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孩子咳嗽的時候去店里買川貝,店員給配了化橘紅。前天我發(fā)現(xiàn)家里還有點橘紅。請問,二者有區(qū)別嗎?
湖南 顧女士
顧女士:
橘紅指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外層果皮,而化橘紅為蕓香科植物柚的果皮。習慣上把橘紅稱為橘類橘紅,也就是常說的橘子皮。而化橘紅稱為柚類橘紅,指的是柚子皮。20世紀70年代以后,醫(yī)藥企業(yè)用柚類的化橘紅逐步取代了橘類橘紅,并且廣東化州的化橘紅,是道地藥材。
橘紅最早記載于《本草綱目》,一般在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后采摘,然后用刀削下外果皮,待干燥后切碎,大多是不規(guī)則的長條薄片,表面黃棕或橙紅色,有光澤,密布油點,氣芳香,味微苦、微麻。
而化橘紅最早記載于《本草綱目拾遺》,成品大多被加工成五角或六角形,“五角”習稱“大五爪”,“六角”習稱“六爪紅”,氣微香,味苦。
二者功效、適用范圍也不一樣。橘紅性溫力緩而走上,長于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可用以脾胃氣滯的胸膈脹滿,食積傷酒,又可治療痰濕壅肺的胸膈滿悶,喘滿痰多。
化橘紅生長環(huán)境在廣東化州,而化州的土質中含有豐富的礞石礦物質(礞石為治療頑痰癖結之藥),在如此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形成了化橘紅性溫燥,燥濕化痰之功強于橘紅,而行氣健脾之力不及橘紅。臨床上多用于痰濁咳嗽,痰多色白和痰黏難咳。
之前吃面的時候不小心將醋倒進了旁邊的豆?jié){里,然后發(fā)現(xiàn)豆?jié){變成了豆花一樣的東西。這是怎么回事呢?
重慶 呂先生
呂先生:
豆?jié){富含大豆蛋白,其顆粒表面分布著帶有同樣電荷的基團,因為“同性相斥”,所以這些基團互相“看不順眼”,排斥對方。這就使得蛋白質顆粒均勻地分散在豆?jié){體系中。當醋加入這個體系,會中和大豆蛋白表面的電荷,使得蛋白質顆粒們“冰釋前嫌”,緊緊相擁,形成凝膠。宏觀上體現(xiàn)為絮凝和沉淀,就是我們所說的“豆腐花”。
像醋酸這樣的化學物質還有很多,統(tǒng)稱凝固劑。市售豆花的生產中,常見的凝固劑有3種,鹽鹵、石膏與葡萄糖酸內酯。鹽鹵中的陽離子主要是鈣和鎂,陰離子主要是氯離子和硫酸根。鈣和鎂都能使蛋白質分子之間形成較為牢固的鏈接,而且其溶解度較高,能讓“網(wǎng)絡”的節(jié)點更為密集,形成的豆花口感較粗糙。石膏是硫酸鈣,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得到的豆花比較細嫩。葡萄糖酸內酯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把所有的豆?jié){都凝成固體,因而用其做的豆花口感更光滑細嫩。
(綜合摘自《大河健康報》《大眾衛(wèi)生報》《大河報》《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