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湯迎露發(fā)自印度新德里
2020年3月31日,印度加爾各答,當地人戴上各種樣式的口罩。
新華社?圖
★“印度正在疫情、饑餓、經濟發(fā)展等各種因素上進行權衡,(它)應該通過允許病毒以可控的方式傳播?!?/p>
截至4月28日14時,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29458例。印度衛(wèi)生部分析,如果不采取果斷“鎖國”等遏制性舉措,全國新冠病毒感染數早已上升至82萬。
過去的24小時內,印度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1990例,創(chuàng)下疫情暴發(fā)以來單日最高增幅。截至北京時間4月28日14時,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29458例。
“人類對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最后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印度控制病毒的能力。”世衛(wèi)組織(WHO)緊急情況計劃主任邁克·瑞安(Michael J Ryan)認為。
猶如“木桶效應”中的短板,印度被認為是全球疫情防控戰(zhàn)的關鍵。最近,一些歐美醫(yī)學專家紛紛為印度“開方子”。
“群體免疫”是拿印度做試驗?
“印度正在疫情、饑餓、經濟發(fā)展等各種因素上進行權衡,(它)應該通過允許病毒以可控的方式傳播?!泵绹樟炙诡D大學研究員拉曼南·拉克斯米納拉揚(Ramanan Laxminarayan)公開表示。
這名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還是印度公共衛(wèi)生基金會(PHFI)的顧問。2020年4月22日,拉克斯米納拉揚所在的團隊發(fā)布一項研究成果:印度可能更適合實施“群體免疫”策略。
這項研究還建議印度立刻解除嚴格的封鎖令,讓新冠病毒以“可控”的方式釋放:允許60歲以下的人口恢復正常生活,但仍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禁止大型集會。對于60歲以上的老人則必須保持隔離狀態(tài),如果出現癥狀要優(yōu)先得到檢測和救治。按此建議,2020年11月之前,60%的印度人將得到群體免疫力。
作為一個醫(yī)學概念,群體免疫通常指任由病毒在人群(或牲畜)中傳播,直到個體產生抗體形成免疫力,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個體產生免疫力,疫情就不會大規(guī)模流行。
2月初,英國政府一度實施群體免疫策略,被廣泛批評“拿公眾的安危玩‘輪盤賭式的冒險”“無視老年和患有基礎病群體的安?!?。3月5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療后,英國朝野幾乎再無人倡導“群體免疫”。
如今,已遭西方世界拋棄的“群體免疫”是否更適合印度?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堅持認為,印度的國情更適合“群體免疫”:
印度人口密度大,保持社交距離難以奏效;醫(yī)療體系落后,無力進行大規(guī)模檢測和救治;人口結構更年輕,高達93.5%人口在65歲以下,死亡率因此將低于意大利等嚴重老齡化國家。
對于“群體免疫”的建議,印度及國際社會的反應謹慎。印度媒體《Telangana Today》認為,群體免疫會讓該國的醫(yī)療體系崩潰,公眾也會因為放任自流而疏于防護。
印度還有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獨特國情。目前,盡管84%的新冠感染者小于60歲,年輕感染者癥狀相對較輕。但是,嚴重的空氣污染,已導致不少年輕人患有呼吸道疾病,這將加劇新冠肺炎在年輕群體中的死亡率。
