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澤民
【摘?要】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chǔ)?!缎W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500個漢字,在1-2年級,則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漢字,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就漢字的特點而言,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不同于用字母表示語音的表音文字,一個漢字不僅表示語言中的一個音節(jié),它還是用一個一個的特定符號來表示不同的意,所以漢字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要讓學生對漢字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準確理解漢字的意義,需要使用多種識字方法,提高學生識字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其閱讀與寫作水平。
【關(guān)鍵詞】識字方法;聯(lián)想記憶;閱讀記憶;信息技術(shù)
一、在小學教育中,教師需抓住識字的關(guān)鍵期對學生傳授漢字
低年級是識字的關(guān)鍵時期,亦是一個過渡時期,學生剛開始學習漢字時,由于年齡小,所以有著較強的好奇心,正是識字教學的最佳時機。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殊期,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活躍的環(huán)境中學會與掌握必要的識字方法與技巧。
識記漢字時,必須要掌握識字的常規(guī),例如,漢字的筆畫順序就是其中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一筆一畫地去教筆畫名稱與筆畫順序規(guī)則,教師還可以通過其它方法使學生對識字常規(guī)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在已掌握識字的常規(guī)后,接下來就應(yīng)該教學生一些識字的方法與技巧。
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生識字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睂W習更是如此,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與技巧,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分析字形,以下是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jié)出來的一些可供參考的識字方法。
(1)通過聯(lián)想識記法,對字的意思、結(jié)構(gòu)加以深刻的理解,以達到由舊字向新字的識字順利遷移,例如,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生認識的字極少,那么就可利用聯(lián)想法,讓學生對某個漢字進行較為深刻的理解,先讓學生熟記,再通過聯(lián)想記憶,比如某個漢字可以先組詞,再造句來加強學生的記憶,例如“飯”可以組詞為“吃飯”也可以造句“我今天中午吃了頓米飯,”這樣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生容易識記漢字。
(2)熟字加某些筆畫成為新字的方法。到了一年級后一階段,學生已經(jīng)掌握一些簡單的漢字,記住了一些簡單的筆畫,這時教師可以運用熟字加某些筆畫變新字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識字效率,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如教師教會“人”字后,就可以通過“人”字,讓學生學會“火”、“大”、“太”、“天”等字。
(3)漢字分離識記方法,為了將某些筆畫較多、結(jié)構(gòu)較繁的漢字讓學生熟記,可以將某漢字分成兩部分,寫成算式加強記憶,如“魚”+“羊”=“鮮”,“田”+“力”=“男”,“親”+“斤”=“新”,“木”+“寸”=“村”等,然后讓學生逐字讀幾遍,這既可以減輕學生的識字負擔,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4)熟字加不同偏旁變新字識記法,如“包”就可以利用此種方法變成“泡”、“胞”、“苞”、“抱”等字,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識字的速度,而且能鞏固與復習以前學過的字。
(5)同音字比較法,教師可以把讀音相同的兩個字放在一起記憶,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如“目”和“木”,“媽”和“嗎”,“話”和“畫”等。這樣通過意思的區(qū)別與讀音的相同來識別漢字。
(6)同一偏旁集中識字法,歸類有助于記憶,教師要充分利用偏旁,把同一偏旁的字歸納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比較再識記,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字形,了解字義。如“姐”、“妹”、“好”、“奶”、“媽”、“沙”、“江”、“河”、“沐”等字可以歸為兩類讓學生一起識記。
(7)通過大量閱讀識字法。小學生課外讀本大多帶有拼音,如《格林童話》等讀本,既有趣,又可幫助小朋友識字,是很好的閱讀材料。學生在某一具體的語境中識記漢字的速度要快很多,所以,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提高識字速度,而且能提高識字興趣。
(8)對某些比較特殊的字可以通過對比意思進行記憶。如“買”與“賣”,前者“買”需要自己出錢買東西,而后者是自己收錢“賣”給別人東西。還有“它”、“他”、“她”三個他字必須通過區(qū)別它們的意思與不同用法來熟記,“它”指的是動物的它,例:“它是一只小白兔。”“他”專指男孩、男士,例:“這個男孩他真的很聰明?!倍八睂V概康乃骸斑@位女士她是一位女強人。”像這類字必須通過這種方法才能真正識記。
三、恰當運用信息技術(shù)手段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促進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chǎn)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信息技術(shù)是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shù)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它以形、聲、光、色等表現(xiàn)手段,形象、直觀、生動地創(chuàng)設(shè)一種輕松快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愉悅、自由的氣氛中接受知識,使他們愛學、樂學,達到學會的目的。
創(chuàng)設(shè)有趣的識字情景,激發(fā)學生識字的熱情。在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會讓學生感到比較枯燥乏味,這時候創(chuàng)設(shè)一個教學情境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在識字教學中,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手段,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小彩筆》一課時,筆者利用媒體課件,把生字藏在不同顏色的彩筆后面,點擊不同顏色的彩筆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生字。這樣使得生字教學和課文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起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識字情景,學生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識字教學是基礎(chǔ)教育階段的基礎(chǔ)性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性教學是讀寫的基礎(ch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低年級識字教學,并且要下大力氣去研究它,否則,我們的語文教學必然會出現(xiàn)“少慢差費、效率低緩”的現(xiàn)象。所以,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師,我們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努力探尋識字的最佳方式,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的直觀性、豐富性、趣味性等特點,恰當?shù)厝谌氲阶R字教學中,努力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