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摘 要】:目的:研究地塞米松經鼓膜穿刺和經咽鼓管給藥方案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患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26例,治療過程中地塞米松經咽鼓管進行給藥;對照組患者26例,治療過程中地塞米松經鼓膜穿刺進行給藥。比較兩組研究對象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30%)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65.38%),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69%)明顯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0.76%),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地塞米松經咽鼓管給藥較經鼓膜穿刺給藥治療效果高、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地塞米松;鼓膜穿刺;咽鼓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64.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臨床治療中屬于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患者常會伴有耳悶、耳鳴、耳內堵塞等臨床癥狀,治療過程中要引起患者足夠重視,避免病情加重導致的中耳粘連、聽力喪失等嚴重并發(fā)癥[1]。地塞米松是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藥物,但是治療過程中給藥方式尚無統(tǒng)一標準,所以本次研究對地塞米松經鼓膜穿刺和經咽鼓管給藥方案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患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6例,觀察年齡:20-50歲。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地塞米松經咽鼓管進行給藥,男女比例為11:15,平均年齡:37.21±2.14歲;對照組治療過程中患者用藥地塞米松經鼓膜穿刺進行給藥,男女比例為13:13,平均年齡:38.23±1.92歲。本次觀察對象排除重大精神疾病、藥物過敏、惡性腫瘤、合并其他中耳疾病患者;選取確診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且病程超過1年患者;在告知家屬本次觀察研究基本信息,征得家屬同意,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本次觀察。兩組觀察對象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地塞米松經鼓膜穿刺進行給藥?;颊咄ㄟ^外耳道消毒后,內鏡下進行2%鹽酸丁卡因注射液對鼓膜表面進行麻醉,5分鐘后用5號針頭抽出鼓室積液,之后鼓室注入地塞米松(生產企業(yè):天津金耀藥業(yè)有限公司委托天津金耀集團湖北天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1ml*5mg*10支,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0515)5mg。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地塞米松經咽鼓管進行給藥?;颊弑3盅雠P位,內鏡下進行2%鹽酸丁卡因注射液對患者鼻腔和鼻腔咽部表面進行麻醉,5分鐘后通過鼻咽喉鏡經健側下鼻道暴露患者咽鼓管咽口,保證咽鼓管咽口出現(xiàn)分泌物后注入5mg地塞米松。
1.3 觀察指標
本次觀察治療效果分為有效、一般和無效,有效指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聽力達到正常范圍;一般指患者臨床癥狀緩解,聽力提高;無效指患者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聽力沒有改善。
不良反應情況觀察,對兩組患者鼓膜積液、口干、皮膚過敏、復發(fā)情況情況進行記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觀察研究數(shù)據(jù)通過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行X2檢驗,用(n%)表示,經過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數(shù)據(jù)之間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30%)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65.38%),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69%)明顯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0.76%),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會出現(xiàn)耳悶、耳鳴、耳堵塞感等不良癥狀,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容易病情惡化,導致患者出現(xiàn)聽力下降,甚至失聰[2]?,F(xiàn)階段研究表明,咽鼓管阻塞和咽鼓管功能障礙是導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誘因,也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復發(fā)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要對患者中耳積液進行清除,緩解患者局部炎癥滲出情況[3]。地塞米松作為目前將使用的長效糖皮質激素可以快速被患者鼻粘膜吸收,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炎癥滲出情況[4]。經鼓膜穿刺是地塞米松用藥常用方法,但是鼓膜穿刺術長期使用具有穿孔風險,所以經咽鼓管給藥成為地塞米松用藥新方式,可以有效改善鼓室積液發(fā)生,降低患者復發(fā)率[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經咽鼓管給藥的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30%)明顯高于經鼓膜穿刺給藥對照組治療有效率(65.38%),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經咽鼓管給藥更能發(fā)揮地塞米松的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69%)明顯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0.76%),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經咽鼓管給藥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應,同時減少患者鼓室積液發(fā)生幾率,降低患者復發(fā)幾率。所以地塞米松經咽鼓管給藥較經鼓膜穿刺給藥治療效果高、不良反應少,臨床治療中具有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楊琛,尹中普.地塞米松不同給藥方式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中國藥房,2017,28(21):2919-2922.
陳群山.地塞米松不同給藥方式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對比[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9,(6):49.
李治美,胡光維,陸波, 等.地塞米松不同給藥方案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8,25(16):2114-2117.
許雨洲,尹治軍,劉芳, 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兩種治療方案比較[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8,25(1):44-46.
盛迎濤,孟繁杰,王平.激素內鏡下咽鼓管注入和鼓膜穿刺注入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近期療效、氣導聽閾及復發(fā)率的影響[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7,15(5):7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