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琴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占據(jù)著相當(dāng)重要的位置,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形式?!读凝S志異》中,《宦娘》《局詐》《粉蝶》三篇作品,都是圍繞古琴展開,從中可以看到古琴文化的諸多表現(xiàn)。本文透過這三篇作品的內(nèi)容,詳細(xì)分析與古琴相關(guān)的情節(jié)和文字,并介紹相關(guān)的古琴知識,總結(jié)其中反映出的古琴文化特點。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蒲松齡對于古琴文化的深厚了解,及高超的寫作筆法。
關(guān)鍵詞:蒲松齡;聊齋志異;古琴;古琴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7.419?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一
《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集,其精到傳神的筆法,曲折奇異的故事情節(jié),鞭辟入里的諷刺意味,使后世讀者津津樂道,經(jīng)久不衰。實際上,除了文字和故事,《聊齋志異》中所蘊含的古代文化,也頗值得我們關(guān)注?!读凝S志異》雖然是文言小說,不可能過多地描寫細(xì)節(jié),但如果細(xì)加品味,從中仍可以看到諸多文化現(xiàn)象。本文要探討的,是其中的古琴文化。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相傳為伏羲或神農(nóng)或舜所創(chuàng)制,又經(jīng)周文王、武王定型,說法不一。宋劉籍《琴議篇》:“琴者……始乎伏羲,成于文武?!?[1]284漢桓譚《新論·琴道篇》:“昔神農(nóng)氏繼宓羲而王天下……于是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文王、武王各加一弦。” [2]64-65《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 [3]1281盡管這些可能只是傳說,但古琴可考的歷史確實是非常久遠(yuǎn)的,至少周朝便已出現(xiàn),《詩經(jīng)》中即有關(guān)于古琴的記載,如《周南·關(guān)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4]31《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4]2654古琴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占據(jù)著相當(dāng)重要的位置,可以說,古琴已經(jīng)不僅僅是樂器,而成為古代文人雅士身份和品味的象征,成為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聊齋志異》作為描寫古代社會的小說,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古琴,尤其在某些作品中,古琴是作為非常重要的器物出現(xiàn)的。透過這幾篇作品,可以比較詳細(xì)地了解《聊齋志異》中的古琴文化,更可由此看出古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读凝S志異》中此類作品主要有三篇,按目次順序為《宦娘》《局詐》《粉蝶》。我們可以以這三篇作為對象,通過對其中涉及古琴的情節(jié)和文字的解析,來探討一下《聊齋志異》中的古琴文化。
