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鋒 廖佳平
【摘 要】 于右任先生所藏的鴛鴦七志是中國金石書法的代表作,但將其作為主體內容的專題出版物較少。文章通過分析《鴛鴦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的編輯思路,探討編輯如何從整理形式、附加內容和裝幀設計三方面入手,突出鴛鴦七志的藝術風格特點、歷史價值及社會影響。
【關 鍵 詞】于右任;鴛鴦七志;書法;編輯
【作者單位】陳子鋒,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廖佳平,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5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9.029
鴛鴦志,乃同穴而埋、同坑而出,且人各有“志”之夫妻墓志。收藏鴛鴦志,最著名者,莫過于民國大書家于右任先生,其“鴛鴦七志齋藏石”三百八十七通,是西安碑林20世紀最大的收獲,其中,尤以“鴛鴦七志”為佳。鴛鴦七志,特指于右任先生早期收藏的七對北魏時期的夫妻墓志:穆亮并妻尉氏墓志、元鑒并妻吐谷渾氏墓志、元遙并妻梁氏墓志、元誘并妻馮氏墓志、元珽并妻穆氏墓志、丘哲并妻鮮于仲兒墓志、元譚并妻司馬氏墓志。
在拿到墓志原石的高清照片和拓片,對志文有了一定了解后,《鴛鴦志》的編輯先對市面上的同類圖書做了梳理。由于墓志對于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同時又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因此,學界歷來有搜集、整理和研究墓志的傳統(tǒng)。近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和歷史研究中對石刻史料的重視,墓志匯編整理和研究成果的出版日益受到重視,如《邙洛碑志三百種》《洛陽新出土墓志釋錄》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成果。而鴛鴦志專題出版物,近期出版的有以拓片整理為主要內容的《鴛鴦七志齋藏石》(三秦出版社,2017)、《洛陽出土鴛鴦志輯錄》(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等,還有少量目錄及提要形式的整理研究成果,其余的則以傳統(tǒng)字帖為多。在此基礎上,編輯逐漸明確《鴛鴦志》的做書思路。
一、從藝術研究角度來看
鴛鴦七志無疑是少見的珍品、精品,這是編輯《鴛鴦志》時需要突出的第一個重要方面。
首先,自漢魏以來,出土的墓志成千上萬,其書豐富多彩,諸體皆備,反映了不同時期書體的演變與發(fā)展。其中,尤以北魏最精、最具代表性,其獨有的書風,上承漢魏,下啟隋唐。究其原因,南北朝是一個風云變幻的時期,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而北魏鮮卑拓跋的統(tǒng)治倡導漢化,為文化和藝術的交融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這一時期的書法在中國金石史、書法史、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此,梁啟超曾評價:“元魏之書,自太和迄孝昌間,真如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殊不能以一家一派量度其價值也”。鴛鴦七志的書刻時間恰在太和、孝昌之間,即魏碑的全盛時期。其次,鴛鴦七志墓主均為王公貴族、達官顯貴,其墓志應為當時名手所書,書法精美,刻工高超。書體既能體現(xiàn)魏碑書法藝術的總體風格,又各具特點。如庸堂先生在《鴛鴦志》序言中的評價,“端莊謹嚴如穆亮夫妻志,瀟灑率真如元鑒夫妻志,風華旖旎如元遙夫妻志,天骨開張如元誘夫妻志,腴潤妍秀如元夫妻志,超邁放逸如丘哲夫妻志,更有稚拙天真如元譚夫妻志”。再次,雖然歷經千年,但鴛鴦七志保存極好。從書稿的高清圖片看,漫漶之處極少,文字邊緣清晰銳利,墓石的肌理、雕刻的質感、筆畫的走向,纖毫畢現(xiàn)。
習書臨碑,看重的是書法之美,因此,高清拓片匯編,無疑是鴛鴦七志作為書法藝術作品最好的表現(xiàn)形式。經過再三考慮,《鴛鴦志》的編排最終決定采用“照片(拓片)+排印”的整理方式,將拓片掃描影印,排印錄文。這種排印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較好地呈現(xiàn)碑刻原文用字、行款、布局格式等信息,這也是墓志類出版物目前運用較多的整理方式之一。在處理《鴛鴦志》的排印細節(jié)時,錄文依據(jù)漢字字形整理,必要時采用異體字和造字形式,一一對應原字形。此外,用網(wǎng)格還原墓志界格,復刻原石布局。
