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鍇
摘 要: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試物理試卷,貫徹新課標理念,遵循考綱要求。試卷題目難度適中,無偏題怪題。具有貼近生活、接軌科技和學科融合等特點,在對教材知識考查的基礎上增添對知識綜合應用和跨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關鍵詞:2019年中考; 試卷分析; 物理; 備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5-023-001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試物理試卷深入貫徹《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理念,以《河南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說明與檢測》為命題依據,緊跟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考查[1]。試題難度適中,貼近生活、聯系科技前沿、注重學科滲透和知識的綜合應用。
1.試卷整體分析
2019年中考物理試卷的題型設置、題量和分值基本沒有變化,但本試卷考查了哪些知識點以及以何種題型考查,需要進一步細致的分析。筆者以新課程標準對科學內容的二級主題為分類依據,將各個知識點在本試卷中出現的題型進行統計,然后匯總出各個知識點在本試卷中占的分值,最后進行分類匯總做出柱狀圖(如圖1)。
通過圖1可以看出,本試卷對機械運動和力以及電磁能兩個主題的考查所占分值相對較高,分別為20分和22分。并且本試卷對這兩個主題的考查幾乎每個題型都有涉及,可看出這兩部分內容仍然是中考考查的重點。
2.試卷特色
2.1貼近生活,考查綜合應用能力
本試卷深入貫徹新課標的課程理念,題目設置貼近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答題環(huán)境。注重考查學生對物理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例如本試卷中的第20題,以生活中常見的電動車為研究主體,貼近生活。主要涉及物質的屬性、機械運動和力、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機械能和電磁能等知識點,是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以及本試卷的第2、第4和第5題,分別以洛陽牡丹、少林功夫和家用電器為研究主體,都涉及多個知識點的考查。
2.2接軌科技,考查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
本試卷重視科技發(fā)展對社會進步的影響,題目與科技前沿接軌,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與科技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在面對新事物、新問題時的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例如本試卷的第3題,描述我國第45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的情景,考查內能以及電和磁相關知識點,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思考解決問題的同時,體會科技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感受我國科技發(fā)展迅速,提升愛國情感。類似的還有本試卷的第9題,描述“刷臉”時代的到來,考查攝像頭中蘊含的光學知識,與新科技接軌。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還鍛煉學生面對新情境時的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
2.3學科融合,考查學科綜合素養(yǎng)
本試卷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題目設置角度新穎,不僅考查學生單科知識的掌握,還考查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例如本試卷的第8題是一道考查聲學知識的題目,以新穎的出題角度,融入中華古詩詞。一方面考查學生對聲學知識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這樣與語文學科融合的考查方式,使題目擺脫以往枯燥無味和脫離現實的現象。這樣的題目呈現方式就不單單是對物理知識點理解和記憶的考查,更是對學生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考查[2]。
3.備考策略
3.1夯實基礎,注重知識的活學活用
縱觀整套試卷,偏題難題幾乎沒有,重點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所以在復習備考時教師應注意以教材為主,帶領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夯實基礎。同時在進行練習時,選擇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這樣在基礎知識理解透徹之后,再對知識活學活用,就能達到較好的復習效果,擺脫題海戰(zhàn)術。
3.2聯系生活與前沿科技,注重知識的價值和應用
通過對本試卷的分析可發(fā)現,知識的價值及應用越來越受重視。對學生的要求從理解記憶物理知識變?yōu)閼梦锢碇R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時,同樣應認真?zhèn)湔n,關心生活變化、關注科技前沿。多以課題的形式帶領學生對相關事物進行研究。例如對家用電器冰箱的研究,從其工作時的能量轉化,到其中蘊含的物態(tài)變化以及其中的電路設計。例如對我國核潛艇的研究,從對核潛艇外觀的認識,到對其在水中所受壓強的分析和浮沉原理的理解,再到體會核潛艇研發(fā)歷程的艱辛。
3.3多元化教學,注重跨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核心素養(yǎng)被界定為“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起來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人格品質與關鍵能力”,被認為是課程發(fā)展的DNA[3]。核心素養(yǎng)具有跨學科性,是以往的單科教學不能達到的。這就需要找出課程要素間的相互關系來構成較完整的課程結構[4]。
通過本試卷不難發(fā)現,物理學科與語文學科之間相互聯系緊密。在復習時,教師應多列舉一些物理與語文相聯系的例子,除了古詩詞中的聲學知識,還有相互作用、能量等知識。例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中“卷”一字蘊含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茅屋內空氣流速小壓強大,茅屋外空氣流速大壓強小,茅草被風“卷”走。當然物理與化學、生物和數學等學科也聯系緊密,教師在帶領大家復習時注意進行多元化的教學,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之間聯系的深入理解和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素養(yǎng)。
基金資助: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項目(2019-JSJYYB-041)
參考文獻:
[1]李清花.2018年高考物理(全國卷Ⅱ)試卷分析及備考建議[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01):110-112
[2]王東平.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路徑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45
[3]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發(fā)展:挑戰(zhàn)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3-25
[4]王奕婷,吳剛平.芬蘭基于跨學科素養(yǎng)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0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