二
《宦娘》的故事大意是,士人溫如春嗜好彈琴,并由此結(jié)識葛公,與葛公之女良工互生情意,二人經(jīng)歷種種曲折,由宦娘暗中撮合,終成眷屬。
溫如春出身秦地世家,“少癖嗜琴,雖逆旅未嘗暫舍” ① ,出門都要隨身攜帶古琴,可見嗜好程度。一次溫途入古寺,見廊下有位道人盤腿而坐,旁有“花布囊琴”。溫上前詢問,道人“遂脫囊授溫,視之,紋理佳妙,略一勾撥,清越異?!薄厝绱杭及W,連奏了兩曲,然而道人并沒有特別稱許。溫把琴給道人,讓他來彈,“道人接置膝上”。古人彈琴,如果在室外沒有桌案的話,就盤腿而坐,將琴橫放在兩膝上,也可以彈奏。宋趙希鵠《洞天清錄·膝上橫琴》:“披衣趺坐,橫琴膝上,時作小操,然須指法精熟方可為此。” [5]9我們看歷代古畫中,也頗多此種表現(xiàn),如南宋夏圭《臨流撫琴圖》、元趙孟頫《松蔭會琴圖》、明杜堇《梅下橫琴圖》等,都描繪了古人膝上彈琴的情形。道人“才撥動,覺和風(fēng)自來,又頃之,百鳥群集,庭樹為滿”,這是極言道人琴藝之高妙。古代詩文中也有類似記載,如漢馬融《琴賦》:“昔師曠三奏,而神物下降,玄鶴二八,軒舞于庭。” [6]451宋朱長文《琴史》:“瓠巴……善鼓琴,而鳥舞魚躍。” [7]23這都是琴藝高超,而能感動外物的例子。溫拜服,請道人傳授此曲。道人又彈了三遍,溫已能大概掌握,“道人試使彈,點正疏節(jié),曰:‘此塵間已無對矣”。溫在回家的路上遇雨借宿,當(dāng)晚“因危坐鼓琴,以消永夜”,想來也是膝上橫琴而奏。
溫如春拜謁林下部郎葛公,彈奏一曲,內(nèi)有葛公之女良工聽琴,二人互生愛慕。后溫來提親,葛公未允,“然女自聞琴以后,心竊傾慕,每冀再聆雅奏”。后因機緣相湊,葛公終于同意婚事,溫“是日招客為綠菊之宴,焚香彈琴,良夜方罷”。夜間,溫聽到房中傳出琴聲,卻不見人,“其聲梗澀,似將效己而未能者”。溫疑是狐仙想和自己學(xué)琴,“遂每夕為奏一曲,而設(shè)弦任操若師,夜夜?jié)摲犞?,這樣過了六七晚,居然彈成曲調(diào)。溫娶良工過門后,把此事對她說了,“良工聞琴鳴之異,往聽之,曰:‘此非狐也,調(diào)凄楚,有鬼聲”。能從琴音中聽出是狐是鬼,說明良工也深諳音律。在古琴文化中,聽琴音而能辨事知機,也是一種琴藝造詣的體現(xiàn),如宋劉籍《琴議篇》所言:“善聽者,知吉兇休咎。” [1]284宋朱長文《琴史》中也有類似記載:“……以酒食召邕比往,客有彈琴于屏,邕至門試潛聽之,曰,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7]34
后夫婦二人見到此鬼,正是當(dāng)初溫避雨那家的女兒宦娘?;履铩吧傧睬俟~,箏已頗能諳之,獨此技未能嫡傳,重泉猶以為憾”,溫借宿之夜彈琴,宦娘聽到,十分傾心,然而人鬼殊途,無法婚配,就暗中相助溫和良工的姻緣,成全二人。宦娘又說,溫的琴藝,自己已掌握多半,但還沒有盡得神髓,溫又為她詳盡講解方法,宦娘已完全明悉,方才離去。
三
《局詐》里寫了三個故事,有一個是關(guān)于古琴的。大意是說,李生偶得一古琴,視如珍寶,后因琴結(jié)識縣丞,卻被一個精心設(shè)計的圈套騙去了寶琴。
嘉祥李姓書生,善于彈琴。一次出城,看到有工人從地下挖出一張古琴,李買下來,“拭之有異光,安弦而操,清烈非?!?。古代琴弦由絲制成,埋于地下應(yīng)已腐敗脫落,所以李要重新安上琴弦。琴弦一頭系于琴軫,一頭纏于琴足,很多古代琴書中都記載有上弦之法,如明袁均哲《太音大全集》:“以弦入軫鉤卻緊抽繩頭,臨岳之半……然后繞弦于鳳足?!?[8]252李如同得到了價值連城的玉璧一樣,“貯以錦囊,藏之密室”,即使是關(guān)系很近的親戚也不曾出示。