“即使有一定免疫力,這種免疫力有多強? 能夠在體內維持多長久也仍未可知?!笔佬l(wèi)組織流行病學家瑪麗亞·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認為,科學界對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力形成尚不明晰。
一些印度輿論也批評說,部分美國專家的“群體免疫”建議可能是想拿印度做試驗。但一些批評人士認為,印度只偏重檢測病情嚴重者的做法,實際上相當于執(zhí)行“群體免疫”。
危險的人口大遷徙
印度政府并沒有采納“群體免疫”的建議。2020年4月14日,總理莫迪宣布延長“封鎖令”至5月3日。
“我們擺脫病毒的唯一途徑,就是不論發(fā)生什么,都不要離開自己的家;每一個區(qū)、每一條街道、每一個村莊都要進行封鎖。”3月24日晚8時許,莫迪突然宣布從25日零時起實施為期21天的全國封鎖令。
從“封鎖令”宣布到實施不足四小時。在首都新德里,大批民眾蜂擁進入超市購買食品和日用品。不過,多數印度人還是沒有反應過來。
“我沒有電視機,更沒有時間看電視?!?1歲的桑賈伊·帕拉哈(Sanjay Palaha)是一名印度錫克族人,他常年在旁遮普省府拉合爾一家汽車修理店工作,每天可領取350盧比(約合人民幣32元)的薪酬,他把錢攢起來每月寄回老家。
“封鎖令”生效當天,桑賈伊就失業(yè)了。3月26日清晨,他帶上兩包餅干、幾根黃瓜,還將從店主那里討來的兩個大礦泉水瓶裝滿白開水,匆匆踏上回家的路。
“只有家里儲備了糧食……我不停地走,走了三個白天兩個夜晚才到家?!?月25日,當筆者撥通桑賈伊的電話時,他已在距離拉合爾城150公里的鄉(xiāng)下家中。
按照“封鎖令”的要求,汽車、火車等公共交通全部停運,桑賈伊只能徒步回家。他說,大約走到七八十公里的時候,雙腳就磨出了水泡,一只涼鞋還開裂了,他撕開一件外套將鞋子包起來繼續(xù)趕路。
沿途不乏老人、婦女與兒童,一些幼童累得走不動時,父母會讓他們騎在肩上。每當警車呼嘯而來,返鄉(xiāng)的人群會迅速逃散到公路兩側的荒野中。為了躲避警察的設卡盤查,桑賈伊又繞行了數十公里。
“印度正在走回家!”3月28日,《印度快報》的封面文章寫道:這一幕讓人想起1947年印巴分治時的難民潮。如今,新冠疫情又導致大約4500萬農民工失業(yè)并被迫返鄉(xiāng)。
這是一場危險的人口大遷徙,媒體紛紛傳來各種壞消息:一名39歲的男子在德里至中央邦的300公里跋涉中死亡,生前他曾向同伴抱怨“胸痛”;在古吉拉特邦到拉賈斯坦邦途中,又有4人在黑夜中被一輛卡車撞死。
2020年4月18日,一名12歲的女童工杰姆洛·馬克達姆(Jamlo Makdam)在徒步三天后,因過度勞累和脫水不幸死亡,也再一次揭開印度社會雇傭童工的傷疤。
壞消息不斷,印度政府的“封鎖令”被批評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不僅加劇了人道主義危機,大規(guī)模人口流動還導致新冠病毒傳播。
據印度媒體報道,一些印度人民黨基層組織鼓動民眾舉辦游行、焰火表演,慶?!叭嗣裣保@一消息并未得到印度政府的證實。
新德里緊急為封鎖令“補漏洞”。3月29日,印度政府開始調集大量客車協助農民集體返鄉(xiāng),內政部還要求各地攔截返鄉(xiāng)途中的流民,為66萬名流民設立2.1萬處“隔離營地”,并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兩天后,莫迪政府又成立專項基金賑濟民眾,緊急調撥1500億盧比購買防疫物資。
“實施封鎖是很艱難的決定,我別無選擇?!?月31日,莫迪公開為“封鎖令”的不足道歉,并呼吁民眾“請再忍耐一段時間”。
莫迪本人還親自創(chuàng)辦“總理關懷基金”,此舉得到各界踴躍捐款支持。他還呼吁房東減免租金、雇主照常支付工資,共同幫助弱勢群體熬過隔離期。一時,莫迪政府的民意支持率飆升到83%。
