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蹺蹺板的探索

2020-06-03 16:53泮樂韻王珍黃青
學前教育(幼教版)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蹺蹺板滾筒木塊

泮樂韻 王珍 黃青

2011年到2015年期間,我們根據(jù)觀察、分析幼兒的戶外游戲,有意識地增加富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境設(shè)計,讓兒童在游戲中更進一步發(fā)展,包括有助于他們能充分感知豐富科學原理的相關(guān)聯(lián)的游戲設(shè)施,如滑索、定滑輪、四邊橋等,引發(fā)他們多樣的體驗、思考與探究。

隨著“安吉游戲”課程模式的實踐探索逐步推進,除了教師,兒童也成為了“安吉游戲”環(huán)境的積極建構(gòu)者。他們自由地在不同場域間穿梭,依據(jù)自己的需要設(shè)計、完善和豐富游戲環(huán)境。比如,游戲場地的大樹上早先就安裝了兩個定滑輪,懸吊著兩個塑料樁。孩子們最喜歡坐在這里玩一上一下的游戲,即一個孩子用力一蹬,整個身體就上升了,另一個孩子下降,孩子們稱這種玩法為“蹺蹺板”。

“蹺蹺板”的說法讓我想到了常規(guī)的以支點平衡的蹺蹺板,為了讓幼兒充分地體驗和比較,我將木樁和長板組成的“傳統(tǒng)”蹺蹺板投放到旁邊的場地上,靜候兒童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果然,這個支點不固定的蹺蹺板吸引了孩子們,竟然玩出了多種花樣,幾個男孩甚至持續(xù)探索達一月有余。下面記錄的是在2017年10月末發(fā)生的四次游戲。

游戲與支持

第一次:為什么輕的一邊蹺起了重的一邊?

10月26日,鈺琪與煜涵先玩蹺蹺板游戲。貝貝見到鈺琪蹺起了煜涵,馬上坐到煜涵一邊,試圖用兩個人的重量來對付鈺琪。蹺蹺板兩頭交替地一上一下。這時,天辰、志涵和豆豆也來參與游戲。志涵和豆豆坐在煜涵一邊,天辰坐在鈺琪一邊,形成了二對四的局面。只見鈺琪雙腿站直,屁股離開木板,等木板往上蹺了一下,接著坐下來,然后就把4個男孩那邊的木板蹺起。志涵:“???為什么還是他們兩個重”?其后,孩子們重新組合,反復(fù)地嘗試了多次,那塊木板也在支點上移來移去。

其實,這個支點不固定的蹺蹺板上的木板會移動,導(dǎo)致了一邊長一邊短。人少的一組坐在了木板長的一邊,反而能蹺起坐在短的一邊的人多的另一組。但是,孩子們會追究這個問題并意識到問題的原因嗎?我繼續(xù)關(guān)注。

游戲結(jié)束后到了畫游戲故事的環(huán)節(jié)。豆豆畫了“為什么我一個人可以稱重3個人?我下降了那3個人上升了?”志涵畫了“為什么我們4個人蹺不動他們2個人?”

孩子們之前在關(guān)于天平的游戲中獲得了“砝碼重的一邊下沉”的經(jīng)驗,在定滑輪塑料樁的游戲中也積累了“重的一邊會下沉、輕的一邊會上升”的經(jīng)驗,但這次的游戲結(jié)果卻相反。我必須抓住孩子的認知沖突,引發(fā)進一步思考。于是,在當天的游戲分享活動中,我有意識地讓這幾個孩子交流他們的游戲情況。

志涵:應(yīng)該是4個人重,怎么會讓他們蹺起來了呢?

師:是呀!這是為什么呢?

顯然,孩子的當前經(jīng)驗與先前經(jīng)驗發(fā)生了沖突。我之所以重復(fù)孩子的問題是想將回答的機會留給孩子。

然然:因為男孩子用腳把蹺蹺板推得浮上來了。

志涵:是因為他們那邊的人重,我們兩個人輕一點。

師:是兩個人的重量超過4個人的重量嗎?

我要把孩子的回答梳理成孩子更容易理解的語言,再重新拋出問題。

可辰:不是的,4個人肯定比兩個人重。

鈺琪:可能是我們這里長一些,他們短一點。

師:你能把話說得更明白一些嗎?