不久縣里新到任一位程姓縣丞,下帖來請李生,二人敘談投機,自此交往。一次在程宅,“見繡囊裹琴置幾上,李便展玩”,程丞“撥爐爇沉香,請為小奏”。李從命,彈罷一曲,又請程彈,程“遂鼓《御風(fēng)曲》,其聲泠泠,有絕世出塵之意”?!队L(fēng)曲》之名不見于古譜,但傳世有《列子御風(fēng)》一曲,為南宋毛敏仲所傳,曲譜最早見于明代《神奇秘譜》,其題解云:“是曲者,毛仲翁取列子黃帝篇御風(fēng)擬神游六合所作,其趣同。” [9]211說明該曲是取自列子御風(fēng)的意趣。根據(jù)文中所敘曲風(fēng),基本可以認(rèn)為《御風(fēng)曲》就是《列子御風(fēng)》。
二人因琴而結(jié)交,感情比之前更加深厚。一次,程說自己新學(xué)了一曲,“為奏《湘妃》,幽怨若泣”。古曲有《湘妃怨》,根據(jù)文中描寫,應(yīng)就是此曲。《湘妃怨》見于多部古譜,明楊倫《伯牙心法》中有收錄,其題解云:“虞帝湘妃之曲也?!瓌t其思也切,故其語也頻,真可發(fā)二妃之隱臆,啟后世之遺悲者也?!鄾鰟右乖掠谏n梧,悠揚起秋風(fēng)于湘渚?!?[10]435文中程所奏,正合此曲風(fēng)。李遇到知音,這才拿出所藏寶琴,程“憑幾再鼓,剛?cè)釕?yīng)節(jié),工妙入神”。程說自己的夫人琴藝更高,請李帶著琴來,讓夫人彈奏。
次日李生帶琴到程宅,程將琴拿到內(nèi)室,隔著簾隱約可見有女人身影,“又少時弦聲細(xì)作,聽之,不知何曲,但覺蕩心媚骨,令人魂魄飛越”,這是極言程夫人彈琴技藝之高?!皟?nèi)復(fù)改弦為《閑情之賦》,李形神益惑”,《閑情之賦》未見于古譜,當(dāng)是作者杜撰,晉陶淵明有《閑情賦》,曲名很可能是從此得來。古琴曲中有不少是源自古人的詩賦,由其文意作成曲,如傳世琴曲《歸去來辭》,也是源自陶淵明辭,還有《離騷》(源自屈原辭)、《胡笳十八拍》(源自樂府詩)、《鹿鳴》《伐檀》(源自詩經(jīng))等曲均是此類??梢娮髡咭膊皇菓{空捏造,而是符合琴曲傳統(tǒng)的。李生將琴留下,次日再來,卻發(fā)現(xiàn)程宅已空無一人。原來程丞原是楚地道士,特意捐得嘉祥縣丞,三年來的所為,環(huán)環(huán)相套,煞費苦心,都是為了騙取寶琴。
四
《粉蝶》大致的故事情節(jié)是,瓊州人陽曰旦隨船出海,遇到狂風(fēng),被吹到千里外的海島上,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姑姑,并向她學(xué)習(xí)彈琴,后來又回到家鄉(xiāng)。
陽曰旦初到海島,“遙聞琴聲”,入見彈琴之人,“則一少婦危坐,朱弦方調(diào)”。朱弦,是琴弦的一種稱謂,《禮記·樂記》鄭玄注:“朱弦,練朱弦,練則聲濁。” [3]1260明楊倫《太古遺音·上古琴賦》:“伊朱弦之雅器,含太古之遺美。” [11]492“調(diào)”即彈琴之意,如漢揚雄《甘泉賦》:“陰陽清濁穆羽相和兮,若夔牙之調(diào)琴。” [12]293陳賀澈《賦得為我彈鳴琴詩》:“薄暮高堂上,調(diào)琴召美人。” [13]782
少婦正是陽曰旦的姑姑十娘,當(dāng)晚陽請姑姑彈奏一曲,“晏乃撫弦捻柱”,“撫弦”就是彈琴弦,“捻柱”是指捻琴軫。古琴的每根弦都有軫,捻動以調(diào)節(jié)弦的聲音高低,直至琴弦的音高和相互關(guān)系合乎調(diào)律,這是彈琴前的準(zhǔn)備工作。十娘問陽想聽什么曲子,“陽曰:‘侄素不讀《琴操》,實無所愿”?!肚俨佟罚呛芄爬系囊徊壳偾?,相傳為東漢蔡邕所著,收錄了數(shù)十首古琴曲的介紹,相當(dāng)于一部琴曲目錄,內(nèi)容豐富詳盡,是現(xiàn)存最早的琴曲作品專著。于是十娘讓陽“但隨意命題,皆可成調(diào)”,這其實也是古代彈琴的一種傳統(tǒng),除了按琴譜演奏,琴家也可以即興演奏,并能彈出很高的水平?!肚俨佟分芯陀涊d有這種演奏形式,如《辟歷引》,楚商梁子出游,遇到雷電交加,霹靂四起,“子歸其室,乃援琴而歌嘆,韻聲激發(fā),象辟歷之聲,故曰《辟歷引》” [14]719;還有《殘形操》:“《殘形操》者,曾子所作也……曾子曰:吾晝臥見一貍,見其身而不見其頭,起而為之弦,因而殘形。” [14]719當(dāng)然,即興演奏或命題演奏,是需要高超水平的,《粉蝶》中這樣描寫,正是為了表明十娘的彈琴水平之高妙?!