jīng)立在上頭的豆娘不知去向。沒有人來,除了偶爾的北風,世上的人都愛繁華,愛秾麗,愛女子二八,沒有幾個人喜歡破碎和凋零。盛夏的時候我來過,這個山野里名叫斯橋村的地方,蓮花何亭亭,蓮葉何田田,遠近幾十里看景的人烏央烏央。想起《紅樓夢》里的榮國府,破落時還戀戀不舍來看的,只有劉姥姥。
我不是劉姥姥,不是專門來看殘荷的,只是那日偶然路過,走乏了,坐在池塘邊歇歇腳。太陽已落山坳,天還藍著,淡月印在天邊,像半個褪了色的吻痕。有青峰數(shù)座,池塘數(shù)畝,殘荷倒映水面,四野只剩下黑白二色,黑山白水,黑荷白月,如一幅寫意水墨的草稿,風不刮時還是有些味道的。
大概是嫌枯荷太過寂寥,前人畫作中的殘荷以及枯荷,多畫一兩只鳥。南宋的《疏荷沙鳥圖》畫沙鳥,宋無名氏《枯荷鹡鸰圖》畫鹡鸰,元人張中《枯荷鴛鴦圖》畫鴛鴦,明人呂紀《殘荷鷹鷺圖軸》畫蒼鷹和白鷺。畫中的鳥,要么站在蓮莖上婉媚而歌,要么俏立于石上凝視水中魚蝦,要么張翅嗔目生猛撲殺獵物,生動是生動了,熱鬧是熱鬧了,觀畫者的眼睛卻被活物吸引,枯殘的荷倒是仿若不存。實景中,鳥未必有。中國畫多是寫意寫心,質(zhì)直渾樸如秦漢畫,雄健超邁如唐宋畫,清虛蕭散如元明清畫,崇尚的都是心意,心意如此,大意如此,襟抱和志趣如此,所謂“意足不求顏色似”。殘荷里畫一眉月也蠻好的,月亮鳥更別致,月明驚殘荷,水寒醒肥藕,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床划嫛?/p>
是夜過訪村里一戶人家,吃了一頓酒肉茶。肉是野兔土鵝,酒是家釀的八角燒,茶是一壺濃釅甜澀的夏秋炒青。肉可以果腹,茶可以清心,一俗一雅,本來足可以慰藉風塵,但許多場合酒也是缺少不得的。酒大俗大雅,是紅塵里的一卷詩經(jīng),是塞上塵煙里的一只飛鴻,是藥與紅袖,是江湖一葉舟,小飲可療沉疴。中國上古文章、詩歌辭賦、書法繪畫、音樂舞蹈乃至荒寺風鐸和僧道閑談,多有清冽冷傲的酒氣,酒氣事實上也是山林氣,清冽其姿,冷傲其質(zhì)。這幾天讀《太平廣記》,重溫秦漢魏晉人物的清言諧語,以為都是酒泡的。
二十五歲之前,我基本是不沾酒的,只喝自家茶園里親手采的茶,茶葉放很多,茶泡得很濃,沒有學會品,只求咕嚕一飽。這些年酒喝得稍多一些,白酒紅酒米酒黃酒藥酒啤酒洋酒雞尾酒,淺嘗輒止,胃里沒有酒蟲勾撓。偶爾還是會醉。最妙的是酒喝到微醺,襟懷被酒一洗,頭腦被酒一澆,身非我有,思維飄飄然逸出人間,自以為胸間三五丘山歷歷然。東晉王蘊說,“酒正使人人自遠”,自遠,遠離自己,忘掉自己,大致是這個意思。
年少不經(jīng)世事,好大言,好鼓吹,好侈談人生和理想。有一天在護城河的沙洲上,五六少年男女在月光下各抒己意,當時不假思索,給了自己一個定位:高雅地思想著,世俗地生活著。起初原是不足為外人道的私話,本可以不算數(shù)的,最后卻演變成咒語、怪力亂神,許些年總在有意無意之間暗示和提醒著自己。張愛玲說得好,同學少年都不賤。而今已然不惑,不再為難別人,也不再過分為難自己,但如果硬要再給自己一個遵循,差不多也還是這個意思。一個性情固執(zhí)的人到了中年索性固執(zhí)到底。
