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生 林晴嵐
摘 要 高考試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文章通過對2013年全國高考福建理科數(shù)學卷第18 題追蹤溯源,指出命題專家通常在教 材的基礎上,經(jīng)過類比、歸納、引申,結合遺傳、變異,命制出高質(zhì)量的圓錐曲線綜合試題.因此,追尋命題依據(jù)成為研究高 考試題、深度挖掘教材及提升高三復習質(zhì)量的指南.
關 鍵 詞 教材研究;高考試題;命題依據(jù);復習策略
一、真題呈現(xiàn)
高考試題凝聚命題專家集體智慧,其權威性、輻 射性、導向性不言而喻.高考試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 材中的例題、習題.因此,教材是專家命制高考試題的 抓手.研究高考試題,理應追尋專家命題心路歷程, 感悟命題專家敏銳眼光、獨特視角.追蹤高考試題源 自教材何處(如習題、例題,甚至閱讀材料等),提升教 材附加值,優(yōu)化高三復習迎考策略.下面以2013年普 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福建卷理科第18題為 例,原題如下(以下簡稱案例1):
案例1 :如圖1,在正方形OABC中,O為坐標原點, 點A的坐標為(10,0),點C的坐標為(0,10).分別將線 段OA和AB十等分,分點分別記為A”A2,…也 和B” B2,…B9.連結OB”過A/乍x軸的垂線與OBI相交于點 PI(i e N*,1<i<9).
⑴求證點P:(i e N*,1<i<9)都在同一條拋物線 上,并求該拋物線E的方程;
(II)過點C作直線/與拋物線E交于不同的兩點 M,N,若5OCM與'OCN的面積比4:1,求直線l的 方程.
說明:案例 1 主要涉及拋物線的定義、方程、性質(zhì) 及直線與拋物線位置關系等相關基礎知識;著力考查 運算求解與推理論證能力;同時滲透轉化化歸、數(shù)形 結合、方程與函數(shù)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
二、追根溯源
研究專家命題依據(jù),追蹤試題來源是研究高考試 題的關鍵所在.其實,案例1就是依據(jù)文⑴第50頁B 組第4題類比而來,原題如下(以下簡稱案例2):
案例 2:如圖 2,矩形 ABCD 中,|AB | = 8,|BC| = 6. E,F(xiàn),G,H分別是矩形四邊中點,R,S,T是線段OF四 等分點,R, S, T'是線段CF的四等分點.證明直線 ER與GR'、ES與GS'、ET與GT'的交點L,M,N都在橢圓
說明:對比案例1與案例2,有理由認為案例1就 是命題專家在案例2的基礎上類比而來.其實,這是 專家慣用的命題手法,尤其解析幾何試題更是如此.
三、“家族”遺傳
類比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一種形式,體現(xiàn)在圓錐曲線上就是“遺傳”,即將某一類圓錐曲線(比如橢圓)所 具有的性質(zhì)、結論類比到其它圓錐曲線(如雙曲線、拋 物線),那么能否將上述案例 1、案例2 類比到雙曲 線呢?
歸納推理屬于合情推理的另一種形式.所謂歸 納推理,就是由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那么能否 將上述案例1、案例2、案例3推廣到一般情況呢?請 看以下案例:
案例4 :如圖4,在正方形OABC中,O為坐標原點, 點A的坐標為(2P,0),點 C的坐標為(0,2P)(p > 0). R? 與R'(i = 1,2,3,-,n - 1)分別是線段OA.AB的n等分 點.連結OR',,過R/作x軸的垂線與OR'相交于點厶, 則點L,都在拋物線x2 = 2py 上.
案例 3:如圖 3,矩形 ABCD 中,AB | = 8,|BC | = 6. E,F(xiàn),G,H分別是矩形四邊中點,R,S,T是線段OH四 等分點,R,S,,T,是線段CF的四等分點.證明直線 ER與GR'、S與GS'、T與GT'的交點L,M,N都在雙曲
案 例 5:如 圖 5,矩 形 ABCD 中 ,| AB | = 2a,| BC | = 2b(a > b > 0). E,F,G,H分別是矩形四邊中點,R,與 R',(i = 1,2,3,…,n - 1)分別是線段OF、CF的n等分
點,連接ER, GR,則直線ER,與GR',交點L,都在橢圓
例 6:如 圖 6,矩 形 ABCD 中 ,| AB| = 2a, | BC | = 2b(a > 0,b >0). E,F,G,H分別是矩形四邊中 點,R,與 R' , (i = 1,2,3,-,n - 1)分別是線段 OH、CF 的 n 等分點,連接ER,GR,則直線ER,與GR',的交點厶都 y2 x2
在雙曲線y- -三=1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