我能理解鈺琪的話,完全可以替她把話說清楚,但同伴交流首先要學會清楚表達,便于其他幼兒的理解。

鈺琪:是蹺蹺板的木板,我們這邊的板長一些,他們那邊的短一些。我一個人站這邊就能蹺起那里兩個人。

師:那是為什么呢?鈺琪:我不知道。

師:那我們來看一下視頻。

游戲視頻能讓孩子了解更多的信息,促進他們更直觀地思考。視頻中有一個細節(jié),天辰將木板朝一邊移動了一下,我認為這是一個涉及力矩的關(guān)鍵點,便立即提問。

師:天辰,你把木板往那邊移了一下,是為什么?

天辰:因為那邊的木板太短了,人要掉下去。

師:哦,你移的目的是為了讓兩邊木板一樣長,是嗎?天辰:是的。

師:為什么需要一樣長?天辰:這樣就可以稱出哪邊重了。

師:只有兩邊一樣長,才能稱出到底哪邊重哪邊輕。

天辰的回答讓我驚喜,原來幼兒是有經(jīng)驗的,能通過相互學習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還說不出力矩的概念,所以我順著天辰的說法進行了強調(diào)。這次分享活動使大家對于蹺蹺板有了嶄新的認識——原來,能改變蹺蹺板平衡的除了重量,還有其他的可變因素。

第二次:怎么才能使蹺蹺板的一端蹺起來?

10月27日,天辰特地在蹺蹺板的周圍放上了軟墊,與同伴再次玩起了蹺蹺板,只見他一會站,一會坐,又跳又抖,做著不同的動作,似乎很用心地在探究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蹺蹺板的另一端蹺起來。

游戲結(jié)束時,其他玩伴在收拾游戲材料,他卻取了紙和筆,在現(xiàn)場記錄著能讓蹺蹺板一端蹺起來的幾種方法。當記到第六種方法的時候,他忘記了,想回去重新嘗試,但是材料都已經(jīng)整理完畢,孩子們都回教室了。在老師的支持下,他重新搬回了木板和木樁,坐在了木板上,想找回剛才嘗試過的第六種辦法。他突然微微站起,又猛地坐下,蹺蹺板的另一邊也跟著一下一上。“哦!我想起來啦,就是先站起來再用力坐下去?!彼d奮地說。天辰記錄的方法如下。

方式1:人少的一邊會蹺起來。(箭頭方向表示“上升”“下沉”)

方式2:一邊人站立不動,一邊人抖動,抖動的一邊會下沉。(用波浪線表示抖動)

方式3:兩邊都是一個人,那么輕一些的那個人的一邊會蹺起來。

方式4:兩邊人數(shù)相同,一邊人站在蹺蹺板最頂端,另一邊在其他位置,站頂端的那邊下沉。

方式5:兩邊同時站立在相同位置,一邊突然跳起來墜下,則有跳躍動作的一邊會下沉。(一邊人物離開木板在空中,表示跳起來)

方式6:我坐在板上,站起來,突然坐下去,另一端的人會彈起來。

在當天的游戲現(xiàn)場,除了天辰記錄了6種方法,還有兒童記錄了在蹺蹺板游戲時的安全問題,以及自己的疑問。比如,睿哲:“總是有小朋友掉下去,我和天辰一起去拿軟墊,可以保護我們不受傷。”致遠:“我們在玩蹺蹺板的時候總是掉下來,很疼,我們就去拿了軟墊,鋪在下面,保護自己?!彼紝W:“為什么這邊要踩幾下,那邊才能上去呢?”

從中班開始,我們就在游戲場上投放紙筆,供幼兒在游戲中進行記錄?,F(xiàn)在記錄已經(jīng)成為游戲的一部分,可以幫助他們實時思考、梳理、歸納。孩子的記錄也給了我傾聽孩子想法的機會,讓我能捕捉有效的教學契機。這天游戲后,我讓天辰分享了他的記錄,圍繞如何使蹺蹺板的一端蹺起來的問題,大家又展開了討論。

玉和: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我今天和智韓一起玩蹺蹺板的時候,我站起來的時候就是我重,我坐著的時候就是他重?

