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王滟,張憲棟,楊會祥,劉吉開
(中南民族大學 藥學院,民族藥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武漢430074)
巨噬細胞在機體受到外來病原微生物入侵時,會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趨化因子、一氧化氮以及調節(jié)炎癥相關蛋白而引發(fā)炎癥和免疫應答.脂多糖(LPS)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主要組成成分,細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壞細胞后才釋放出來,其毒性成分主要為類脂質[1].巨噬細胞在 LPS 的誘導下,不僅細胞增殖能力和吞噬能力明顯增強,還會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如一氧化氮(NO)、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等,這些介質會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產生抵御作用,過量分泌則會引發(fā)炎癥反應[2].
植物內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生活在健康植物各組織器官的細胞間隙或細胞內部,是植物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內生真菌在與宿主長期協(xié)同進化過程中構筑起宿主植物的健康保護屏障,可以產生諸如生物堿類、萜類、蒽醌類、肽類、木質素類等結構新穎且生物功能多樣的次生代謝產物[3,4].目前,從藥用植物內生真菌中尋找到了多種抗腫瘤、抗炎活性物質,如紫杉醇、紫杉烷、長春新堿、細胞松弛素等[5].萜類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羥酸生物合成途徑衍生而來的一類化合物,結構通式為(C5H8)n,常以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結構類型繁多,包括單萜、倍半萜、二萜、三萜、四萜等,生物活性也十分豐富,研究證明萜類化合物在抗炎活性方面有巨大的潛力[6,7].前期研究中,從馬鈴薯內生真菌Trichotheciumcrotocinigenum次生代謝產物中分離得到了新的倍半萜類化合物TA,結構如圖1所示[8,9].本研究以LPS刺激RAW264.7細胞構建炎癥反應模型,探究化合物TA對LPS誘導細胞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
圖1 化合物TA結構
小鼠巨噬細胞株RAW264.7(武漢大學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脂多糖LPS、DCFH-DA熒光探針粉末(德國Sigma),GAPDH、iNOS兔多抗一抗(武漢三鷹);COX-2兔多抗一抗(武漢愛博泰克),HRP-山羊抗兔IgG(H+L)、NO檢測試劑盒、胎牛血清(上海碧云天),ELISA試劑盒(美國BD).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美國Thermo Scientific),多功能酶標儀(瑞士Tecan Spark),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
取對數(shù)生長期 RAW264.7 細胞,以 1×104個/孔接種到 96 孔板,每孔 100 μL,培養(yǎng)24 h后進行分組處理.空白組:加入無血清培養(yǎng)液;給藥組:加入2.5、5、10、20、40 μmol/L系列濃度的TA,每孔100 μL,每組3個復孔,孵育24 h.棄掉舊培養(yǎng)基,每孔加入100 μL的0.5 mg/mL的MTT試劑,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4 h,棄上清,加入150 μL DMSO溶解紫色結晶,15 min后,酶標儀檢測各孔在570 nm處的吸光度.
取對數(shù)生長期 RAW264.7 細胞,以 1×105個/孔接種到 96 孔板,每孔 100 μL,培養(yǎng)24 h后進行分組處理.空白組:加入無血清培養(yǎng)基;模型組:加入LPS(500 ng/mL);給藥組:加入LPS和不同濃度的TA(5、10、15、20、30、40 μmol/L),每孔100 μL, 每組3個復孔.孵育18 h,根據 NO 試劑盒說明書采用 Griess 法測定各孔培養(yǎng)上清液中 NO 的含量.
取RAW264.7 細胞按上述接種密度接種到黑色避光96孔板中.空白組:加入無血清培養(yǎng)基;LPS模型組:加入500 ng/mL LPS溶液;化合物TA處理組:加入40 μmol/L的TA;化合物TA+LPS處理組:分別加入10、20和40 μmol/L的TA和500 ng/mL LPS溶液.每孔100 μL,每組3個復孔,孵育18 h.用無血清培養(yǎng)基稀釋DCFH-DA(1∶1000),使其終濃度為10 μmol/L.去除細胞培養(yǎng)液,每孔加入50 μL的DCFH-DA稀釋液,置于培養(yǎng)箱中孵育20 min.PBS洗2次,酶標儀檢測細胞內熒光強度.
取RAW264.7 細胞以 1×105個/孔接種到6孔板中,每孔2 mL,培養(yǎng)24 h.細胞分組及處理方法同1.4,孵育 18 h 后,收集上清液,分別按照 TNF-α,IL-1β 酶聯(lián)免疫試劑盒操作說明測定OD450值.