雅俗自古難以兼美,我自然是做不好的,微醉時卻有些相仿佛了。酒后寫過一些文章,半夜醒來掌燈再讀,多是不相干的風馬牛,但也常常會有意外的驚喜,于是覺得酒也不是很壞的東西,不妨喝一點。周作人喝苦茶,未必只是茶苦;劉伶荷鍤喝酒死便埋,未必只是嗜酒;劉邦無賴泗水亭,未必是真無賴;曹操橫槊大江賦《短歌行》,加九錫封魏王乘金根車,也嫌云天太冷人生寂寞。興之所至,盜也不為盜,情之所至,醉也不為醉。茶是君子,酒是名士,茶喝得多的不一定是君子,酒喝得多的也不一定是名士,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譬如寫文章,哪怕是眼高手低,只寫了一個殘篇,一個草稿,也到底是寫了,強過一字未著的白紙許多。蠻荒時代先民刀耕火種,收成不豐,總還會有一些,人世的事,分野往往不在想與不想,只在做與不做。
這些日子陽光總是很好,有陽光的日子都是好日子。立冬過了,小雪過了,大雪也過了,歲暮的時間是墻頭上的老貓,走動迅捷而無聲無息,每每看日歷如驚鳥,對鏡如對宿仇。早晨上班的時候,明艷的陽光鋪在大半個桌子上,一盆綠蘿靜女其姝,幾摞書和雜志溫文爾雅,一杯剛泡的綠茶冒著騰騰的水汽,不堂皇,因為鍍著金色,卻又實在是富麗的,心情大好。忙碌,或者偷閑讀一點詩書,窗外市井嘈嘈切切,紅塵光芒萬丈,賣栗子的、賣甜米酒的、賣老鼠藥的、賣油炸鬼的,野著喉嚨把生意當歌唱,想起十二三歲時騎永久牌二八大杠拖著一個木頭箱子走街串巷賣冰棍,一根賺錢三五分,于是覺得市廛的熱鬧和賣漿者流的叫賣也自有其可愛處,心里簡凈如一頁書。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很容易忘記流光容易把人拋。
午間吃過飯,把孩子送到校園,到城后的小山上尋一塊茅草茂盛向陽的山坡,躺倒就睡。草已然枯了,仍然很香,泥土也很香,蔥蔥松林忽忽作響,是風走動的聲音。天作帳,地作床,陽光比棉被暖和太多。山坡上睡著很多故去的人,有些還是舊人,他們安靜,不爭,比活在世上時更有風度和涵養(yǎng)。我不怕鬼,有時需要與人世隔一點距離,墓地是理想的隙地。如果有濃稠的陽光照耀,在草坡上午睡實在是一件很痛快的事。
到了下午三四點,陽光開始退卻,收斂的速度如同盛夏沙地上的水跡,如同熱烈奔放的愛情草草收尾,如同一場寶萊塢電影錯愕的結(jié)局。北風起了,天地混沌下來,街市上人物的面目模糊不清,陡然想起東坡先生的詩,“人生到處何所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p>
蘇子二十四歲寫的詩,老辣如夏蒜冬姜,讀之令人景仰,繼之氣餒。林語堂著《蘇東坡傳》,說蘇子一生被政治漩渦席卷,屢伏屢起,屢起屢伏,卻活得光風霽月。四十歲的蘇子,官做得也不算小了,詩詞文章名滿天下,兼擅翰墨丹青,法書之妙自不必說,墨竹、枯木、怪石也都有造詣,人得之以為寶貨,盡管齒搖發(fā)稀,一肚子不合時宜,有“知我者”朝云一路生死追隨,也算得塵世半神仙,是很可艷羨的。凡人的中年是不可比也不能比的,凡人的中年不過是半塘殘荷。
欽慕之余,讀蘇子《黃州寒食帖》,“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其孤憤與蒼涼,其郁郁與窮蹙,恰好是光風霽月的反義詞。對照其此前在密州任上寫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情懷與氣象判若霄壤。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其實更多的時候,他人是神鷹盤桓的天堂,甚至一個人也會追慕當初的自己,痛恨自己的現(xiàn)在。《寒食帖》不單是天下第三行書,也是窮愁之書,悲涼之書。
