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經過長期的發(fā)展,當發(fā)展到高度發(fā)達的層次,由社會主義社會進入到共產主義社會是一種必然結果。共產主義社會是未來社會形態(tài)與未來社會制度的總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是一種人類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像自然界的發(fā)展一樣,具有自己的客觀規(guī)律,揭示這些規(guī)律就能為正確理解過去、把握現在何展望未來提供向導。
關鍵詞: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發(fā)展
一、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
要了解“共產主義”這一概括的產生,必須先清楚“社會主義”這一概念。關于“社會主義”概念的起源,學術界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作為一種批判和否定資本主義的社會思潮,社會主義這個概念起源于16世紀初,是以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一書的問世作為標志;而這一概括為世人所接受并被廣泛使用,是19世紀30年代后期才開始的。
“共產主義”這一概念的出現則要比“社會主義”出現的稍微晚一些,起初“共產主義”一詞有著“公有”、“共同體”的含義。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這兩個概念并不是單純的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關系,它們之間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早期的社會主義思想與共產主義思想相互依存,互相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能彼此劃清界限,這兩種思想都體現著他對資本主義的否定和批判,都期望實現成一個超越資本主義的理想社會。但從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產生與流傳的人群這個方面上說,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這兩個概念又是有所區(qū)別的,對此,恩格斯是這樣說的:“社會主義,至少在大陸是上流社會的,而共產主義卻跟它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兩個概念最初有著比較明顯的區(qū)別。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的將社會主義看著共產主義的前身,這二者之間應該是同時存在的并且代表著社會發(fā)展中兩個不同的形態(tài),而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過程中的最終形態(tài)。
二、共產主義的發(fā)展
1842年,《萊茵報》上發(fā)表了的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和奧格斯堡<總匯報>》一文是自從馬克思擔任《萊茵報》編輯之后寫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他公開第一次表達自己對共產主義的理解。經過這篇文章的發(fā)表,馬克思第一次干涉了《總匯報》和《萊茵報》之間的論戰(zhàn)?!秺W格斯堡報》諷刺《萊茵報》是“普魯士的共產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虛幻地賣弄風情和頻繁送秋波的婦人”,馬克思在《共產主義和奧格斯堡“總匯報”》中對此現象寫道,“我們向群眾毫無掩飾地介紹了共產主義真相”,即“今天中層等級的情況使人回想起1789年的貴族的情況,當時中層階級他們要求享有貴族的特權;而現在,一無所有的等級要求占有目前掌握治國大權的中等階級的一部分財產”。馬克思在這篇文章中指出否定了空想社會主義,認為批判某一事物要在對其有所研究后并進行。
1844年,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也對共產主義進行了表述,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它并不是一個的具體目標,而是人們不同化勞動的積極揚棄,是人們的自我不同化的積極揚棄。共產主義應該從對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中去逐漸發(fā)現,它“是揚棄了的私有財產的積極表現”。所以,特別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劣勢所提出的共產主義理論,是對不同化勞動和私有財產所進行展開的一種批判和建構,是一種十分現實的運動,本質上來說,這是關于人的解放和發(fā)展的學說。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批判了其中兩種共產主義,一種是粗鄙的共產主義,是“是從私有財產的普遍性來看私有財產的關系”,這種共產主義從實質上來看是一種平均主義,是“私有財產的普遍化和完成”。另一種馬克思所進行批判的是政治性質、廢除國家卻尚未完成、仍處于私有財產即人的不同化的共產主義,這種共產主義的缺點就在于沒有意識到私有財產的積極意義。
在標志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與恩格斯再次談論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就是“真實”“真正”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每個人通過聯(lián)合,“獲得自己的自由”,這樣的社會是“完全出于自愿”的“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1847年10月底至11月初,恩格斯通過對《共產主義信條草案》進行整改與完善,《共產主義原理》終于面世了?!豆伯a主義原理》一書共分為二十五問與二十五答,通過一問一答的這種簡潔明了的形式,論證了無產階級政黨的綱領性和策略性原則,并且擬定了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最基本的措施。恩格斯在文章的開端就給共產主義下了一個經典的定義:“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二十五個問題層次遞進,圍繞共產主義的定義這一中心思想,分別進行了四個方面的論述,這四個方面分別為: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主體——無產階級的產生、發(fā)展和它的歷史使命(“第二個問題”——“第十個問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guī)律(“第十一個問題”——“第十三個問題”);實現共產主義的途徑、手段,描繪了共產主義的美好愿景(“第十四個問題”——“第二十個問題”);回擊了資產階級對共產主義的各種污蔑和攻擊,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各種社會主義流派,提出了對待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政黨的策略(“第二十一個問題”——“第二十五個問題”)。
馬克思、恩格斯還有其他馬克思主義者前前后后都對共產主義進行過描述或分析,篇幅有限在這里就不過多贅述了。
三、結語
馬克思、恩格斯在對“共產主義”進行詳細描述的時候,對以往其他的共產主義的思想進行了批判,其批判的對象也分別包括粗鄙平均的共產主義、民主專制的共產主義、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些共產主義對待平等的看法都僅僅是簡單的理解,對人的正常需求也持否定態(tài)度,但對于自身的證明也僅僅實在現存的體制中尋找,它們拒絕無產階級也拒絕革命行動和政治行動。
共產主義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以世界歷史為現實基礎,而共產主義的主體基礎則為廣大的無產階級。而對于共產主義的理解可以分為四個層面:其一是在道德倫理的層面,即共產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下人的異化的狀態(tài)的對抗;其二是在政治經濟學的層面,在這一層面,馬克思與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所要實現的目標是消滅私有制、私有財產,消除固定化的社會分工,消除資本對勞動的統(tǒng)治權力,為人的聯(lián)合創(chuàng)造物質條件,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這樣對其進行了闡述:“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沒有任何人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的部門里內發(fā)展,社會調節(jié)著整個生產,所以使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但并不因為此就使我成為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其三是在社會運動的層面,即共產主義要使現存世界革命化,使各地各民族同時革命成為一種經驗性的行動,消滅階級統(tǒng)治,進而消滅階級本身;其四是社會形態(tài)的層面,共產主義可以分為初級、高級兩個階段,在初級階段,共產主義產生于資本主義社會,有舊社會的痕跡,在這一階段中,勞動是一種謀生手段,勞動是衡量一個人所得的標準,社會運行的原則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在高級階段,勞動則是個人生活的一種需求,城鄉(xiāng)差別、腦體差別、工農差別都被消除了,固定化的社會分工被消除,個體全面發(fā)展,社會財富增長,每個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共產主義不是一個階段,一個狀態(tài),而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過程,并且它知道自己就是歷史的答案。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392.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131.
[3]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79.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295.
[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165.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2.
[7] 李新華.試析《共產主義原理》中的共產主義觀[J].法制與社會,2014(28):133-134.
[8] 王笑顏.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文本闡釋及當代發(fā)展[D].東北大學,2011.
[9] 秦剛.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概念的源流梳理[J].科學社會主義,2015(05):21-27.
[10] 劉文藝.“共產主義難事”的初始回答——青年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和奧格斯堡“總匯報”》釋讀[J].科學社會主義,2016(06):142-147.
[11] 高放.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M].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劉偉澤(1994.06- ),女,漢族,黑龍江富錦人,黑龍江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原理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