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婭棣 鄧玉杰
[1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山東省青島市 266580,電子郵箱:digy666@126.com;2 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山東省青島市 266000]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維生素D作為一種脂溶性類固醇激素,主要調(diào)節(jié)鈣磷平衡,維持正常骨代謝[1]。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發(fā)現(xiàn)維生素D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發(fā)生均有關[2]。如維生素D可以影響胰島素分泌和胰島素受體酪氨酸磷酸化,參與血糖的調(diào)節(jié)[3]。近年來,關于維生素D對1型、2型及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風險、血糖控制、并發(fā)癥影響的研究較多,但結果不一[4-9];而關于維生素D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影響研究報告較少。本研究探討維生素D補充治療對新診斷T2DM患者血糖及相關生化指標的影響,進一步明確T2DM患者維生素D水平與糖代謝的相關性,為糖尿病的治療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120例新診斷T2DM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18~65歲,男性59名、女性61名。納入標準:均符合T2DM診斷標準[10];均無糖尿病并發(fā)癥及臨床維生素D缺乏的癥狀;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在6%~8%之間;均未進行任何降糖治療。排除標準:血清25-羥維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10 μg/mL者;空腹血鈣>10.5 mg/dL者;既往有腎結石、高鈣尿癥、惡性腫瘤、結核、結節(jié)病、Paget病、近端肌病、吸收不良綜合征等病史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及遺傳性、傳染性疾病者;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并發(fā)癥者;有精神疾病既往史及家族史者;妊娠和哺乳者;臨床資料不全者。采用隨機抽樣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每組6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齡(41.33±7.74)歲;研究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42.63±8.58)歲。兩組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得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受試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二甲雙胍(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371)早晚隨餐口服,0.5 g/次,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骨化三醇(Catalent Germany Eberbach GmbH,批準文號:H20140598)早晚餐后口服,0.25 μg/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后觀察療效。
1.2.2 觀察指標:(1)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測量患者血壓,并采集患者靜脈血3~5 mL,于20℃~25℃室溫下靜置20~30 min,3 000 r/min離心15 min后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冷凍保存。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型號:Beckman JX-20)檢測兩組患者ALT、AST、總膽固醇、三酰甘油、HDL-C、LDL-C、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血清鈣、血清磷、ALP及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試劑盒均購自江蘇寶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MM-0900H2);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測定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F(xiàn)INS)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ml060484),儀器為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Bayer Corporation公司,型號:ACS:180);采用免疫凝集法檢測HbA1c水平,試劑盒購自湖南永和陽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HC30-800),儀器為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四川佐誠科技有限公司,型號:LD-600);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血清25-(OH)D3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ml057414)。計算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數(shù),HOMA-IR指數(shù)=FINS(μU/mL)×空腹血糖(mmol/L)/22.5。 (2)測量患者身高、體重,并計算體質(zhì)指數(shù),體質(zhì)指數(shù)=體重(kg)/身高2(m2)。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率或構成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體質(zhì)指數(shù)、ALT、AST、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總膽固醇、HDL-C、LDL-C、空腹血糖、FINS、HOMR-IR指數(shù)、HbA1c、血清鈣、磷、ALP、iPTH、25-(OH)D3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INS、HOMR-IR指數(shù)、HbA1c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降低更明顯,研究組25-(OH)D3水平較治療前升高(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x±s)
注:與研究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治療后研究組血清25-(OH)D3與其他指標的相關性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血清25-(OH)D3水平與HbA1c、空腹血糖、HOMA-IR均呈負相關(均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研究組血清25-(OH)D3與各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維生素D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是一種類固醇激素。主要由麥角鈣化醇和膽鈣化醇組成。戶外紫外線輻射下,人體通過皮膚細胞生成膽鈣化醇,膽鈣化醇吸收入血后,經(jīng)過肝腎代謝生成25-(OH)D3和1,25-二羥維生素D3[11],由于1,25-二羥維生素D3的半衰期較短,僅為4~6 h;而25-(OH)D3的半衰期可達3周左右,因此后者更適合用于評價體內(nèi)維生素D的水平[12]。維生素D缺乏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主要是由于暴露于戶外紫外線輻射減少所致,某些肌肉骨骼疾病也可導致維生素D缺乏。
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參與細胞增殖分化、炎癥反應、糖脂代謝及免疫反應等的發(fā)生與發(fā)展[4-9]。糖尿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在我國乃至全球逐年升高。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與糖尿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13],因此,探討維生素D補充治療各類型糖尿病的療效有重要意義。Gabbay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每日口服補充維生素D能夠延緩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B細胞的凋亡。其相關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和減少多種炎癥因子的表達發(fā)揮作用,減少胰島B細胞的凋亡;同時,維生素D還能通過抑制細胞免疫等途徑,抑制T細胞對胰島B細胞的免疫攻擊,從而有效地減少1型糖尿病的發(fā)生。另外,維生素D對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并發(fā)癥[15]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據(jù)報告,大多數(shù)T2DM患者的維生素D水平較低,且與HbA1c水平呈負相關[4]。因此有學者提出維生素D防治T2DM的機制為:維生素D與其在胰島細胞中的受體結合,激活胰島素轉錄基因,增加胰島素的分泌[16];同時,通過激活胰島細胞膜上的L型鈣離子通道,使胰島素受體底物酪氨酸磷酸化[17],增加胰島素的合成與釋放。Song等[18]的研究結果也顯示,維生素D水平與罹患T2DM的風險呈負相關。但一項Meta分析結果顯示,T2DM患者和正常人補充維生素D后均未影響其血糖水平[19]。目前,補充維生素D對T2DM患者的影響仍存在爭議,相關研究結果不盡一致的原因可能與研究對象的種族、地域、糖尿病病程及補充維生素D的劑量、劑型及治療前研究對象體內(nèi)維生素D基線水平有關[20]。因此,為排除混雜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本研究選擇初診T2DM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無糖尿病并發(fā)癥及維生素缺乏癥,血糖升高不明顯,未經(jīng)任何降糖藥物治療。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每天攝入1 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血清25-(OH)D3水平可增加約10 ng/mL;每天口服1 5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或每28 d補充45 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血清25-(OH)D3水平可增加15~16 ng/mL[18]。因骨化三醇較易吸收,安全性高,故本研究選用骨化三醇作為維生素D補充治療用藥,用量為0.5 μg/d,同時給予二甲雙胍降糖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FINS、HOMR-IR指數(shù)、HbA1c水平均較治療前及對照組降低(均P<0.05),提示補充維生素D能有效地降低T2DM患者血糖及胰島素抵抗,這與周潔等[21]的研究結果相似。HbA1c可反映患者近2~3個月的血糖代謝情況,在糖尿病的診斷及治療過程中較空腹血糖更具代表性。另有學者發(fā)現(xiàn)HOMA-IR是糖尿病發(fā)生與發(fā)展中的重要因素[22-23]。還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能夠調(diào)節(jié)脂肪組織中的脂肪酸代謝,并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改善胰島素抵抗,同時還能保護胰島B細胞免疫損傷,促進糖脂代謝[24]。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后研究組血清25-(OH)D3水平與HbA1c、空腹血糖、HOMA-IR均呈負相關(均P<0.05),提示補充維生素D可以改善初診T2DM患者胰島B細胞功能,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綜上所述,初診T2DM患者在降糖治療的同時輔以補充維生素D,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更好地控制血糖。但本研究尚未對維生素D的輔助治療進行不同劑量及療程的比較,今后尚需進一步研究探討,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