這種整理方式對整理者的要求較高,在整個過程中,作者和編輯在對墓志全文的原章法釋讀的基礎工作上花費了很大工夫,并以學界最新考釋成果糾正市面已出版同類圖書的部分釋讀錯誤。為了兼顧原石還原度,有效擴大墓志文本使用的對象范圍,編輯通過句讀降低讀者閱讀的難度,斷句標點另用色標出,給非書法專業(yè)人士提供文獻研究的便利。最后,編輯在書末附上研究專文,引導讀者從書法藝術的角度深入了解墓志,品味北魏墓志書法的別樣意趣,全書立體呈現(xiàn)了碑刻的藝術價值。
二、從文史研究角度來看
從文史研究的角度來看鴛鴦七志,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是對傳世紙質文獻資料的重要補充,具有補史證史的作用,這是編輯《鴛鴦志》時需要突出的第二個重要方面。
鴛鴦七志所載雖不是墓主一世的全部,卻也勾勒出他們鮮活的情感與命運,折射出王朝的興衰。通過對墓志的研讀,我們得知,鴛鴦七志的墓主,穆亮并妻尉氏等七對夫妻生活均在北魏王朝最為烜赫的年代,從雄踞代北的初創(chuàng)時期,到拓跋宏徙都洛陽后民族融合的全盛時期,再到權臣爾朱榮縱兵圍戮宗室百官釀成“河陰之變”的分裂時期,其墓志就包含了這段歷史的真實記錄。如元鑒、丘哲的墓志表明,他們二人奉詔追隨孝文帝徙都洛陽,是孝文帝改革的先鋒;又如太和改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改鮮卑貴族原有的姓氏為漢姓,史載所改之漢姓,以音近于原鮮卑姓氏為準,帝室十姓,分別改“紇骨氏”為“胡氏”,改“丘敦氏”為“丘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拓跋氏”為“元氏”,等等,都可通過七志記載的墓主身份輕易考證。考慮到鴛鴦七志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與史料價值,編輯進一步突破傳統(tǒng)書法字帖的編輯思維,用豐富的附加內容立體呈現(xiàn)碑刻價值。首先,整理“鴛鴦志編年大事記”,時間跨度依鴛鴦七志墓主(七對夫妻)的生卒年為限(公元450-530年),標注出北魏王朝重要的歷史事件,并以墓主親身經歷的相關事件為主要內容;其次,繪北魏遷都示意圖,并分別標注墓主所屬政權/部族及其地理位置,使讀者對當時的民族融合有一大致印象;再次,繪北魏皇城示意圖、宮城示意圖等的輔助信息,從歷史背景、空間建構兩個角度還原七志墓主生活的時空。
三、從審美角度來看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鴛鴦七志的傳奇故事滿足了人們的美好想象,這是編輯《鴛鴦志》時需要突出的第三個重要方面。
當年,于右任先生對鴛鴦七志的珍愛——不僅以此命名自己的書齋,還讓特意好友吳昌碩刻了一方“鴛鴦七志齋”印,可以想見,在醉心于墓志上書法的神韻之外,不排除志文中七對夫妻令人感嘆的芳彩傳奇。這七對夫妻均為北魏宗室貴族,逝世后葬于河南邙山,墓志后來被盜,一路輾轉,最終于民國初年成為于右任先生的收藏。1935年冬,經楊虎城將軍幫忙,包括這七對墓志在內的“鴛鴦七志齋藏石”三百八十七通被運至西安,藏于西安碑林。1940年中,為避戰(zhàn)禍,西安碑林的文物工作者挖坑深埋,使這批藏石在地下完好無損地度過抗戰(zhàn)時期,直至1947年8月才終見天日。由此,近1500年前的故事,才得以再次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鴛鴦七志的這段經歷深深地打動了編輯,亦成為書籍設計的靈感。因此,編輯放大墓主的生平,讓深藏在碑刻中經過千年發(fā)酵的情感能夠迸發(fā)出來。其中,《鴛鴦志》的設計師田之友先生(“2018中國最美的書”獲獎者)功不可沒。編輯把七對墓志分為七個章節(jié),設計師則以藍、紅、綠、黃、青、橙、紫七個專色分隔七對夫妻的七段婚姻故事。一對墓志/一對夫妻一貼,原石高清照片、拓本圖版部分用珍珠絲光銅版紙印刷,墓石的肌理、雕刻的質感、文字筆畫的走向清晰可見。每貼用專色印刷的嵩高輕涂紙包覆,即為輯封頁。每一個彩色輯封上都是一則愛情故事,溫暖的語句、艷麗的底色、綿軟的質感,重新給冰冷的墓志賦予了溫度。全書以金色聯(lián)結貫穿,輔以毛邊質感,加上珍珠白超感纖維紙燙黑漆書名的封面,黑色皮質鎖線裝訂的書背,充分融合了墓志的斑駁感與歲月侵蝕的痕跡,醇厚清雅之中飽含熱烈。絕妙的裝幀設計還原了鮮活的人物、真實的歷史,將鴛鴦七志承載的豐富內涵通過視覺和質感表現(xiàn)出來。
鴛鴦七志是中國金石史上的一段傳奇,它同時蘊含了歷史性、藝術性、學術性、故事性以及話題性,無論是文獻史料價值、書法藝術價值還是流轉過程,都是其他魏碑難以比擬的。因此,前有于右任先生慧眼,識志書體態(tài)多姿與志中鴛鴦于飛互為表里,現(xiàn)有廣西師大出版社與西安碑林、雅昌藝術攜手,再現(xiàn)原碑魅力,共同成就《鴛鴦志》美名。這大概是中國書法史上最能滿足人們浪漫想象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