隔離難與社群沖突,讓“群體免疫”呼聲再起
“沒有國家能夠承受長期的封鎖,至少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庇《戎餍胁W家加拉帕喀什·姆里伊(Jayaprakash Muliyil)也認同“群體免疫”策略。
全國“封鎖令”帶來一系列副作用,讓“群體免疫”呼聲再起。根據印度信用評級機構Acuite Rat-ings & Research預估,“封鎖令”讓該國每天損失近46.4億美元,累計980億美元。
2020年4月26日,印度經濟監(jiān)測中心(CMIE)公布數據,全國失業(yè)率上升至21.2%。至少90%的勞動力在非正規(guī)部門就業(yè),包括保安員、清潔工和人力車夫等,這部分人口受疫情影響最大卻不在失業(yè)統計之列。
當前,印度13億人口中還有1.9億貧困人口,他們幾乎每天都要忍受饑餓。一段“隔離營民眾隔著門拼命伸手搶奪食物”的視頻曝光后,讓印度政府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受到質疑。
“隔離難”已是普遍現象。在首都新德里,為了領取500盧比(約合人民幣46元)的新冠肺炎救濟金,當地民眾排起了密密麻麻的長隊;在印度最大的達哈維貧民窟,613公頃的棚戶區(qū)生活著150萬人,平均1400人共享一個衛(wèi)生間;在西孟加拉國邦的一座村莊,7名回鄉(xiāng)的村民居住在樹上,當地沒有可供隔離的獨立房間。
“貧窮比病毒更讓人難以忍受。”汽車修理工桑賈伊·帕拉哈說,盡管家中的存糧足以解決溫飽問題,但他需要工作賺錢給母親買藥、為孩子交學費,還要償還父親治病和喪禮所欠下的高利貸,以免黑幫上門逼債。
不少印度人悄悄離開家門,出去賺錢或者購物、社交,這又導致民眾與警察、衛(wèi)生防疫人員的摩擦不斷。4月10日深夜,數百名古茶拉底?。℅ujrat)的工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延長封鎖令,他們向警察投擲石塊、焚燒公共設施。
一線醫(yī)護人員也時常遭到人身攻擊。4月1日,中央邦印多爾市的醫(yī)護人員在檢測一名密切接觸者時,遭到當地民眾暴力襲擊,一群人緊追并投擲石塊,導致兩名女醫(yī)生受傷。
4月19日,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也出現圍攻醫(yī)務人員的暴力事件。據當地警方通報,醫(yī)務人員要求三名密切接觸者隔離,遭到當地居民的圍毆。目前,警方已逮捕了59名涉案人員。
當前,印度政府還動員了大約90萬名婦女,擔任衛(wèi)生防疫志愿者,她們走街串巷普及防疫知識、協助實施隔離政策,每天只有30盧比(約合人民幣2.8元)的津貼,卻時常遭到歧視和侮辱。
“有時候,一家人會跑出來打罵我們,叫我們滾遠點,說我們是病毒?!币幻驹刚呦蛴《让襟w抱怨。
謠言激活“神藥”和“土方”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的數據,印度國民識字率為72.1%,成年人口中還有兩億多名文盲。不少民眾極易受網絡謠言影響,導致多地發(fā)生暴力抵制隔離政策的惡性事件。
“飲用牛尿可防治新冠肺炎”“服用Panchagavya能包治百病”。3月初以來,一些印度傳統民間土方開始流傳。一段網絡視頻中,一名印度男子用扎啤杯接過新鮮的牛尿一飲而光。
“大概六七歲的時候,一種好像是瘧疾的瘟疫開始流行,我也曾被母親要求喝過牛尿?!鄙YZ伊·帕拉哈回憶說,那是一種苦澀和腥臭的味道。
Panchagavya則是一種由牛糞、牛尿、牛奶、凝乳和酥油等制作的巧克力狀混合物。一些印度人相信,它不僅可以“凈化心靈”,還能治愈癲癇、癌癥、關節(jié)炎、肺結核等疾病。
一些實體商店和網絡平臺上,由Panchagavya制成的牙膏、肥皂、唇膏、洗手液也在銷售,不少外國旅行者出于好奇而購買這些產品,卻往往不敢使用。
