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旋,李 兒,于靜靜,葛小玲,張文慧
杭州市西溪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23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xù)發(fā)現(xiàn)多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并逐漸在我國其他省市蔓延。該疾病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通過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因極強的傳染性,患者在隔離病區(qū)治療,與此同時,隔離病區(qū)的醫(yī)護人員也處于持續(xù)隔離狀態(tài),護士作為與患者零距離接觸的群體,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1]。研究表明,未接受相關心理培訓即進入一線工作的護士大多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如精神緊張、失眠多夢等,從而降低工作效率,產生職業(yè)倦怠,影響正常的護理工作,也容易使患者產生不信任感,降低工作滿意度,不利于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2-4]。因此,在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同時改善隔離病區(qū)護士的情緒狀態(tài)至關重要。心理疏導是指心理疏導者對個體的心理問題或發(fā)展困惑進行疏通和引導,通過信息溝通技巧進行“梳理、泄壓、引導”,提高個體自我調節(jié)、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促使個體健康發(fā)展[5-6]。本研究將心理疏導應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病區(qū)護士的情緒管理,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1月28日至2月4日在杭州市西溪醫(y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病區(qū)的220名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病區(qū)工作,工作中曾直接接觸過患者。排除標準:拒絕參加本研究者,中途因故退出者。因研究過程中2名護士突發(fā)疾病,13名護士因工作原因中途退出本研究,最后納入205名護士,脫落率為6.82%。其中男10人、女195人;年齡21~55歲,平均(33.27±7.43)歲;已婚149人,未婚56人;有子女128人,無子女77人;大專及以下42人,本科及以上163人;工作5年及以下64人,6~10年88人,10年以上53人;有重大疫情一線工作經歷43人,無162人;有傳染病病房工作經歷94人,無111人。
1.2.1成立心理疏導小組
疫情初始,杭州市西溪醫(yī)院成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心理疏導小組,主要負責醫(yī)務人員的心理疏導工作,小組共3人,1名主任護師任組長,組員包括1名二級心理咨詢師、1名三級心理咨詢師。主任護師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安排工作,以及日常溝通交流;二級心理咨詢師負責實行一對一心理疏導;三級心理咨詢師負責集體心理疏導。心理疏導小組參考心理學相關書籍,通過文獻回顧,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制定心理疏導方案,主要是通過引導與啟發(fā),糾正錯誤認知,恢復理性思考,使護士通過合理方式把壓抑的情緒表達出來,調節(jié)和維持心身平衡。
1.2.2實施心理疏導方案
心理疏導小組成員于每天17:30至19:00前往隔離病區(qū)的護士生活區(qū)進行心理疏導,持續(xù)時間為1周。心理疏導方案:主任護師和三級心理咨詢師一起走訪生活區(qū),以入住房間為單位,每個房間訪談15 min。主任護師了解護士工作和生活動態(tài),發(fā)現(xiàn)護士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分享相關工作經驗,使護士感受特殊時期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樂趣,減輕護士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將工作中存在的感人事跡、先進人物等及時傳播給護士,并讓工作表現(xiàn)優(yōu)異且情緒穩(wěn)定的護士在生活區(qū)與其他護士分享工作經驗,引導護士樹立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及時將醫(yī)院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方案及感染防控方案、隔離病區(qū)的感染防控措施等相關信息傳遞給護士,將社會報道的不實新聞向護士解釋,消除其對新型疾病未知的恐懼,使其安心工作。三級心理咨詢師對護士開展集體心理輔導,教會護士如何進行情緒宣泄、心理減壓的方法和技巧,引導護士始終將視線聚焦于積極、正性的一面。對于心理負擔較為嚴重的護士,二級心理咨詢師在該護士下班并充分休息后進行一對一的專業(yè)心理輔導,共兩次,每次時間30~60 min,通過專業(yè)情緒疏導,引導其說出內心存在的問題,必要時鼓勵哭泣,并根據個人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由心理疏導小組的兩名心理咨詢師分別于干預前、干預1周后評價隔離病區(qū)護士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護士通過問卷星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
1.3.1SAS
該量表共20個條目,1~4分分別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至“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其中有5個條目需反向計分,將20個條目的得分相加即為量表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數部分,就得到標準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情緒越嚴重,其中<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數為0.81。
1.3.2SDS
量表共20個條目,1~4分分別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至“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其中有10個條目需反向計分,將20個條目的得分相加即為量表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數部分,就得到標準分,分數越高表示抑郁情緒越嚴重,其中<53分為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為重度抑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數為0.80。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頻數、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1周后護士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的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護士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速度快,蔓延地區(qū)廣,為突發(fā)重大傳染性疾病,初期傳播途徑及病情變化的不確定性給防范、治療和護理工作帶來諸多困難。其極強的傳染性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和健康,也給在一線參與救治工作的隔離病區(qū)護士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創(chuàng)傷。封閉隔離式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使護士與家人無法接觸,缺乏家庭成員和社會親友的支持,同時需身穿厚重的隔離服持久超負荷工作,易造成精神和體力上的透支,隨著護理工作時間的延長,護理人員會有松懈、疲勞、厭戰(zhàn)等情緒,甚至出現(xiàn)焦慮、抑郁和絕望等負性情緒。此外,疫情蔓延引起社會大眾的恐慌,社會層面對一線工作的醫(yī)護人員抱有很高期望,外界壓力也影響著護士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抗擊疫情期間做好隔離病區(qū)護士的心理疏導工作至關重要。
本研究成立心理疏導小組,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區(qū)護士進行心理疏導。心理疏導在護士生活區(qū)內進行,在一個相對安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能適度減輕護士心理壓力,而心理疏導小組成員是護士的同事,能夠使其敞開心扉,傾訴自己內心的困惑和煩惱,釋放不良情緒。在心理疏導過程中,通過積極地引導和啟發(fā)護士,或雙方平等、親切地交流和討論,探討工作和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對此的想法、觀點,引導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同時,心理咨詢師向護士介紹心理減壓、情緒宣泄等方法,使護士及時調整好心理狀態(tài),積極應對護理工作[8]。對于心理問題較嚴重的護士,心理咨詢師對其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通過專業(yè)的情緒疏導,使其表達內心疑慮,宣泄負面情緒。此外,及時獲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的疾病知識和防控措施,使護士全面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fā)展與轉歸,對疾病有正確、合理的認知,可減輕其恐慌和擔憂的心理;疫情消息透明化,能夠幫助護士糾正認知偏差,正確認識現(xiàn)狀,增強抗擊疫情的自信心,這對于減輕護士在救治工作中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有很大幫助。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疏導前護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心理疏導1周后,護士SAS評分和SDS評分均較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