少年是一個草稿,只著幾字,中年也是一個草稿,幾字未著。中年,畢竟是一個蕭瑟的詞,蘇子也不能例外,需要一場雪來靜靜地覆蓋。
雪還沒有下,雪還在途中。
夜里擁被讀先秦兩漢的詩,古歌、詩經(jīng)、楚辭、樂府,一首首一篇篇不緊不慢地讀,坐則披閱,臥則品藻,圈圈畫畫,點頭搖頭,得大意趣。人生如朝露,去日何其多,正因光陰短暫,不如從容一些,靜一些,慢一些。塵世多羈絆,倦鳥思投林,山林又遠又高投不得,書卷多情似故人,不如閑讀些詩書,自己娛自己的性情。世上的人,世上的事,來的來了,去的去了,都有其無可辯駁非如此不可的理由。埋怨、憎恨、誤解也會隨著時間流逝,只剩下美好,時間也不總是一無是處。夏花秋葉也好,幻夢泡影也好,如露如電也好,我作如是觀就好了,榮枯自守就好了。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詩經(jīng)·秦風》里的《渭陽》,說的是秦康公嬴罃送舅氏公子重耳歸國即位的故事。舅有母相,見舅思母,舅在如母在,古風蒼蒼,古意茫茫,辭簡而意濃,其間深情更可為之揾一把英雄淚。
先秦詩歌,今天看來一味晦澀高古,在當時很多只不過是傳唱在民間的歌謠,俚詞俗語,漁樵童叟傳唱于山澤街巷,人人會唱,人人都懂,一如紅樓里的《好了歌》。商周甲骨卜辭,以及與之基本同時代的竹木簡書,圖形符號刀刀縱橫筆筆錯雜,如李太白詩《題舒州司空山瀑布》所說“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讀,”在當年,也不過如今日地志部門的大事記,最起碼士大夫是一看了然的。更古的《尚書》,本是原始部落先民的口語,千載之后,讀音既有參差,語義更是大相徑庭,性情卻是一以貫之的。
古今文章,無論是祭祀山川神祇的祝辭,還是征伐血戰(zhàn)之前的咄咄動員令,無論是江湖草澤的私人筆記,還是紫袍魚袋的牙笏遺章,無論形式如何流變,文字如何繁簡,詞形詞性詞義如何變遷,都不外乎性情。
性是本性,情是人情。前人說,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jīng)皆史,王世貞進而說,“天地間無非史而已?!彼f的應(yīng)當也包括草木山川,哪一塊石頭不是遠古的石頭,哪一條河流不是現(xiàn)成的史書?法不外乎人情,留存世間的典籍也都是性情,千百代萬億人的性情,萬岳歸宗,萬水朝海,積聚成浩瀚的文章山海。
文章如此,藝術(shù)也如此。譬如繪畫,宗師法祖純正的中國畫也好,昂然獨步乘興涂鴉的文人畫也好,大紅大綠福祿壽三星齊齊團聚的年畫也好,滿月臉櫻桃唇慵懶如海棠春睡起的日本肉筆浮世繪也好,都是性和情的彰顯與抒發(fā)。
有一年在麗江古城,偶然遇見一蹣跚老者用竹筆在東巴草紙上寫東巴文兜售,筆力遒逸有古風,明知有些字是東巴古文字寫不出來的,仍然請他寫了一首詩。他依性情寫,我依性情讀,如此便好。
云淡風輕的日子,可以談?wù)勑郧?,也可以寫一寫性情文章。寫文章的人三日不寫技癢,三月不寫彷徨,這也是性情。曹丕說文章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曹植說文章是雕蟲小技,兩人的觀點貌似相左,其實說的是同一個意思。經(jīng)國大業(yè)都懂,雕蟲卻非小技,雕是雕刻,蟲是蟲書,原是秦書八體之一,西漢童蒙所習,直到老朽不堪,也不一定能寫得好。
