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瑯山 陳峰 楊正祿
【摘要】 目的 探討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手指軟組織缺損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帶蒂皮瓣修復, 觀察組患者采用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比較兩組患者手功能評分(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感覺恢復、血液恢復)以及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感覺恢復、血液恢復評分分別為(36.23±2.16)、(17.58±1.21)、(16.23±2.01)、(7.23±1.35)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28.23±3.27)、(11.02±1.81)、(10.87±3.17)、(5.11±1.12)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優(yōu)良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效果顯著, 該方式修復安全性較高, 有助于術后手指功能恢復, 具有切取方便、質地優(yōu)良、供區(qū)損傷小的優(yōu)點, 在創(chuàng)傷修復方面的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傳統(tǒng)帶蒂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40
手指軟組織缺損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手指組織結構精細、功能復雜多樣, 同時又兼?zhèn)涿廊莸囊饬x, 因此患者對修復后外觀及功能恢復期望值很高[1]。目前, 對于手指軟組織損傷, 臨床上主要采用傳統(tǒng)蒂皮瓣修復, 包括鄰指皮瓣、指背筋膜瓣、腹股溝皮瓣等, 但是傳統(tǒng)修復方式易出現(xiàn)皮瓣遠端缺血壞死, 靜脈回流不暢, 需要供區(qū)植皮, 二次斷蒂手術, 皮瓣外形臃腫等諸多問題, 尤其由于沒有皮神經, 感覺與功能恢復較差, 術后效果并不盡人意。近年來游離穿支皮瓣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提高被廣泛運用于手部皮膚缺損[2, 3], 有報道認為穿支皮瓣符合組織移植“受區(qū)修復重建好, 供區(qū)破壞損失小”的原則。許多學者甚至認為[4]游離移植是首選術式, 但是, 關于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資料較少。因此, 本文以手指軟組織缺損患者作為對象開展研究, 探討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手指軟組織缺損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男28例, 女12例;年齡20~60歲, 平均年齡(36.34±7.89)歲;皮膚缺損面積3.0 cm×1.5 cm~6.0 cm×4.5 cm;受傷原因:電鋸切割傷6例, 重物砸傷18例, 碾壓傷9例, 利器削傷7例。觀察組男27例, 女13例;年齡22~59歲, 平均年齡(36.25±7.59)歲;皮膚缺損面積2.5 cm×5.0 cm~6.0 cm×4.5 cm;受傷原因:電鋸切割傷5例, 重物砸傷15例, 碾壓傷12例, 利器削傷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為患指指腹, 或者中節(jié)出現(xiàn)皮膚軟組織損傷;②均出現(xiàn)神經、血管及肌腱等不同部位裸露的現(xiàn)象, 且患指上后到受傷時間為2~72 h;③入院診治前均未進行其他相關手術治療。
1. 2. 2 排除標準 ①合并神經功能、認知功能異常者;②入院前經過其他手術治療或入院資料不全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帶蒂皮瓣修復。根據(jù)患者的手指傷情, 并控制皮瓣的長短比例, 約為1.5∶1, 且皮瓣的面積比要修復的創(chuàng)面大12%左右, 蒂部無張力、無扭曲、無折疊合理設計。進行手術時仔細、小心采用銳性剝離, 爭取保證皮瓣平整, 剝離皮瓣, 保證血管的延續(xù)性, 采用雙極電凝徹底止血, 進行縫合后, 保證皮瓣平整、無張力。嚴重者可采用延遲1期修復手術, 并與術后3 d或5 d, 再次進行清創(chuàng)。術后皮瓣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引流等處理, 并注意觀察患者皮瓣的情況。
1. 3. 2 觀察組 患者采用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方式。①創(chuàng)面:首先采用臂叢神經阻滯進行麻醉, 對患者的創(chuàng)面進行嚴格的清理。②皮瓣:讓患者肘部彎曲90°, 前壁旋前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患者骨間背血管穿支血流分布情況進行查探, 確定穿支位置并做好標記, 根據(jù)患者手指軟組織缺損情況合理設計皮瓣。讓患者仰臥, 在患側上臂采用電子氣壓止血帶, 清創(chuàng)并止血。先切取皮瓣尺側緣, 順沿皮瓣尺側緣, 將其一次切開, 充分暴露骨間背動脈, 在深筋靜脈的穿出點, 標記。游離部分尺側緣皮瓣, 標記, 拉起皮瓣, 露出組織并切開, 分離深筋膜和皮瓣穿支蒂部, 沿其游離到骨間背動脈主干, 標記。將皮瓣橈側向下切開, 沿穿支解剖至骨間背動脈主干, 在皮瓣遠端結扎骨間背動脈, 沿骨間背動脈逆行游離皮瓣。取合適的皮瓣與受區(qū)周圍皮膚間斷, 進行縫合、固定, 在10倍顯微進行血管(1條動脈, 2條靜脈)、神經(1條)吻合, 并觀察皮瓣顏色, 當確認皮瓣回流較好, 最后將皮瓣與受區(qū)皮膚對位縫合, 皮瓣下引流。隨后將供區(qū)做好處理, 術后給予抗生素、抗凝血、抗痙攣等處理。定期進行隨訪。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功能評分(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感覺恢復、血液恢復)以及術后恢復情況。①手功能評分。采用本院自制作手指功能評分表格, 分別從運動功能(2項)、日常生活活動(10項)、感覺恢復(6項)、血液恢復情況進行評分, 共90分, 分值越高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復越好[5]。②術后恢復情況。根據(jù)患者手指外觀及恢復工作情況進行評價, 分為優(yōu)、良、差、劣, 優(yōu):再植指沒有旋轉、非功能成角畸形, 外形豐滿, 短縮距離<1 cm, 無明顯功能影響, 且恢復正常工作;良:再植指輕度旋轉, 非功能成角畸形, 輕度萎縮, 縮短距離<1.5 cm, 無明顯功能影響, 能夠參加輕工作;差:旋轉、非功能成角畸形, 有萎縮, 縮短距離≤2 cm, 不能工作, 但能夠自理;劣:畸形較為明顯, 縮短>2 cm, 嚴重影響功能和外觀, 不能工作、自理。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功能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感覺恢復、血液恢復評分分別為(36.23±2.16)、(17.58±1.21)、(16.23±2.01)、(7.23±
