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薩拉·路易斯
很幸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畫家伊麗莎白·莫里的作品回顧展,從她身上我學到了很多。館長羅伯特·斯托爾從她一生的作品中挑選出了展出作品,我最喜歡她20世紀70年代的畫,畫中的一些圖案和元素又出現在了她后來的作品中。伊麗莎白·莫里的一些早期作品,如果你不知道那是她的畫,也許就猜不出是她畫的。我問伊麗莎白·莫里對那部分作品的看法,她說有些作品畫出來并不是她想要的樣子,其中就有一幅完全沒達到想要的效果,她就把畫扔進了工作間的垃圾桶,莫里的鄰居看到了這幅畫,覺得很有價值,于是就收藏了起來。
聽到這里,我改變了自己對成功和創(chuàng)造力的看法。成功的作品是實現自己想法的成果,不過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精湛作品總是更受歡迎。那問題就來了,怎么打破常規(guī),把成功的作品變成杰作?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答案是珍惜我們創(chuàng)造“差點兒成功”作品的天賦。
我開始明白這一點是在5月的一天,那天天氣寒冷,我去位于曼哈頓北端的貝克爾運動綜合中心看一隊大學弓箭手訓練。我想去看弓箭手面臨的矛盾,即要準確射中靶子,就需要讓瞄準點略微偏移目標。我站在訓練場里看教練指導女子弓箭手們練習,因為不需要瞄得太準,她們興致高昂。一位弓箭手左手拿著黃色翎羽的箭,右手拿著吃了一半的冰淇淋蛋卷。弓箭手們要去草場,從我身邊走過,微笑著打量我。她們互相交談,說的都是數字和角度,我猜那是瞄準的位置。我站在一位弓箭手的身后,教練站在我們中間,觀察隊員們的射箭過程,隨時準備指導她們。靶子離弓箭手75碼(約68.58米),就是一條胳膊跟一根火柴頭長度的比例。弓箭手還要拿著50磅(約22.68千克)的弓,我真不知道怎么才能射中10環(huán)。我記得那位弓箭手先射了7環(huán),然后是9環(huán),又射了兩個10環(huán),下一箭都沒射到靶子上。沒射中反而激發(fā)了她的頑強意志,她射了一箭又一箭,訓練了3個小時。訓練接近尾聲時,有位弓箭手太累了,四仰八叉像只海星一樣躺在草地上,望著天,尋找艾略特在詩歌中所寫的“這個旋轉世界的靜止點”。
在美國文化中,像射箭這種看似不專業(yè)的運動很少見。弓箭手頑強訓練,3個小時保持射箭姿勢只為射中靶心,瞄準要有偏差,但可以從偏差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我從這少見的訓練過程中發(fā)現了成功和精通的區(qū)別。
成功是射中10環(huán),要精通射箭技藝需要持之以恒,否則就是白費工夫。精通不代表卓越,也不代表成功。我把成功看成努力后的一瞬間,它是世界授予你的標簽。達到精通不是單純地實現某個目標,而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如何達到精通?如何努力前進?答案是珍惜“差點兒成功”的作品。多少次,我們認定一件作品是經典,甚至是大師級作品,但其作者卻覺得那作品有諸多瑕疵,毫無希望,是未竟之作。換句話說,就是“差點兒成功”的作品。伊麗莎白·莫里坦誠接受她的早期作品,這讓我驚訝。畫家保羅·塞尚經常感覺作品沒完成,世界名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演講會把沒完成的收起來,想著以后再畫,但他一生只完成了其中的百分之十,署上了名字。塞尚最喜歡的小說是奧諾雷·德·巴爾扎克的《無人知道的杰作》,他覺得自己就像小說中的主角一樣。作家弗朗茨·卡夫卡覺得自己的作品都太不完美,要求死后把自己的日記、手稿、書信甚至是草稿通通燒毀??ǚ蚩ǖ呐笥褯]有照辦,正因如此,我們現在能夠讀到卡夫卡的《失蹤者》《審判》《城堡》三部長篇小說遺作,其中,《城堡》一點兒都不完整,在敘述中突然停止。
追求精湛之藝,就是永遠努力,試圖接近完美。米開朗基羅祈求:“主啊,恩賜我,我想完成在自己能力之上的作品?!泵组_朗基羅正如亞當。在西斯廷禮拜堂的作品《最后的審判》中,亞當向《舊約》的上帝伸出手指,但沒有碰到上帝的手。
不是取得成功使水平精湛,而是不斷努力使技藝純熟。逾越現實和心中所期待之間的差距,讓我們不斷進步。放棄不完美的作品,堅持事業(yè),讓我們不斷提升。有數不清的發(fā)明家和企業(yè)家就是這樣達到巔峰的。不屈不撓的極地探險家本·桑德斯告訴我,他的勝利不是源自成功的激勵,而是一連串成功前的失敗給予了他動力。
