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震的詩有著對世俗人生的洞察,融入他的生命智慧,啟人深思。他的詩能從現(xiàn)實中讀出虛無,又能從虛無中讀出意義。而他的率直,帶著不妥協(xié),讓他從世俗的流水、安居中得到禪悟。他的語言表達平靜而又豁達,他將庸常升華為經(jīng)驗,再返回觀照自身,對生命進行思考式的回溯,更像是詩人對自我靈魂故園的回溯,在一個不存在的地方,“等一個不存在的人”。
沈宏的詩風格舒緩、平淡,有著知性的沉靜,卻又具有某種敏銳度,語言細膩,富有節(jié)奏感和彈性,仿佛隨時準備騰身一躍,升入更加開闊的詩意空間。事實上,他是以想象力作為跳板進行時空轉(zhuǎn)換,對主題作更大可能性的開掘,有著較強的詩歌感染力,帶來迷人的氣息。
邵秀萍的這一組詩較能引發(fā)當下人們心理的共鳴。作為命運共同體的我們有著共同的家園,共同的記憶。浮世虛妄,風車孤獨旋轉(zhuǎn),病毒污染之下的地球似乎病了,詩人既是診斷者又是被診者,被賦予了自我救贖的使命,懷揣詩歌理想,負重前行,“當眼淚成為/世上最后一滴水的時候/誰還敢輕易哭泣”。
爐子的詩有著她一貫的明快和利落,她大多以塵世煙火的題材入詩,在她的這些看似平常的句子下有著暗流涌動。在她的筆下,我們看到生活的磨礪、忍受,“踩著刀刃行走的人”,疼痛中混合著全部的愛和恨,卻有著良善和溫暖的底色?;蛘撸膬r值就在于這份生生不息的執(zhí)著和堅守。
古軌的詩歌看似直白、安靜的敘述,卻有著直抵人心的效果。在他的詩里,回憶與現(xiàn)實場景不斷閃回糾結(jié),人與事件相互穿插交織,平淡無奇的鋪排,內(nèi)心情愫一點一滴的畜積,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處,給讀者帶來飄然不羈的思緒。他的這組《林間公路》詩歌的近乎純描的自然表達手法,不禁令人想到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兩相對比,弗羅斯特的短詩偏重于語言樸實中的含蓄雋永,古軌的詩則在樸素之中更加通透和清澈。
——黃玲君
投稿信箱:lingjun03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