瓣栃υ唬骸oL(fēng)引舟,亦可作一調(diào)否?”十娘“即按弦挑動,若有舊譜,意調(diào)崩騰,靜會之,如身仍在舟中,為颶風(fēng)之所擺簸”,這段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十娘即興彈奏古琴的狀態(tài),以及聽者的切身感受。作者寥寥數(shù)筆,就生動描寫出十娘的高超琴技,令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陽曰旦請姑姑教自己彈琴,“十娘授琴,試使勾撥”,又問他想學(xué)什么曲子,陽“曰:‘適所奏《颶風(fēng)操》,不知可得幾日學(xué)?”陽將十娘即興彈奏的那支曲稱之為《颶風(fēng)操》,這也是符合古琴曲傳統(tǒng)的?!安佟笔枪徘偾S玫捏w裁名稱,前述《琴操》中收錄的琴曲,就有十二首以“操”命名,如《猗蘭操》《龜山操》《岐山操》《履霜操》《水仙操》等;又如明代著名琴譜集《神奇秘譜》中,也收錄有《遁世操》《古風(fēng)操》《龍朔操》等曲;可以說,“操”是古琴曲的一種通用名稱。十娘彈奏的琴曲,是表現(xiàn)船遇颶風(fēng),故陽臨時為它命名為《颶風(fēng)操》。陽說:“……請先錄其曲,吟誦之?!薄笆镌唬骸藷o文字,我以意譜之耳。”分析起來,陽所說的“錄其曲”,應(yīng)不是指琴譜而言,因為古琴曲譜是減字譜,實際上是用一種漢字部件組合而成的符號來記譜,從前后文所說的“吟誦”“文字”來看,減字譜是無法吟誦的,也不能稱為文字。這里所說的吟誦、文字,應(yīng)是指歌詞而言,因為古代琴曲,很多是可以譜上歌詞吟唱的,古代琴譜也多有注歌詞的,如《西麓堂琴統(tǒng)》《太古遺音》《東皋琴譜》《松風(fēng)閣琴譜》等。有了歌詞,也可以作為記錄琴曲的一種方法。陽以為《颶風(fēng)操》是據(jù)譜彈出,故有此問,而十娘是即興彈奏,當(dāng)然不可能有歌詞或曲譜,所以才說“此無文字”。十娘“乃別取一琴,作勾剔之勢,使陽效之”,勾、剔均是古琴指法,右手中指向內(nèi)撥弦曰勾,向外撥弦曰剔。這里說勾剔,是泛指彈琴指法,表示十娘示范彈奏。次日,陽即可彈奏,“十娘曰:‘雖未入神,已得什九,肄熟可以臻妙?!碑?dāng)然,沒有什么基礎(chǔ)的陽曰旦,在一夜之間能學(xué)會《颶風(fēng)操》,這恐怕是表示他有彈琴的天賦,乃一種夸張寫法。
陽曰旦還要求再學(xué)其它琴曲,姑父晏氏又教了他一首《天女謫降》。此曲并不見于歷代琴譜,應(yīng)為作者杜撰,然而也合乎邏輯,晏氏夫婦均為神仙,所教之曲也必不同于凡間。這首《天女謫降》很有難度,“指法拗折,習(xí)之三日,始能成曲”。后陽回到家鄉(xiāng),娶妻荷生,其實是姑姑的侍女粉蝶投胎凡間,然而她已不記得先前的事,只有當(dāng)陽彈奏起《天女謫降》時,才若有所思,而《天女謫降》一曲之意,也正暗合于此。
五
通觀三篇作品,還可以看到一些古琴文化的表現(xiàn)。首先,“古琴”這個稱謂,是后世才有的,最初就稱“琴”,后來才加個“古”字,以表示專有名詞,這一點在前文所引用的古籍文字中都可以看出,在《聊齋志異》中,所有稱古琴的詞也均為“琴”,而沒有“古琴”一詞。另外,《聊齋志異》中涉及彈琴的動詞時,均用“鼓”,而不用“彈”,這也是古時的通稱。如《宦娘》中“因危坐鼓琴”,《局詐》中“憑幾再鼓”,《粉蝶》中“卿為若侄鼓之”等。
關(guān)于古琴的裝盛,《宦娘》中提到“花布囊琴”“遂脫囊授溫”,《局詐》中也提到“貯以錦囊”“見繡囊裹琴置幾上”。古琴多存放于琴囊,宋歐陽修《六一詩話》:“嘗于淯井監(jiān)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余家舊畜琴一張……遂以此布更為琴囊?!?[15]7明袁均哲《太音大全集》:“錦囊,用以裹琴者,古人織錦為之,故曰錦囊?!?[8]250直到今天,古琴仍多以布錦做琴囊,可見這個傳統(tǒng)自古由來已久。
