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選
我家有一個“智能垃圾桶”。他胖胖的,大約有175厘米高,180多斤重。他很聰明,可以隨時隨地跟你交流。他還有鼻子和眼睛,最神奇的是,他還能自動識別“垃圾”,并將“垃圾”轉化為自己的動力。
吃飯時,我和媽媽對剩飯剩菜都不看一眼,覺得剩飯剩菜不利于身體健康,應該扔掉,可“智能垃圾桶”說:“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睙o論有多少剩飯剩菜,他都要“消滅掉”。平常燒肉末茄子時,盤子上總會粘一些肉渣和油,媽媽要拿去清洗,“智能垃圾桶”就會沖出來喊道:“太浪費了,還有這么多油和肉呢!”說完他就開始舔盤子,媽媽搶都搶不過去,不舔干凈不罷休。有時媽媽給自己盛飯盛多了,會倒一些給“智能垃圾桶”,說:“女神要減肥,幫女神分擔一點兒吧!”“智能垃圾桶”總是無條件地幫媽媽把多余的飯吃掉。周末的時候,媽媽買了一只雞來吃,我把啃過的雞骨頭扔在桌子上,這時,“智能垃圾桶”又會說:“哎呀,骨頭上還有這么多肉呢,扔了浪費了!”說完他撿起骨頭就啃。有時候,我也會故意逗“智能垃圾桶”:“瞧,盤子里還有根青菜呢!”只見他二話不說,拿起筷子就把青菜塞進了嘴里……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問:“這么好的‘智能垃圾桶在什么地方能買到啊?”哈哈,這個“智能垃圾桶”只此一個,在什么地方也買不到!因為他就是我親愛的爸爸。爸爸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吃了很多苦,農(nóng)村資源很少,所以他很節(jié)約,雖然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可他節(jié)約的習慣一直都沒變。我愛我家的“智能垃圾桶”。
(指導教師? 陳宇紅)
【評點】
小作者取材于生活,用典型的事例,將爸爸節(jié)約的習慣生動地展現(xiàn)了出來。文章材料具有代表性,能突出人物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將爸爸說成是“智能垃圾桶”,但在行文過程中并沒有告訴讀者“智能垃圾桶”的真實身份,直到結尾才點出其是自己親愛的爸爸,這樣寫來,既能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又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