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雯,雷聰云,吳建業(yè)
麗水市中醫(yī)院,浙江麗水 32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臨床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難等,常伴有氣道高反應性,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長、預后差等特點。因COPD患者病情呈進行性發(fā)展,且易反復發(fā)作,遷延日久而不愈,會明顯削弱患者呼吸功能和日?;顒幽芰?,增加其心理壓力及家庭經濟負擔,從而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2]。除給予COPD患者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治療外,探討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亦尤為重要。肺康復護理可顯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促進病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5E康復管理模式是由國際康復協(xié)會首次提出的一種整體護理模式,包括鼓勵(Encouragement)、教育(Education)、運動(Exercise)、工作(Employment)、評估(Evaluation)等5個方面,主要是通過從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方面全面實施護理工作,同時對護理工作中患者遇到的問題予以評估、修訂、完善,從而形成一套獨特的有助于患者康復的護理模式,保證患者得到最佳的護理服務,提高其生活質量,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慢性疾病患者整體化護理中[3]。本研究將5E康復管理模式應用于COPD患者護理中,取得較好效果?,F報告如下。
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為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麗水市中醫(yī)院確診為COPD的106例患者。納入標準:符合COPD診治指南診斷標準[4];可接受長達3個月的隨訪;語言溝通、理解能力無障礙;患者或其家屬能使用智能手機。排除標準:合并急性肺部炎癥,如肺結核等;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心腦血管、肝、腎等嚴重原發(fā)疾?。挥袊乐馗腥拘约膊』蛎庖呦到y(tǒng)疾病。將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順序編號,根據單、雙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男32例,女21例;年齡47~81歲,平均(64.13±6.57)歲;學歷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或中專17例,高中以上11例;病程4~17年,平均(10.26±3.46)年;病情嚴重程度輕度25例,中度20例,重度8例。觀察組:男31例,女22例;年齡49~80歲,平均(64.38±6.82)歲;學歷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或中專22例,高中以上9例;病程3~18年,平均(10.51±3.49)年;病情嚴重程度輕度23例,中度22例,重度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為期3個月,包括遵醫(yī)囑給予支氣管擴張劑、抗感染、祛痰止咳等治療,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口頭宣教,講述疾病基本知識和預防措施,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逐漸改善患者的不良習慣。密切關注患者病情,指導患者正確排痰和氧療。出院時囑患者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注意保暖、嚴格戒煙等,多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保證飲水量,并指導進行八段錦、步行等舒緩的康復運動,每次20 min,每天1次。患者出院后由責任護士定期進行電話隨訪,每周 1次。
1.2.2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應用5E康復管理模式,為期3個月,患者出院后由責任護士定期進行電話隨訪,每周1次。鼓勵:主動關懷、安慰患者;創(chuàng)建互動交流平臺,讓住院患者加入病友微信群,如患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可由家屬及其陪同照顧人員協(xié)助完成,鼓勵病友間相互分享抗病經驗,相互扶持,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以增強彼此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關愛。教育:根據患者病情、文化程度等個體情況為其制定系統(tǒng)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住院期間通過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個體指導、開展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向患者講解保健知識,如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于勞累,科學膳食,保證營養(yǎng)均衡,攝入優(yōu)質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食物,盡可能戒煙,避免接觸化學物質、生產性粉塵。運動:指導患者開展縮唇呼吸、腹式呼吸、韻律操等呼吸訓練;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計劃,身體狀況良好者進行慢跑、做有氧操等戶外有氧運動,3~4次/周,每次40~50 min,行走困難者利用助行器外出散步,2~4次/周,每次控制在20 min內。工作:培養(yǎng)患者洗漱、清潔衛(wèi)生等日常生活能力,通過宣教和微信指導使其掌握居家霧化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方法,提升其自護能力,盡量不依賴他人,有能力者鼓勵其多參與家務與社交活動,以使自身的人生價值得到體現。評估:評估患者用藥、運動、戒煙、飲食等情況,對依從性好者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依從性不好者找出原因并提出對策,及時調整康復管理方案,再次進行實施和評價。