關(guān)于古琴的音色,《宦娘》中提到道人的琴“清越異?!?,《局詐》提到李生的琴“清烈非常”。古琴的音色,古籍中論述不一,但共同之處是要求聲“清”,才是好琴。明袁均哲《太音大全集》中說到琴的材質(zhì)、音色:“脆者,性緊而木聲清長……發(fā)聲不燥,韻長不絕,清遠(yuǎn)可愛……七曰清,謂發(fā)聲如風(fēng)中鐸。” [8] 288宋歐陽修《六一詩話》:“余家舊畜琴一張,乃寶歷三年雷會所斫……其聲清越如擊金石……真余家之寶玩也?!?[15]7都是以清為尚?!读凝S志異》中形容琴聲突出“清”字,也正是為了說明該琴的材質(zhì)非凡。
《宦娘》中提到溫如春“焚香彈琴”,《局詐》中也提到“撥爐爇沉香,請為小奏”,可見焚香是古人彈琴的重要禮儀。無論是出于對古琴的尊崇,抑或是一種雅興,彈琴必要焚香,是自古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這也可以從古畫中得到印證,如北宋趙佶《聽琴圖》、南宋李公麟《高會習(xí)琴圖軸》、元王振鵬《伯牙鼓琴圖》等,畫中彈琴者皆有香爐在側(cè)。宋趙希鵠《洞天清錄·焚香彈琴》:“惟取香清煙少者……當(dāng)用水沉、蓬萊……” [5]9明周嘉胄《香乘》:“焚香者必要諳味之清濁,辨香之輕重……琴臺、書幾最宜柏子、沉檀……” [16]536可見對香的選擇也是非常講究的。
《局詐》提到的《御風(fēng)曲》《湘妃》《閑情之賦》,這些琴曲,或源出自古代傳說典故,或源出自古代詩文作品,這說明了傳統(tǒng)古琴曲的一個特點,就是大都有所本,也就是有其出處和背景。如傳世名曲中,《廣陵散》出自聶政刺韓傀事,《獲麟操》出自孔子泣麟事,《鷗鷺忘機》出自列子中典故,《墨子悲絲》出自墨子見染絲興嘆事,《離騷》出自屈原辭,《鹿鳴》出自詩經(jīng)……等等俯拾皆是??梢哉f與其它樂器的樂曲相比,傳統(tǒng)古琴曲主題更明確,也更具有文人氣質(zhì)。
三篇作品中,均有教習(xí)古琴的情節(jié),如《粉蝶》中十娘、晏氏傳陽曰旦琴藝;《宦娘》中道士傳溫如春琴技,溫如春傳宦娘琴技;《局詐》中程丞傳李生琴藝等。從中可以略見古人教習(xí)琴藝的狀態(tài),大體是教者彈奏示范,習(xí)者直接摹彈,后反復(fù)熟練而已,而不太重視樂譜、樂理這些方式。這種教者演示、習(xí)者仿摹的方式,也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手口相傳、偏重意會的特點。
六
除了上述古琴文化表現(xiàn),通過這三篇作品,還可總結(jié)出一些古琴文化的特點。從總體來看,尤其重要的,就是古琴在古代是被視為高層次的文化形式。古琴自產(chǎn)生起,就作為雅樂而存在,《禮記·樂記》:“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3]1314漢桓譚《新論·琴道篇》:“八音廣博,琴德最優(yōu)……古者圣賢,玩琴以養(yǎng)心。” [2]64-65魏嵇康《琴賦》:“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 [17]277都說明了古琴在古代文化中的高尚地位。
具體來講,古琴既具有高端性,又具有廣泛性,它主要在文化階層中流傳,并且是該階層人士非常普及的雅好。所謂文化階層,在古代社會主要是士人群體。從《聊齋志異》文中來看,溫如春、李生兩位彈琴高手都是書生,溫如春還是世家子弟;《宦娘》中,退職官員葛公及其女良工,都愛好琴樂;《局詐》中,琴藝頗高的程氏是縣丞。這些人或是書生,或是官員,都屬于士人,他們不但文化程度高,且具有一定社會地位。除了士人群體,《粉蝶》中的晏氏夫婦,《宦娘》中教溫習(xí)琴的道人,《局詐》中的程道士,《宦娘》中的宦娘,《局詐》中的程妻,這些擅琴之人,都有一定文化程度。上述人中,有士人、官眷,有仙人、道士,有男性,有女性,由此可見,無論是從社會角色,還是性別來講,古琴在文化階層中又是非常普及的,可見其流傳廣泛。古琴的高端性和廣泛性,可以類比詩賦,二者在古代同樣是高雅文化,也同樣是文化階層必備之愛好。在《宦娘》中,溫如春善琴,良工善詞賦,二人互相傾慕,后終成眷屬。作者這樣安排,恐怕也是基于琴與詩的匹配地位而來的。