細胞接種,方法同1.5.待培養(yǎng)結束后用RIPA 裂解液在冰上裂解蛋白.離心取上清進行蛋白定量.加入蛋白上樣緩沖液,煮沸5 min使蛋白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SDS-PAGE)分離蛋白,再將蛋白轉至 PVDF 膜上,5% BSA進行封閉,1 h后加入一抗(iNOS、COX-2和 GAPDH),于 4 ℃下孵育過夜.TBST緩沖液洗膜,加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的二抗孵育1 h后進行 ECL顯影.以 GAPDH為內標,定量分析各組細胞中蛋白的表達情況.
用 MTT 法測定不同濃度的TA對 RAW264.7 細胞活力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化合物TA作用濃度在 2.5 ~40 μmol/L范圍時,相比空白組,細胞存活率無明顯變化,說明該化合物對細胞無毒性.
圖2 不同濃度TA對RAW264.7細胞活力的影響
##表示與空白組差異極顯著;*表示與LPS組差異顯著,**表示與LPS組差異極顯著(下同)
LPS刺激RAW264.7細胞后,細胞上清液中的NO釋放量較空白組明顯增加(P< 0.01),說明LPS誘導的炎癥模型建立成功(圖3).而加入不同濃度TA的給藥組相比LPS模型組均能顯著降低上清中NO的含量(P< 0.01),濃度在5 ~40 μmol/L范圍內呈一定的劑量依賴性,半抑制濃度IC50值為18.53 ± 0.43 μmol/L,表明該化合物在LPS誘導產生炎癥的情況下能有效抑制NO的產生,發(fā)揮抗炎作用.
與空白組相比(圖4),LPS刺激組ROS水平明顯升高(P< 0.01).化合物TA濃度在10 μmol/L時,其ROS表達水平不變;當TA濃度增加到20、40 μmol/L時,ROS水平明顯降低(P< 0.01),說明一定濃度的TA可以降低細胞內ROS水平.
圖4 TA對LPS誘導的RAW264.7細胞中ROS水平的影響
在沒有LPS刺激時加40 μmol/L TA,炎癥細胞因子TNF-α、IL-1β釋放量與空白組相比無明顯變化,而LPS組細胞上清中的TNF-α、IL-1β含量都明顯增多(P< 0.01).與LPS組相比,加藥組的TNF-α、IL-1β含量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降低,且20和40 μmol/L時顯著降低(P<0.01),說明化合物TA能夠通過抑制炎癥因子TNF-α、IL-1β的生成,從而發(fā)揮抗炎作用(圖5).
iNOS(誘導型NO合成酶)是機體活性氮自由基產生的催化酶;COX-2 在正常細胞中表達量很低,但是在被激活的巨噬細胞和其他炎性細胞中表達水平會迅速上升,二者都是反映炎癥的重要標志酶[9].用蛋白免疫印跡法檢測RAW264.7細胞中iNOS、COX-2蛋白的表達量,結果如圖6所示,空白組中iNOS、COX-2 蛋白表達量較低;與空白組相比,LPS組的iNOS、COX-2表達量顯著增加(P<0.01);與LPS組相比,給藥組的iNOS、COX-2表達量隨著TA濃度的增加而減少,20和40 μmol/L時顯著降低(P<0.01),表明化合物TA可以通過下調iNOS、COX-2的表達量發(fā)揮抗炎效果.
圖5 化合物TA對LPS誘導的RAW264.7細胞TNF-α、IL-1β釋放量的影響
圖6 化合物TA對LPS誘導RAW264.7細胞iNOS、COX-2蛋白表達量的影響
通過LPS誘導RAW264.7細胞構建體外炎癥反應模型,探究了馬鈴薯內生真菌Trichotheciumcrotocinigenum次生代謝產物中新型倍半萜類化合物TA的抗炎作用.MTT檢測試驗表明其對細胞無毒性,與LPS模型組相比,可以劑量依賴性地降低細胞上清液中NO,炎癥細胞因子TNF-α、IL-1β的釋放量,降低細胞內活性氧水平,表現(xiàn)出顯著的抗炎活性.中、高濃度的化合物TA可以抑制LPS刺激RAW264.7細胞中的iNOS、COX-2蛋白的表達,說明化合物TA的抗炎機制與iNOS、COX-2蛋白轉錄水平表達有關.炎癥反應的經典信號通路主要包括JAK/STAT、NF-κB和MAPK,且3條信號通路之間存在復雜的交匯作用.因此,從這3條通路出發(fā)可對倍半萜類化合物TA的抗炎機制進行更細致深入的研究,為找尋有效抗炎方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