然然:我知道,這個和順序沒有關(guān)系,是看重量的。

師:哦,與體重有關(guān),那你覺得他們兩個人誰重一點?瑞澤:智韓唄。

玉和:可是我站起來的時候就是我重。

當玉和重申了他的疑問焦點,也就是下沉的一端會隨姿勢的變化而變化,我再一次把問題拋給所有孩子。

師:那為什么呀?然然:因為坐著的時候腳的重量是沒有算進去的,站著的話,腳的重量是算進去的。

看來然然還是覺得和重量有關(guān),于是我通過追問來引發(fā)大家更細致全面的思考。

師:那坐著時候腳的重量到哪里去了呢?然然:放在地上了。

師:哦!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可辰:一邊木板長,一邊木板短呀。師:哦,也有可能。

在分享活動中,玉和并不滿足于天辰記錄的方法,由自己的疑問出發(fā),引發(fā)了大家對于方法背后的原理的思考。其實,真要解決這個問題比較復(fù)雜,需要還原當時場景,對各個因素去逐一分析。然而,我沒有這樣做,只是不斷將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們提出的每一個答案,我都沒有否認,這是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假設(shè)、求解,即使沒有得到最終的答案,也不遺憾,因為他們還有很多機會去探索。問題的懸而未決,或許也能成為兒童進一步游戲的動力。

第三次:改變支點,蹺蹺板變跳板

10月30日,為了讓自己摔在地上不疼,孩子們在木樁周圍鋪上了更多的軟墊,大膽嘗試在蹺蹺板上來回走動。玩了一會兒后,一宸想出了一個新玩法:“我們來玩跳水炸彈的游戲吧?!被蛟S他把綠色的軟墊想象成水了,縱身下跳濺起水花,就像一顆炸彈扔進水里,孩子的游戲無時不存在豐富的想象,讓我很感嘆。

他讓兩個同伴坐在木板的一端,自己走上木板,從木板的高處跳下,落在了軟墊上。他的示范得到大家認可,于是開始玩“跳水”,并規(guī)定,跳在沙地上才算贏。

開始,坐在固定端的兒童不斷更換,大家輪流跳水,但是不久就出現(xiàn)了矛盾——誰都不想坐著。坐著的兒童突然站起來,導(dǎo)致正在跳水的兒童突然就摔倒了。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幾次后,在一旁觀察的我上前提了一個問題:“有什么辦法不用小朋友坐著,就能讓木板的一頭固定住呢?”馬上就有人回答:“找個東西來壓住。”瑞澤跑去將一個滾筒滾了過來,壓在了木板的一端,但是重量還不夠,另一端一站上人,滾筒就被蹺起來了。于是,兩個孩子主動下壓滾筒,壓在了木板上,最多的時候是三個人壓。但他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和之前坐在木板上并沒有差別,并不能騰出人手。于是又搬來了木塊,放在滾筒里面,并不斷地添加,一邊添加,一邊嘗試,最終成功了。游戲后,孩子們照例對自己的游戲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了記錄。

天辰:我們想了一個辦法,用一個桶壓住蹺蹺板的一頭。一開始沒有成功,因為我們?nèi)说闹亓勘韧爸?,后來在桶里放了木塊,木塊都超過桶了,就成功地玩游戲了。

睿哲:我想到一個好主意,就是在蹺蹺板的一頭用很多木頭壓住,防止把我們都蹺上去。一開始放了一些,我上去試一試,不行,又加了很多,又上去試,還是不行,最后木塊都超過滾筒了,我們試了才可以上去。

天辰:我們的跳水炸彈游戲規(guī)則是,數(shù)到10才能跳,1不能跳,到10才能跳,跳到墊子上就算犯規(guī)。

只有認真去傾聽,才能了解這看似稚嫩的涂鴉記錄中蘊含的豐富內(nèi)容,包括孩子的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解決問題時的思考。但滾筒幾次被蹺起,甚至添加了木塊仍然不行,孩子們是否清楚其中的道理呢?于是,我不失時機地組織了游戲分享活動,首先呈現(xiàn)了活動現(xiàn)場照片,分享和討論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

天辰:我想說一下,我們今天想解決一個問題,怎么才能讓蹺蹺板蹺起來不下降。

師:為什么要這么做?是發(fā)生什么事情嗎?