如果說身份是外在特征,那么古琴所代表的內(nèi)涵特征,則是高端的文化素質(zhì)和修養(yǎng)。《粉蝶》中,陽曰旦的姑姑、姑父是仙人,他們都善于彈琴,陽生到了海島,從姑姑、姑父那里學(xué)到的也并非仙術(shù),而是琴藝。可見琴藝是和仙家的修養(yǎng)相提并論的,是一種高級的精神追求?!痘履铩分校瑴厝绱阂驗榍偎嚫叱?,得到葛公的特殊禮遇;葛公之女良工,更是因聽琴而對溫產(chǎn)生愛慕之情??梢娗偎嚧淼氖且环N高層次的文化修養(yǎng)和氣質(zhì)風(fēng)范,即便在士人階層,也是受到非常推崇的。《局詐》中,程道士騙取了李生的寶琴,在文章結(jié)尾處,“異史氏”有一評語:“道士之癖,更甚于李生也。天下之騙機多端,若道士,騙中之風(fēng)雅者矣?!边@是說,雖然程是騙子,但如此癡迷于琴,也不得不承認(rèn)是風(fēng)雅之人。這樣的評語,雖有調(diào)侃之意,但也可謂極言古琴的高雅,可見古琴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通過以上的解析,我們已經(jīng)可以對古琴文化有一個大致的印象。而從作品中這些關(guān)于古琴的種種文字,我們更可以看出,蒲松齡對古琴文化是有著深厚了解的,所以才能對古琴的描寫信手拈來、舉重若輕,同時又令人體會到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也說明豐富的文化儲備,對于一個優(yōu)秀作家的重要性。
七
我們還可以從小說技法角度,再來看作者蒲松齡的高超寫作技巧。
古典小說常用的手法有“伏筆”“照應(yīng)”一說,就是前面先埋伏一個情節(jié),到后面某處再對應(yīng)上,使人恍然大悟,《聊齋志異》也擅用此法。如《宦娘》中,溫如春遇雨借宿趙家,彈琴以度長夜,此處看似閑筆,實是伏筆;到了故事結(jié)尾,溫見到宦娘,才知正是那夜彈琴,宦娘聽到而傾心,故而成全自己姻緣,這里就是照應(yīng)前文?!读凝S志異》均為短篇小說,又是以文言寫作,惜墨如金,仍能運用伏筆照應(yīng),更覺精妙。
寫小說本來是忌諱題材重復(fù)的,但好的作者卻可以寫同類題材而不覺重復(fù)?!读凝S志異》中這三篇作品,同樣圍繞古琴展開,但偏重各有不同。《粉蝶》中寫古琴,似是主要道具,但并不直接影響故事進(jìn)展,陽曰旦上海島,遇到姑姑,后返回家鄉(xiāng),又娶粉蝶,這是故事主線,古琴只是作為其中調(diào)劑?!痘履铩分袑懝徘?,已是重要道具,無琴則宦娘不會屬意溫如春,也就不會幫助溫與良工姻緣;無琴則無溫在葛家彈琴,則良工未必結(jié)識溫,也就沒有后面的情節(jié),古琴對故事產(chǎn)生重大影響?!毒衷p》中寫古琴,則完全是核心道具,沒有李生的寶琴,就不會有后面道士設(shè)局騙琴的一切事,也就沒有本篇故事了。三篇作品,均以古琴為重要道具,然而并不重復(fù),各有輕重緩急,反而相映成趣。
另外,三篇作品中都涉及古琴曲目,細(xì)看來也各有分別?!斗鄣分?,十娘先彈《颶風(fēng)操》,晏氏后教《天女謫降》,這兩首琴曲,都非傳世之曲,為作者杜撰?!痘履铩分?,道人教溫之曲,溫在葛家彈奏之曲,溫教宦娘之曲,都沒有名字,這是虛寫?!毒衷p》中,程丞所奏《御風(fēng)曲》和《湘妃》,又都是實有的傳世琴曲。三篇中所涉琴曲,本是次要細(xì)節(jié),可以隨手寫出,然而作者也有心思在內(nèi),寫出三種面貌,毫不雷同,可見思致精微。