近日寫了一篇小文,不長,做一回文抄公:
山中夜寒,擁爐讀《晉書》,爐暖,書靜,人古,風日淡美。
金圣嘆說,“雪夜閉門讀禁書,不亦快哉。”清初國初定,朝野多樊籠,人間多禁區(qū),也多禁書,最是文人不自由。風雪大作之夜,柴門犬不吠,紙窗瑩白,一燈煥然,此時讀禁書,既有偷的刺激和違禁的快慰,又無官府查抄砍頭的憂慮,得肉身和思想的大自在。毛澤東先生《沁園春·長沙》詞云,“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弊杂捎袝r遠比衣飯甚至性命重要。
古人雪夜讀的是禁書,我讀的是《晉書》,看曹魏司馬晉匈奴鮮卑羯氐羌混戰(zhàn),霜刀雪劍,風云滿紙。書中多故實,多故人,多詩酒,多妙言,多文章,可以聊慰中年。
這幾年勞勞碌碌,文章寫得少了,零零碎碎的余隙里,書倒是用心讀了幾本,尤其是史書。中華書局出品的史冊,豎排繁體,淺綠封皮,古意彬彬可人心意,又兼紙張柔軟,厚薄適中,盈盈恰好一握,宜枕上讀,宜廁中讀,宜坐著讀,宜逆旅客棧中讀。讀多了,讀久了,漸漸成了不可缺少的日課。
“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辟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jié)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及魏武為丞相,又辟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fù)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p>
史書如璞玉渾金,一團混沌之氣,是最簡的也是最有味道的文章。春與秋的筆法,藏與露的把握,文與質(zhì)的兼美,寥寥數(shù)語,草蛇灰線,伏脈千里,非目有山川胸有丘壑者所不能。寫文章的人都應(yīng)當讀一讀史書,不單是為了讓自己明智,更重要的是涵養(yǎng)襟抱,打通筋脈,體悟技法。何況,一味明智并不總是明智之舉,有時候需要做一只葫蘆。家祖父暮年,仍然精力強健,耳聰目明,說他好話眉開眼笑,說他壞話裝聾作啞,村里老少男女無不歡喜這個老頭。
史書又如漢瓦秦磚,消盡了煙氣和火氣,是最淡的也是最絕妙的文章。良史不僅要集史識、史才、史德于一身,還要有一顆史心。所謂史心,是秋水之心,素絹之心,淡云出岫之心。任他鐵馬冰河鳴鏑霜戈,任他天下崩合宮廷安亂,任他盛世咸熙國勢飄搖,修史者但秉一管筆蘸淡墨從容寫來,晴明煙雨兩由之,成王敗寇兩由之。司馬遷、班固、范曄、陳壽、房玄齡他們,是冠絕古今的大文章家,好文章不一定是作家寫的。
酒要醇和肥厚,文章卻不妨清淡一些,笨拙一些,渾樸一些。就像戀愛,濃烈的如寶黛,如陸游唐婉,如劉蘭芝焦仲卿,最終大多作鳥獸散,波瀾不驚的往往得到白頭。就像園中晚菘,只有簡凈純一的白菜之味,存世長久可與日月同輝。吃白菜吃了幾十年,才真正懂得了白菜的婉好,寫文章寫了幾十年,才略略覺悟到清淺的佳妙。
前幾天尚是晚秋,禮拜天回故園木瓜沖小憩,下午的時光,和孩子、白狗一起躺在屋后的山坡上曬太陽。坡上茅草紛披齊人腰,經(jīng)蕭殺風霜之后,由墨綠而絳紫,而淡紅,而暗黃,終于蒼蒼一片草白,清香卻依舊如春日。草白是草的原色,是中年的顏色,也是文章的底色。
吾家有子初長成,喜讀書,也喜捉筆做文章,淺白而時有風致。