大約80%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牛是印度教的圣物,“毀滅之神”濕婆乘坐的白色公牛,更被視為神牛。因此,白色公牛糞便制作的Panchagavya更受印度人歡迎。
從醫(yī)學的角度來看,牛尿和牛糞中含有苯酚,經提煉后確實具有殺菌消毒的功效。但印度醫(yī)學研究理事會提醒,牛的排泄物中還有大量細菌和寄生蟲,對防治新冠肺炎無濟于事。
4月初以來,一種Homeopathy的“順勢療法”開始流傳,據稱它來自古代阿育吠陀——印度傳統的草藥療法,倡導服用面包和乳制品等發(fā)酵食品,還鼓勵服用印度草藥,甚至毒性很強的砒霜。
一種“擊掌消毒”的療法也在社交媒體傳播,發(fā)布者聲稱“擊掌產生的混響可以蒸發(fā)新冠病毒”。消息經印度影星莫漢拉爾(Mohanlal)等社會名流點贊轉發(fā)后,擊掌迅速成為一種社會運動:3月底,不少印度人不顧封鎖令走出家門,集體鼓掌,讓幾家印度媒體誤報“鼓掌是為防疫人員鼓勁”。
“與新冠病毒的斗爭中,一些勇敢的人們正通過艱苦的努力,挑戰(zhàn)宗教、種姓和社會階級的藩籬?!庇《让腺I社會與世俗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內哈·達巴德(Neha Dabhade)注意到,更多印度人正在超越意識形態(tài)進行相互幫助。
在印度西部城市浦那,一名印度教教師和穆斯林伙伴聯手為流民建設“食物銀行”的照片廣泛流傳。
如果不果斷“鎖國”,感染者可能升至82萬
越來越緊缺的醫(yī)療資源,也是“群體免疫”策略倡導者的說辭之一,而大規(guī)模檢測是阻擊新冠疫情的關鍵一環(huán)。
3月初,只有近期有境外旅行史的疑似患者才能接受定點醫(yī)院的免費檢測,私人機構不僅收費高達4500盧比(約合人民幣420元),仍舊“一測難求”。直到4月12日,印度才開始大規(guī)模檢測。截至4月25日21時,印度已完成對579957份病毒樣本的檢測。
但是,印度依舊是全球病毒檢測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不少出現疑似癥狀的患者不被檢測。檢測效率也很低,甚至6天以上才能出檢測結果。一名孟買的醫(yī)生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次日,他的家人才拿到顯示陽性結果的檢測報告。
“目前,80%的新冠患者癥狀輕微或者無癥狀,這給篩查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庇《柔t(yī)學研究理事會科學家拉曼(Raman R Gan-gakhedkar)博士無奈地表示,印度不具備對所有無癥狀感染者全面檢測的條件。
作為全球最大一般藥物和仿制藥出口國,印度依舊面臨藥品短缺局面,莫迪政府一度下令對14種藥物實施出口禁令。
“如果印度不向美國出口羥氯喹,那么就等著承受美國的嚴厲經濟制裁?!?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fā)出威脅。次日,印度以“團結抗疫”為由取消了藥物出口禁令。
新冠疫情肆虐,印度人依舊樂觀、平和。一對夫婦為新生的嬰兒取名“消毒液”(Sanitiser),還有一些父母為孩子取名“冠病”(Corona)“封鎖”(Lockdown)等。
一項研究預測,印度5月底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可能接近25萬例。印度衛(wèi)生部分析,如果不采取果斷的“鎖國”等遏制措施,這一數字將上升至82萬。
4月初,印度“圣河”恒河的水質明顯改善,喜馬拉雅山脈也在三十多年來首次走出霧霾,兩三百公里外的旁遮普居民紛紛拍照傳到社交媒體上。
“這是好兆頭!”每周六晚上,汽車修理工桑賈伊·帕拉哈還會跟家人一起點上蠟燭,雙手合十,祈禱女神巴拉特·馬塔(Bharat Mata)盡快能讓瘟疫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