我希望孩子將事情交代、梳理得清楚,以便其他幼兒更好地理解問題。

一宸:我今天玩的時候,摔在了軟墊上。瑞澤本來坐在蹺蹺板上,后來突然走掉了,我就掉下去了。

師:那你們運來這個圓筒是干嘛用的?一宸:這樣的話所有小朋友都可以玩了,就不會需要有小朋友坐著了,不然坐著的小朋友就不能玩了。瑞澤:可是只靠那個滾筒是不夠重的,還需要再加上木塊。

師:為什么?瑞澤:因為光用滾筒不夠重,可是加了木塊還是不能承受我們的重量。

師:那為什么后來就夠重了呢?瑞澤:如果木塊放得亂七八糟放的話,還是會倒下來,放得整整齊齊的話就不會倒下來了。

嘉寶:那個滾筒也有問題!滾筒和墊子之間的間隙有點大,一下子我們就摔下來,然后我們下去把墊子移一下,讓滾筒和墊子搞緊一點。瑞澤:因為那個墊子是軟的,如果重的東西坐上去會沉下去一點。

師:哦,原來和這么多因素有關(guān)。

我想讓幼兒了解一件事情的發(fā)生可能會有多個因素和條件。

恒靈:老師,我給他們一點建議。如果木塊擺上去,小朋友人數(shù)多了,重量比木塊和筒重,那滾筒就會滾掉,木塊會砸到其他小朋友了。

師:嗯,你的考慮是有道理的,那我們聽聽他們是怎么解決的?天辰:我們是一個一個玩的。師:他們也調(diào)整了自己的玩法,是一個一個輪流玩的。

恒靈并沒有參加這個游戲,但能根據(jù)照片,預(yù)估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我引導(dǎo)參與游戲的小朋友來回答他的問題,別人的類似觀點也驗證了恒靈的想法。

第四次:讓跳板變得更高

10月31日,孩子們又有了新的挑戰(zhàn)意圖——嫌跳板不夠高,跳起來不夠刺激,開始探索如何改變支點,讓跳板的一端變得再高一點。幾經(jīng)嘗試,他們發(fā)現(xiàn),木板的一邊必須很短,也就是一端離木樁這個支點越近,另一端才會越高。但是很快又發(fā)現(xiàn),木板的一端離支點越近,滾筒就越難壓住它,而壓住的越少,就越容易翻掉,又經(jīng)多次嘗試,他們終于找到一個合適的支點,既讓滾筒壓著木板多一點,又比原來提高了另一端的高度,同時人走上去不至于蹺起滾筒。在游戲結(jié)束后的分享活動中,我和孩子們也繼續(xù)圍繞著重量、接觸面積、力矩以及同伴合作等問題開展了討論……

分析與反思

對蹺蹺板游戲的持續(xù)觀察,讓我對孩子們在游戲中的學習有了進一步的體會。

首先,游戲中的探索性學習更復(fù)雜、更精彩。游戲就像是一個科學實驗室。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的問題,一般都源自已有經(jīng)驗在新的情境中運用時產(chǎn)生的矛盾。比如,已有經(jīng)驗是重的能蹺起輕的,而新情境中卻是輕的蹺起了重的,這就引發(fā)了幼兒對支點與力矩的探索,但是同樣的力矩也會引起不同的結(jié)果,這時與孩子們的已有經(jīng)驗又產(chǎn)生了矛盾。探索中,他們又發(fā)現(xiàn)了跳動或起身后突然坐下所產(chǎn)生的壓力。他們還會使用新經(jīng)驗,產(chǎn)生新的游戲,比如了解了支點與平衡的關(guān)系后,利用支點移動導(dǎo)致力矩變化的經(jīng)驗,故意打破平衡產(chǎn)生新的游戲,將蹺蹺板變成跳板。這系列對于支點、力矩、重力的探索游戲,是我無論如何也設(shè)計不出來的。