抄自己的文章,是跟周作人學的。未莊的阿Q說,尼姑的頭和尚摸得,我么事摸不得,這話是魯迅寫的。
這些年浸淫于古籍,漸成癖好,非古不樂。六經(jīng)、子集、歷代筆記之外,尤其嗜好史書,正史、野史、別史、雜史、家史,《尚書》《國語》《春秋》《戰(zhàn)國策》《汲冢紀年》《帝王世紀》《逸周書》《世本》《吳越春秋》《越絕書》《史記》《漢書》《后漢書》《晉書》《明史》《石匱書》《清史稿》,一代代一冊冊地讀下來,忘饑,忘倦,忘日月不淹春秋代序。
某年讀兩漢書,在書眉寫到:亂世史最有味如牛蹄筋,平世史最無趣如溫吞水,盛世史最明麗如晴方好,末世史最晦暗如陰雨天。一片歡場,鞠為茂草,草又返青,青而又枯,歷史大抵如此。史書是寫在草上的底稿。
史書是人寫的,不是計算機自動生成的。是人,都有愛憎,有喜惡,有人情世故。前四史,人謂之史中式范,最初都是背著朝廷的私人修史,記錄史實、褒貶人物也并非完全符合史實,并非完全公正公平,或多或少夾雜著著作者的私人好惡。更有意思的是陳壽,他寫《三國志》,人稱良史,然而為魏國丁儀丁廙作傳,先向其子索賄大米千斛,其子不給,竟然不為之立傳。又因與諸葛亮有私仇,在《諸葛亮傳》中說孔明“將略非長,無應(yīng)敵之才”,說諸葛瞻“惟工書,名過其實”。紅口白牙,背棄史實,事見《晉書·陳壽傳》。良史的另一面,竟是一副市井無賴相,可發(fā)一笑。
包括以正本清源為大任的國史,史書其實也是屬于一個人的歷史。江湖人寫的私史和筆記,自不待言。東方的三皇五帝,西方的諾亞方舟,原是海山傳說,無稽之談,卻堂而皇之列在史書的首頁。在史書中追尋我們最初的來處,只在煙濤微茫之中。所謂傳說,還不是莫須有,而是確確實實地沒有。
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春秋筆法,幾乎算得史書的慣例。唐堯虞舜禪位讓賢,諸多經(jīng)史子集言之鑿鑿,然而韓非子說堯是被舜逼宮,古本《竹書紀年》說堯被舜囚禁,同時囚禁了他的兒子丹朱。所謂的舜主動讓位給大禹,情形也相類似。再讀《史記》的開端,“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一段,也隱隱感到有風霜之氣,有可供琢磨的蹊蹺和隱語。可以聽一聽顧頡剛的高論,“禪讓之說乃是戰(zhàn)國學者受了時勢的刺激,在想象中構(gòu)成的烏托邦?!笨梢韵胍幌胨抉R氏父子兄弟是如何逼迫曹操的后人的,可以讀一讀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
史書本意是讓人記住來處,人們卻用它來燭照現(xiàn)實、明天和歸途,如同顧城那兩行著名的詩歌。讀史的人不一定明智,好莊子的人不一定鼓盆而歌,拜見老子的人如孔子仍孜孜于出將入相,天性使然,如蓮花盛衰,陽光斂放,明月虧盈,如人事代謝成古今。
《詩經(jīng)·采薇》里的句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雨雪,述往思來,開場終場,繁華人間,好似一本精彩戲文的草稿,只差一副鑼鼓鐃鈸。倉才才才,臺才才才,倉才倉才倉才,才,披掛整齊的刀馬旦亮相了,“人吶喊,胡笳喧,山鳴谷動,殺聲震天。一路行來天色晚,不覺得月上東山?!?/p>
責任編輯:吳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