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黎
摘 ?要:閱讀屬于語文學科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是從目前我國小學語文的閱讀方式與教學來看,教師教學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也很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在當前模式下廣大教育者也主動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式,融入新的教育理念采取了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法,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趣味,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要想改變當前的現(xiàn)狀就必須要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創(chuàng)新閱讀理念,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為此,接下來筆者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為基礎探討了創(chuàng)新閱讀植入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希望能引起廣大教育者的重視。
關鍵詞:創(chuàng)新閱讀 ?小學語文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175-02
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都屬于學生學習小學語文學科需要具備的關鍵的一種能力,同時又是學生靈活應用語文知識的關鍵。由此可見,教師要意識到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教材為基礎深入挖掘創(chuàng)新教育元素,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來看,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濃,教師教學方式落后,等等,因此整體的閱讀效果并不理想。為此,筆者探討了如何將創(chuàng)新閱讀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
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1 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qū)
教師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qū),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點:第一,教師對閱讀的理解不足,且沒有深入研究,僅憑借自身的經(jīng)驗借鑒閱讀者存在的問題,不重視研讀課文,對教材的認識不深刻,沒有深刻挖掘教材中深層次的情感,這沒有強化與吸收教材知識,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這也是無法結合教材與閱讀技巧的原因[1]。第二,教師在閱讀課上沒有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指引,且部分教師也只關注一部分學生的閱讀過程,在課堂上主要是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溝通,不重視與其他學生的溝通;同時,沒有制定有效的評價機制,如此也就出現(xiàn)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后沒有得到肯定的評價與反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受限。
1.2 教師仍然占據(jù)課堂主體地位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課上很多教師仍然占據(jù)主體位置,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其中,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也越來越重視這些問題,但是很多教師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下沒有任何轉變,長期下去也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限制作用。當教師在閱讀課上給學生提出問題時部分學生不愿意獨自回答,這種情況下并不利于師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互動,最終學生也無法深入了解閱讀知識,導致學生無法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最終也會讓學生被動學習,無法取得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1.3 缺乏個性化閱讀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十分重視給學生講解生字生詞、優(yōu)秀句子等,主要是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這也會使得絕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僅局限于教師講課與學生的提問與回答,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探究,就算是教師在課堂上精彩地給學生講課,但是也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也是學生無法深刻理解與體會課文重難點的主要原因,最終也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 ?創(chuàng)新閱讀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2.1 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意識到興趣才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主動植入創(chuàng)新閱讀理念,這也能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出來,還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2]。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以教材中一些省略的部分或沒有結尾的內容為基礎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接著續(xù)寫文章。如此學生也能在續(xù)寫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以教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這篇文章為例,這篇文章篇幅較小,教師可以對這篇文章進行拓展教學。比如說,可以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思考司馬遷在牢中的生活場景、寫完史記之后他又發(fā)生了哪些事情?最后筆者結合歷史真實故事進行拓展,這也能讓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能實現(xiàn)知識的拓展,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精心設問,發(fā)揮創(chuàng)新閱讀的作用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大力度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帶著問題閱讀。同時,教師在閱讀時要給學生設置幾個關鍵性的問題,且這些問題能貫穿整篇文章,給學生展示文章的重點或細節(jié)描寫,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情感[3]。比如說,在學習《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篇文章為例,在同學們學習這篇文章前筆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作者是邱少云的戰(zhàn)友,這篇文章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這篇文章提到邱少云與千斤巨石一樣不動也不叫,寫邱少云與千斤巨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最后一個自然段作者寫了日期,能不能將日期寫在第一段,這有什么不同?如此一來學生也能在閱讀中不斷思考,這不僅能達提高學生預習效率的作用,還有利于教師重點闡釋與講解問題,如此學生在閱讀中也會形成十分深刻的印象,通過閱讀學生也能不斷思考與感悟,最終也能增強學生學習性與體驗性,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內容,這也有利于學生表達自身的情感,最終也能最大化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 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提高學生想象能力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其思維模式人工雕琢的痕跡很少,同時又具有良好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同時又是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基礎。若教師能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那么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為閱讀教學目標,通過情境、語言等途徑有效啟發(fā)學生思維,之后設定相應的主題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能力提出個人獨到見解,如此教師也能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這也能為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提供良好的舞臺,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能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4]。以教學《四個太陽》這篇文章為例,筆者創(chuàng)設了閱讀教學方法教學,以期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標。為此,筆者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時的插圖并提問:“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篇文章的插圖,并數(shù)一數(shù)圖上有幾個太陽?這些太陽與我們現(xiàn)在的太陽有什么不一樣呢?”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同學們都積極回答筆者這個問題,很多學生都能輕而易舉地說出太陽的顏色是不同的。這時筆者接著問學生:“文章中的最后一段種問我們春天的太陽是什么顏色的,現(xiàn)在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春天的太陽是哪種顏色或者是你想將春天的太陽畫成哪種顏色并說說你的理由。這時有的說“想畫成藍色,藍色是自己的幸運色”,還有的說“想畫成紅色,暖洋洋的”……可見,通過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同學們的想象力也能被激發(fā),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讓學生提高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3 ?結語
總之,小學是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教師學好語文學科也能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自覺植入創(chuàng)新閱讀,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
參考文獻
[1] 馬蔚蘭.如何將創(chuàng)新閱讀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81.
[2] 賴小蘭.如何將創(chuàng)新閱讀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J].課外語文,2017(13):25.
[3] 劉艷紅.如何將創(chuàng)新閱讀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J].考試周刊,2016(89):27.
[4] 黃淦華.淺談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閱讀[J].小學教學參考,20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