其次,游戲中的科學探索關(guān)注重點不在結(jié)果。過去,我們設(shè)計一個科學探索活動,總是將某個實驗的結(jié)果用一個表格讓幼兒記錄,很追求每個孩子記錄結(jié)果的對錯,最后還要總結(jié)出正確的結(jié)果,示范給大家。而通過這個游戲,我發(fā)現(xiàn),其實影響結(jié)果的因素會有很多種,而我們往往會忽視每個孩子在探索過程中擺弄材料所用的方法、動作對結(jié)果的影響。這個游戲過程讓我感到,很多現(xiàn)象都是孩子游戲動作的偶然結(jié)果(比如支點移動),然而產(chǎn)生的問題卻是重要的;獲得某種知識概念并不重要,然而為解決問題所進行的假設(shè)、驗證,使思維始終處于一種活躍狀態(tài),這樣的科學態(tài)度和學習品質(zhì)才更重要。所以,我沒有對這個探索中的杠桿原理進行歸納總結(jié),因為孩子們各自對支點、力矩、重力等關(guān)系都有了不同水平的感性經(jīng)驗,特別是他們能運用這些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新的游戲玩法,這讓我感到很滿意。

第三,持續(xù)關(guān)注、準確捕捉、及時分享,能使孩子的學習向縱深發(fā)展。過去,我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總是將幼兒的經(jīng)驗割裂成單一的知識點來教,比如怎樣讓天平兩邊保持平衡,教完就結(jié)束。但是,我發(fā)現(xiàn),幼兒在游戲中解決問題時,持續(xù)不斷地運用多種經(jīng)驗進行嘗試。比如,當他們知道了兩個人蹺起四個人是因為支點兩邊的木板長度不一樣,于是嘗試了在兩邊一樣長的情況下,有多少種方法可以讓另一邊蹺起來。當有了初步的經(jīng)驗后,又有了改變支點使另一端變高并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這樣的持續(xù)探索,也正是由于我持續(xù)觀察并及時捕捉孩子的問題組織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的討論,才有可能出現(xiàn)。

從這個案例中,我學習著如何在觀察中捕捉孩子的關(guān)鍵問題,比如“兩人蹺起四人”“不同方法蹺起另一端”“支點兩邊的木板長短會影響平衡”“如何固定跳板一端讓另一端高高蹺起”等等。這些關(guān)鍵問題為游戲分享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只有看懂幼兒的行為,才能以幼兒游戲的真實情景為討論素材,使游戲中的探索成為一種不斷深入的復(fù)雜的學習過程,使孩子懵懂的感覺體驗變?yōu)榍逦乃伎歼^程。

第四,用好孩子活動的照片、視頻以及孩子的圖畫記錄,能使學習的推進更有效。照片和視頻能還原游戲現(xiàn)場,讓人直觀感受當時的游戲情景,讓參與和不參與這個游戲的孩子都有了發(fā)表觀點的可能。比如當幼兒說到為什么兩個人能蹺起四個人時,其他幼兒就從照片上發(fā)現(xiàn)了兩個人這邊的木板長一些,有的還發(fā)現(xiàn)坐的位置有前后關(guān)系,使幼兒有機會從更多角度思考問題。

而孩子涂鴉式的記錄,雖然很難看懂,但只有真實記錄了孩子的做法和想法,再進一步去傾聽孩子解釋記錄,才能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成為觀察孩子游戲過程的重要補充,也為教師積累了組織游戲后分享活動的素材。

猜你喜歡
蹺蹺板滾筒木塊
滾筒洗衣機
滾筒游戲(大班)
大峽谷歷險記
蠟燭蹺蹺板
買洗衣機 波輪滾筒選哪個
單張紙膠印機印刷壓力的確定與調(diào)整
輕重比較
智力蹺蹺板
錯在哪里
得荣县| 盱眙县| 阳谷县| 分宜县| 河北区| 利津县| 当雄县| 潞城市| 东莞市| 金阳县| 湟源县| 柯坪县| 柳河县| 鹤壁市| 吉首市| 桑日县| 肃南| 赤城县| 东台市| 蛟河市| 固安县| 泾阳县| 平舆县| 灌云县| 麟游县| 佛山市| 长乐市| 秦安县| 莆田市| 洛扎县| 泗洪县| 阿图什市| 海阳市| 麦盖提县| 炎陵县| 温泉县| 安达市| 无锡市| 内丘县| 拉萨市| 大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