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暉
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法,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先按下,從貶抑處落筆。如魯迅《阿長和〈山海經(jīng)〉》。作者開頭先寫阿長卑微的身份和丑陋的外形,列舉她的種種令人“厭煩”之處:背地里論人長短,啰唆,限制“我”的自由,睡相不好,規(guī)矩太多……就在讀者感到長媽媽似乎一無是處時,作者筆鋒一轉,詳細敘寫了一件長媽媽令人敬重的事:這樣一個人卻買來了“我”最愛看的《山海經(jīng)》。由于前面“抑”筆較多,后面的“揚”就給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覺,人物形象瞬間就高大起來。這樣寫,既突出了人物的可愛性格,加強了情感的表達;又使文章前后對照,造成懸念,形成波瀾,增加趣味。
與“欲揚先抑”相反,有時根據(jù)需要,也可運用截然相反的一種寫法——“欲抑先揚”。即要批評、貶斥某人物的不良之處,不是一開始就直接指責,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說其“優(yōu)點”,在讀者狐疑之時,作者再由寫“優(yōu)點”轉而揭示其缺點,由“贊美”轉為針砭。如王安石的《傷仲永》,仲永五歲的時候,“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此后“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者”。作者突出方仲永孩童時代的驚人天賦和聰明過人,然其“父利其然也”“不使學”,結果“泯然眾人矣”。先揚后抑,言簡意深。
“抑”和“揚”,在寫作藝術上是一種技法,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的手法使文章?lián)u曳跌宕,婀娜多姿,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