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能力是初中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目標,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聚焦學生思維,將閱讀教學和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結合起來,從而優(yōu)化英語閱讀教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思維能力;閱讀教學;閱讀實踐;策略
【作者簡介】林美燕(1970.02-),漢族,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航城中學,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
引言
語言和文化、思維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也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英語語言的教學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意義重大。新課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區(qū),為思而教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熱點。就英語閱讀教學而言,初中英語教師要突出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通過閱讀內容的分析鑒賞和閱讀環(huán)節(jié)的巧妙設計,讓學生在讀中思、思中讀,從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品質。
一、思維型閱讀的含義
認知心理學認為,閱讀就是人腦接受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儲存和編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思維始終起著主導作用。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學生同樣對文本的信息進行篩選、整合、分析、歸納等,進而和文本產生一種互動。文本不同,學生的思維也不盡相同。因此,可以說,英語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文本內容反復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度理解,學生的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隨之得到相應發(fā)展。所謂思維型閱讀,就是學生的思維和文本深度結合,學生借助文本閱讀材料,開展不同層次的閱讀活動,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實現(xiàn)了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英語思維型閱讀的策略
聚焦學生的思維,需要突出學生思維在文本閱讀教學中的紅線作用。從思維層次來看,初中生在文本閱讀中,思維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一般來說,學生在讀前、讀中和讀后思維往往呈現(xiàn)出個性化的特征。
1.讀前:學生的思維往往處于等待被激活狀態(tài)。教師要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激活學生的已知,并通過問題、視頻播放、玩小游戲或頭腦風暴等,開啟學生的探究思維和求知思維。
2.讀中:學生的思維和文本進行互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跳讀、略讀、細讀、尋找信息、尋找各段落主題句、文章中心句等,培養(yǎng)學生讀中思、讀中問的能力,學生在互動閱讀中運用多種思維進行分析、探究和判斷。
3.讀后:學生思維處于讀后思的狀態(tài)中。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拓展,如進行復述、寫作、遷移運用等,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深化對文本的認知,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三、聚焦思維發(fā)展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案例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語體和結合性特征,開拓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進行閱讀教學,切實貫徹為思而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筆者以仁愛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Topic3 Section1”為例,淺析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1.讀前:引入話題,激活學生認知,觸發(fā)發(fā)散思維。教師可以營造真實情境,滿臉笑容走進教室,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師生便自然進行如下對話:T: Today I am happy to give you an interesting English lesson. What can you guess makes me happy? 在學生幾輪猜測后,教師導入正題:Different things can cause different feelings. So what can sometimes make you happy or sad? 教師以此激活學生的初步認知,學生在發(fā)散性思維的作用下,將影響心情的話題表達出來,教師便收獲如下生成:homework, housework, friends, food, tools, sports等等。此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預測文本中可能要談及的若干話題,并通過圖片展示揭曉謎底,一是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預測思維能力。
2.讀中:搭好支架,助推學生認知,拓展多元思維。讀中是閱讀教學的主體部分,也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核心地帶。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跳讀、掃讀和研讀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讀中發(fā)展自己的認知,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
(1)跳讀環(huán)節(jié)。跳讀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手段,不同的文本往往有不同的結合性特征,可以運用不同的跳讀方法,引導學生快速掌握文本大意,構建對文本的理解,發(fā)展自己的概括性思維能力。例如,筆者讓學生通過跳讀課文首句,得出每一段的Topic Sentence如下:Para1. The moon can affect my mood. Para 2.The environment can change my feelings. Para 3.The weather can affect my feelings.通過跳讀,學生發(fā)現(xiàn),每一段的Topic Sentence往往都在段首。因此,可以得出段首句具有概括和呈現(xiàn)觀點的作用。教師隨即給予表揚,并提醒他們:段首句和段尾句在文本閱讀中起著重要的信息概括作用。師生通過這種閱讀策略和對話,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又發(fā)展了概括性思維和尋找主要信息的思維能力。
(2)掃讀環(huán)節(jié)。掃讀是一種重要的尋找特定信息的閱讀技能,通過掃讀,學生能尋找與自己認知有關的文本信息,從而促進自身認知的發(fā)展。在掃讀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思維和文本進行多次、反復性互動,從而促進自身思維層次的提升,也發(fā)展了自己的深層次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為學生搭建信息支架,讓學生先掌握文本的結構化信息。如教師示范:Moon→cant be with the family/ get together with the family→lonely/happy.再如:weather→rainy/sunny→sad/happy.之后,教師以此結構為示范,引導學生到文本中尋讀,列舉其他類似例子,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類比和語言輸出的運用能力,為后續(xù)的研讀打下基礎。
(3)研讀環(huán)節(jié)。研讀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說跳讀是掌握文本的主要信息,掃讀是掌握文本的枝干信息的話,那么,研讀就是作者思維和文本信息間互動產生的生成性信息。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和結合進行個性化分析,提出個性化問題,將學生的思維逐漸引向深層次,如本文哪方面信息較為薄弱?哪方面信息不太科學?等等。例如,在研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問題:Could you give the passage a good title?然后進行小組討論,讓小組合作探究,教師接著收集三個最佳答案如下A:Many things can affect peoples feelings. B: We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C: Why do we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接著教師可讓學生選出自己心儀的答案,并解釋說明。這樣,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文本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發(fā)展個性化的思維特質。
3.讀后:語言實踐,開展學用結合,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語言的生命力在于表達和創(chuàng)造中,在于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因此,教師在閱讀后要通過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的關鍵詞匯、句型,進行造句練習;再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第三人稱改寫或復述文本,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用能力。學生只有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才能開啟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語言運用和思維發(fā)展結合起來,從而真正實踐語言、思維和認知的融合式發(fā)展。
四、結語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步驟,合理進行知識的拓展,不斷更新閱讀課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要善于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熱情,優(yōu)化閱讀教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多方位的思維品質,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潘洪翠.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英語教師,2010(09):56-60.
[3]龔海霞.初中英語閱讀課中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9(04):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