再有,《宦娘》中有良工聽溫如春琴,《局詐》中有李生聽程妻琴,都是隔簾聽琴的情節(jié),似是故意相“犯”,卻又處處不同。溫如春是為葛公彈琴,不知良工窺聽;程妻是特為李生彈琴,有意惑人心神。溫窺見良工,是“風(fēng)動簾開”,偶然間得見,如驚鴻一瞥;李生窺見程妻,是“曲終便來窺簾”,實不能自已,果然驚為天人。良工聽溫如春琴,互生愛慕,是二人情意的開始;李生聽程妻琴,徹底迷惑于琴藝,是這個騙局的終結(jié)??傊?,此二段文字,一為男彈女聽,一為女彈男聽,有如詩賦對仗,反正相對,頗堪玩味。
蒲松齡在此三篇中的筆法,因為與古琴關(guān)系密切,所以特別提出,也有助于理解《聊齋志異》中的古琴文化。
參考文獻(xiàn):
[1]劉籍.琴議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桓譚.新輯本桓譚新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孔子.禮記正義[M].鄭玄,注.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
[4]毛詩正義[M].李學(xué)勤,主編.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2.
[5]趙希鵠.洞天清錄[O]//山仙館叢書本.道光二十九年.
[6]馬融.馬季長集[M]//摛藻堂景印四庫全書薈要.臺北:世界書局,1985.
[7]朱長文.琴史[M]//叢書集成續(xù)編(87).上海:上海書店,1994.
[8]袁均哲.太音大全集[M]//續(xù)修四庫全書(109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朱權(quán).神奇秘譜[M]//續(xù)修四庫全書(109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0]楊倫.伯牙心法[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7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楊倫.太古遺音[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7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揚雄.揚侍郎集[M]//摛藻堂景印四庫全書薈要(121).臺北:世界書局,1985.
[13]賀澈.賦得為我彈鳴琴詩[M]//歐陽詢.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4]蔡邕.琴操[M]//叢書集成新編(53).臺北:新文豐出版社,2008.
[15]歐陽修.六一詩話[M]//中國古典文學(xué)理論批評專著選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16]周嘉胄.香乘[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44).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
[17]嵇康.嵇中散集[M]//摛藻堂景印四庫全書薈要(122).臺北:世界書局,1985.
(責(zé)任編輯:朱? 峰)
收稿日期:2018-10-30
作者簡介:薛治(1976- ),男,北京人。華齡出版社編輯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古籍整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