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虹
“不想吃過期藥怎么辦?當然是看保質(zhì)期了!”其實,這種觀點并不完全正確,因為藥品真正的有效期可能比包裝上標注的有效期短,尤其是已經(jīng)開封的藥品。掌握下面四個竅門,就能盡量“延長”藥品的有效期。
竅門一:開瓶后立即丟棄干燥劑
有些藥品包裝內(nèi)有棉球或者干燥劑,開封后,應該把它們丟棄,否則它們會吸附水汽,更容易使藥品潮濕變質(zhì)。
竅門二:大瓶藥,用小瓶分裝
對大瓶包裝藥,開封后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用完,可以取少量藥片放在深色的密封性好的小玻璃瓶中。服藥時應先吃小瓶里的藥,以減少藥片因反復開啟藥瓶而受到污染的機會。一定要在小瓶上貼標簽,寫明藥品名稱、規(guī)格和有效期,以免同其他藥品混淆。
竅門三:“散裝”藥,盡快用完
有時患者會從醫(yī)院或診所取回分裝到小紙袋中的“散裝”藥物,這些藥多是從大包裝中拆分出來的,通常為3~7天的服用量。紙袋保存的藥保質(zhì)期較短,應在療程內(nèi)服完。如果沒用完病就好了,或用藥有調(diào)整,建議丟棄剩下的藥物。
“散裝”藥物可以存放于密封性好的小玻璃瓶中。同樣需要在瓶上貼上標簽,寫明藥品名稱、規(guī)格和有效期,避免混淆。
竅門四:板裝藥,避免受潮
板裝藥就是被封在獨立的塑料泡中的膠囊或藥片。這種包裝的干燥性很好,但有些藥一次只需服用半片,剩下的半片即使放回包裝,也沒法回到干燥密封的環(huán)境里。
如果間隔不超過24小時就需要再服一次藥,可將藥片放回塑料泡中,但應當注意存放時遠離潮濕環(huán)境。此外,服藥時應先將藥片掰好,將剩下的藥片放好后再服藥,防止水沾到剩下的藥片上,使得放回塑料泡中的藥片受潮。如暫時不用藥物,最好用深色小玻璃瓶保存。
最后提醒大家,藥品“有效期”不等于“使用期”,尤其是已經(jīng)開封的藥物。變質(zhì)的藥物不僅起不到治療作用,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建議每3~6個月清理一次小藥箱,發(fā)現(xiàn)變色、有異味、形狀發(fā)生改變的藥物,及時處理,以免加速其他藥物變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