1.3.1用藥依從率
采用服藥依從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5]評價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內的用藥依從性,該量表共8個條目,條目1~7的選項“是”記0分,“否”記1分,條目8的選項“一直”記0分,“經常”記0.25分,“有時”記0.50分,“偶爾”記0.75分,“從不”記1分,總分為0~8分,<6分為低依從性,6~7分為中等依從性,8分為高依從性。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負責量表評價,出院后由責任護士及管床醫(yī)生共同進行電話隨訪評估,每周1次,總評估周期為12周,取12次評估的平均分為最終得分,并分為高、中等、低三種依從性。用藥依從率=(高依從性例數+中等依從性例數)/總例數×100%。
1.3.2肺功能指標
分別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采用MicroLoop肺功能儀測量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氣流量(PEF)。數值越小說明氣流受限越明顯,肺功能越差。
1.3.3生活質量
分別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采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6]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和活力8個維度,共36個條目,各條目得分=(實際得分-該條目的可能最低得分)/ (該條目的可能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各維度得分是將所屬條目的得分相加后的平均值,為0~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x2檢驗,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用藥依從率96.23%,對照組79.2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用藥依從率比較
兩組干預前FEV1、FVC、FEV1/FVC與PEF等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干預前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SF-36各維度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COPD患者在長期藥物治療過程中,常由于其對疾病認知程度不夠、擔心發(fā)生藥物嚴重的不良反應、對疾病治療缺乏信心等,用藥依從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從而使治療效果與預后不佳[7]。臨床既往采取單一填鴨式健康教育,未能關注患者的個體差異,導致患者對疾病及健康知識的接受度較低。患者由于不了解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其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加上缺乏有效監(jiān)督,使用藥依從性無法得到有效保證[8]。而5E康復管理模式包含鼓勵、教育、運動、工作、評估等5個護理方面,強調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提供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彌補傳統(tǒng)單一宣教方式的弊端,明顯調動患者獲取健康教育知識的主動性,為其遵醫(yī)治療奠定良好基礎[9-10]。同時,該模式鼓勵病友間互動以及同伴支持,可有效減輕患者的思想顧慮,使其治療信心更加堅定。此外,該模式充分發(fā)揮患者家屬在用藥監(jiān)督方面的積極作用,可幫助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配合程度[11]。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5E康復管理模式后患者用藥依從率達96.23%,遠高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患者的79.25%。
通過住院期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利用微信平臺向患者持續(xù)推送健康教育知識,可極大拓展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的深度與廣度。同時,鼓勵患者相互交流各自的心得體會,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
可使每位患者均能汲取寶貴的經驗,有利于提高其自護能力,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12-13]。在患者進行自護的基礎上,指導患者有計劃地進行呼吸功能鍛煉以及體育鍛煉,能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對于肺功能狀況仍較差者,找出護理中的不當之處并制定改進措施,最終亦可提高其康復效果[14]。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5E康復管理模式護理的患者FEV1、FVC、FEV1/FVC與PEF等肺功能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且改善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
COPD患者隨著病情加重,呼吸困難愈來愈嚴重,進而影響軀體功能,甚至導致自理能力喪失,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顯著降低。以“整體化康復”為服務理念的5E康復管理模式除在情感方面為患者提供必要支持外,還通過一系列方式促進病友間互動,成功建立同伴支持體系,可顯著改善患者心理狀況[15]。同時,該模式注重培養(yǎng)其自理能力,鼓勵患者適當參與家務,有目的地引導其參加一些社交活動,有益于其社交功能恢復。另外,此模式著眼于為患者提供一系列有利于其心身健康的護理服務措施,并使之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16]。本研究結果顯示,采取5E康復管理模式的患者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