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琳,吳傳楠,陳光俠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幽門螺桿菌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認的胃癌的一類致癌物[1]。幽門螺桿菌是胃黏膜中存在的一種慢性活動性的微需氧細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幽門螺桿菌逐漸成為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2]。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無相關特異癥狀表現(xiàn),因此,很難取得準確的患病率數(shù)據(jù)[3]。慢性胃炎患病率與當?shù)厝巳河拈T螺桿菌感染發(fā)生率表現(xiàn)為相平行趨勢[4],而且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復發(fā)率較高[5],造成了嚴重的社會醫(yī)療負擔[6],亟需更好的治療及管理策略。系統(tǒng)健康管理的內容涵蓋采集患者信息,建立檔案,擬定干預計劃,健康動態(tài)跟蹤以及效果評價。本研究通過系統(tǒng)健康管理對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根治率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探索。
納入2018年06月~2019年12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的100例幽門螺桿菌檢查陽性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采用隨機抽簽的方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 0 例。其中對照組包括男3 6 例、女1 4 例;年齡18~67歲,平均(42.45±2.35)歲。實驗組包括男38例、女12例;年齡20~69歲,平均(42.75±2.15)歲。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一般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予以傳統(tǒng)健康宣教管理,具體為在患者接受幽門螺桿菌根治治療的2周中,以打電話的方式向患者傳輸疾病相關知識。
實驗組予以系統(tǒng)健康管理方法,具體措施為:在傳統(tǒng)健康宣教的基礎上,每周增加1~2次電話隨訪,隨訪內容主要包括普及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知識(基本知識、感染途徑、臨床表現(xiàn)、并發(fā)癥狀、疾病轉歸等),并講解藥物治療內容、日常注意事項等;結合患者的年齡特點、職業(yè)特點以及個人習慣等建立多種途徑的聯(lián)系方式,如QQ、微信、電子郵件等聯(lián)系方式,以便于及時解答患者的問題,同時可以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正確飲食、適當運動、合理作息安排等。
所有患者均一個月后進行尿素13C呼氣檢驗復查,統(tǒng)計根治率。
比較兩組的幽門螺桿菌根治率、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
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若P<0.05,則認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實驗組中,有48例幽門螺桿菌復檢陰性,幽門螺桿菌根治率為96.00%(48/50);對照組中,有41例幽門螺桿菌復檢陰性,幽門螺桿菌根治率為82.00%(41/50)。實驗組的幽門螺桿菌根治率高于對照組(x2=5.01,P=0.025)。
兩組患者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較護理前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軀體功能 P 心理功能 P 社會功能 P 物質功能 P護理前實驗組(n=50) 56.75±6.35 0.847 58.95±6.65 0.911 59.45±6.75 0.940 57.45±6.65 0.940對照組(n=50) 56.50±6.55 58.80±6.75 59.55±6.60 57.55±6.60護理后實驗組(n=50) 68.75±7.35 <0.001 68.85±6.95 <0.001 69.35±7.45 <0.001 70.55±7.50 <0.001對照組(n=50) 62.45±6.65 63.55±6.65 63.55±6.85 65.05±7.30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總體滿意度較對照組患者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4),見表2。
幽門螺桿菌是革蘭氏陰性桿菌,是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2]。超過95%的慢性胃炎患者伴隨幽門螺桿菌感染[7]。幽門螺桿菌診斷沒有唯一的“金標準”,但傳統(tǒng)的內鏡下快速尿素酶實驗及細菌培養(yǎng)成本高,創(chuàng)傷大[8]。目前臨床采用“碳13呼氣實驗” 診斷幽門螺桿菌,該實驗方法具備簡便性、無創(chuàng)性以及高敏感性等優(yōu)勢。相關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患者治療依從性不佳等均是幽門螺桿菌難以根治的原因[9]。亟需對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患者開展科學健康管理,以改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n(%)]
隨著臨床現(xiàn)代醫(yī)療模式轉變,以往臨床醫(yī)療模式“以疾病為中心”已逐步被“預防勝于治療”的新理念所取代[10]。醫(yī)護人員通過疾病健康科學知識的宣教,積極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實現(xiàn)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進一步提高疾病治愈率,提高了生活質量。系統(tǒng)健康管理方法是在科學研究指導下,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臨床管理模式[11],其核心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能夠在患者接受臨床治療過程中,充分滿足其個性化要求,并體現(xiàn)現(xiàn)代醫(yī)學及現(xiàn)代倫理學積極倡導的“人文關懷”,給予患者系統(tǒng)化、全程化的健康服務[12]。傳統(tǒng)觀念中,對輕癥患者的生活干預雖然可以改善預后,但往往伴隨著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但在本研究中,接受系統(tǒng)健康管理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根治率、生活質量評分及臨床護理總體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實施系統(tǒng)健康管理措施不僅可以提高幽門螺桿菌治愈效果,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后生活質量,同時可以改善患者及其家屬對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滿意度。
綜上所述,實施系統(tǒng)健康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幽門螺桿菌根治率,提高治療后生活質量,且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高,在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