在已經很優(yōu)秀的情況下依然不斷努力,我們會更快成長,這是艾靈頓公爵告訴我們的哲理。他說他最喜愛的曲子總是下一支,是他還沒創(chuàng)作完的曲子。成功前的“不成功作品”能促使我們的技藝日益精湛,其部分原因在于越是精通于某件事情,就越清楚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也就是達克效應?!栋屠柙u論》采訪過詹姆斯·鮑德溫,他的回答也體現了這一點。“您認為知識增長會帶來什么?”他答道:“會讓人發(fā)現自己所知甚少。”
成功固然可以激勵我們,“差點兒成功”更可以鞭策我們不懈探索。有個鮮活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即奧林匹克運動會銀牌獲得者和銅牌獲得者的區(qū)別。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托馬斯·吉洛維奇教授帶領他的團隊研究其區(qū)別,發(fā)現銀牌獲得者垂頭喪氣,銅牌獲得者卻更為欣喜,因為銅牌不是第四名,能拿到獎牌。銀牌獲得者的沮喪會使其在以后的比賽中全力以赴。在博彩業(yè)中也能發(fā)現類似的道理。20世紀70年代,英國博彩業(yè)深受詬病,業(yè)者抓住人們的心理,增大“差點兒中獎”的彩票發(fā)行量,使人們買得更多,這被稱為令人心跳驟停的彩票。
“差點兒成功”有推動力,是因為它改變了我們看問題的視角,讓我們感到離目標更近了。讓你想象下周美好的一天,你會大致描述一下;讓你想象明天美好的TED演講,你可能會更加具體、更加實際地描述出來。這就是“差點兒成功”的力量,讓我們關注當下,解決困難,攀登高峰。杰西·喬伊娜·柯西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以三分之一秒的微弱差距在七項全能賽中惜敗摘銀,她丈夫預測這將使她在今后的比賽中更加堅韌頑強。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喬伊娜勇奪七項全能金牌,以7291分的成績創(chuàng)下世界紀錄,該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達成目標、完成任務并不意味著成長,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要繼續(xù)奮發(fā)努力,我們才能成長。我站在這里思考如何達到“差點兒成功”,如何利用“差點兒成功”,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該怎么做,那就是要在已經很優(yōu)秀的情況下依然不斷努力,使自己更快成長。在印第安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有故意不完美的情節(jié),也是這個道理。在納瓦霍文化中,工匠會故意將紡織品和陶器做得有殘缺,這是他們的習慣??椆せ蛘咛战彻室鈱D飾做得有缺憾,這不僅使自己有路可退,還為繼續(xù)織布、制陶留下緣由。大師達到的是概念上的目標,因此大師跟專家不同。納瓦霍的工匠是大師,他們知道世界上沒有盡善盡美的東西。
想到這里,我明白了射箭隊教練在訓練結束后對我說的話,他的射箭隊員沒有聽到。他說他和同事們從未覺得射箭隊做得夠好,從未覺得瞄準技術足夠好,射箭姿勢練習足夠多。射箭隊員們必須堅持不懈,在“差點兒成功”中堅韌不拔。教練并不是在抱怨,而是間接告訴我,他知道射箭訓練永無止境,要持之以恒。
我們在未完成的想法中不斷塑造自我,即便那些想法就代表著曾經的自己,這就是掌握純熟技藝的動態(tài)過程。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你可以得到從未想到的結果,我想這就是為什么伊麗莎白·莫里看到自己的早期作品時會微微一笑。
即便我們創(chuàng)造出烏托邦般的完美世界,我相信仍然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完成任務是一個目標,我們希望目標不是終點。
謝謝大家!
★【語文與人生】總有一座佇立的燈塔,能在大海中給我們指引方向;總有一盞明亮的燭光,能在人生低谷時照亮前行的路;也總有一些昂揚的文字,給予我們積極向上的力量。先哲有言: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人生的意義在于自我目標的實現,在于個人理想的成功!接受不完美、差一點成功是一種追求卓越的大智慧,也是激勵自己不斷拼搏的永動機;接受生命中的遺憾與不完美是一種達觀。面對人生中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我們需要的是底氣和從容。
★【文本聚焦】作者是怎樣論證“接受差點兒成功”的?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