1.35)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28.23±3.27)、(11.02±1.81)、(10.87±3.17)、(5.11±1.12)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優(yōu)良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 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提高, 游離穿支皮瓣在手部皮膚缺損患者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 觀察組術后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感覺恢復、血液恢復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術后患者手指功能恢復良好, 能夠提高修復效果。臨床研究表明[6]:前臂的后側皮神經源自橈神經, 在前臂背側遠1/3處切取皮瓣, 可攜帶前臂后側皮神經分支, 吻合皮神經后可盡早恢復保護性感覺。前臂的骨間背動脈血管口徑粗, 皮支血管豐富, 血運可靠, 切取該皮瓣不損傷前臂的主要血管, 對手的血液供應無影響, 同時前臂具有皮質較好、厚度適中、彈性好、皮膚顏色與手部膚色一致、血管變異少等優(yōu)點[7]。與傳統(tǒng)修復方式比較, 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的顏色以及質地要和患者的手部具有較高相相似性, 并且耐磨, 皮瓣較薄, 不需要再次將其修薄。皮瓣伴有前臂后側皮神經, 將神經吻合之后, 能將部分皮膚感覺恢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要求修復創(chuàng)面, 保留手指度, 達到指腹飽滿、外觀美感、感覺良好、恢復功能。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的優(yōu)勢明顯, 尤其帶有神經修復, 更符合手指軟組織缺損后要求外形美觀, 功能完善的原則, 有利于恢復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質量。
既往研究表明[8]: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供、受區(qū)在同一手術野, 操作方便, 麻醉一次完成, 且供區(qū)可直接縫合, 減少手術流程。
②設計及切取靈活, 不向肌間隙分離切取骨間背血管, 對前臂供區(qū)損傷較小。③尤其是皮瓣感覺的恢復是其他眾多的手術方式無以倫比的。該術式將更關注指腹皮瓣感覺的恢復, 同時提出:用最小的損傷實現(xiàn)完美的修復理念。④皮瓣皮質、色澤與原皮膚一致, 且供區(qū)隱蔽。⑤該術式中, 受區(qū)和供區(qū)血管、神經口徑基本一致且恒定, 變異少。⑥具備其他所有游離皮瓣的優(yōu)點, 可以做到準確、靈活、安全的應用于臨床, 完全實現(xiàn)了“缺多少, 補多少”的原則。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優(yōu)良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 患者術后恢復良好。
綜上所述, 骨間背側動脈穿支游離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效果顯著, 該方式修復安全性較高, 有助于術后手指功能恢復, 具有切取方便、質地優(yōu)良、供區(qū)損傷小的優(yōu)點, 在創(chuàng)傷修復方面的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其恭, 歐昌良, 吳金雨, 等. 游離帶感覺骨間背側穿支皮瓣移植修復手指外傷缺損. 中華手外科雜志, 2019, 35(2):148-149.
[2] 唐舉玉, 李康華, 廖前德, 等. 穿支皮瓣移植修復四肢軟組織缺損 108 例.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0, 33(3):187-180.
[3] 張俊峰, 毋磊, 李鋼, 等. 應用小腿外側穿支皮瓣修復手部皮膚缺損.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1, 34(2):143-145.
[4] 徐達傳, 張世民, 唐茂林. 穿支皮瓣及相關術語的初步共識.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1, 34(5):358-359.
[5] 張世民, 唐茂林, 章偉文, 等. 穿支皮瓣的名詞術語與臨床應用原則共識(暫定稿).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2, 35(2):89-92.
[6] 張敬良, 雷彥文, 宋君, 等. 手部組織缺損修復方法的個性化路徑式選擇.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3, 36(4):343-347.
[7] 蔡曉明, 王欣, 張健, 等. 游離前臂骨間后動脈分葉穿支皮瓣修復指體軟組織缺損.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2017, 33(5):387-389.
[8] 吳攀峰, 唐舉玉, 李康華. 吻合血管的骨間背穿支皮瓣修復手指皮膚缺損. 中華手外科雜志, 2012, 28(6):361-363.
[收稿日期: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