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堅
厭食是小兒常見病癥,臨床以較長時間厭惡進食、食量減少為特征,尤以1~6歲小兒多見。隨著夏天的到來,小兒厭食情況還會加重。
中醫(yī)常以“不思食”“不嗜食”“不饑不納”來描述小兒厭食,認(rèn)為小兒厭食多是脾胃虛弱,無力消化食物或是胃津不足,腑氣不通暢引起的。與藥“同源”的食物比起藥物,更容易讓小兒接受。因此,小兒厭食可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辨證選擇食療方治療。
患兒面色無華,形體消瘦,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或手足不溫,大便偏干或偏軟,舌淡胖苔薄白,宜食益氣健脾、開胃助運的食物。蓮藕二米粥、白術(shù)豬肚粥、蘿卜餅、麥芽山楂飲可供選擇。
蓮藕二米粥 老藕250克切片,粳米100克,小米100克,同煮至粥稠,加白糖。每餐食用,可澀腸止瀉,更適宜大便偏軟者。
白術(shù)豬肚粥 白術(shù)30克,生姜2克,檳榔10克,豬肚1個,粳米60克,醬油、麻油適量。將豬肚切小塊與白術(shù)、生姜、檳榔共煮,至豬肚熟爛取汁,以湯入粳米煮粥,以麻油、醬油拌豬肚。喝粥,豬肚佐餐,每日2次。
蘿卜餅 白蘿卜250克,面粉250克,瘦豬肉100克,蔥姜鹽油適量。豬肉剁末,蘿卜切細(xì)炒五成熟,加蔥姜鹽調(diào)成餡。將面粉和勻制成薄片。以面粉片為皮,蘿卜豬肉為餡,制成夾心小餅,放入油鍋中烙熟??崭故持?。
麥芽山楂飲 炒麥芽、紅糖各10克,焦山楂6克。將炒麥芽、焦山楂共入鍋中,加水煎取汁,加入紅糖調(diào)味。分2次服用。
患兒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形體消瘦,口渴喜飲,大便秘結(jié)或2~3天1次,舌偏紅,脈細(xì)數(shù)。宜食滋養(yǎng)胃陰、開胃助運的食物。山楂山藥餅、烏梅茶、番茄飲可供選用。
山楂山藥餅 鮮山楂肉、鮮山藥、白糖各適量,鮮山楂、鮮山藥分成等份,入白糖蒸熟,冷卻后壓成餅。作點心食用。
烏梅茶 烏梅10克,冰糖適量,共煮取汁,代茶頻飲,可益津開胃。
番茄飲 番茄數(shù)個,去皮絞汁。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該飲可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厭食患兒應(yīng)注意飲食要定時定量,應(yīng)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食物不要過于精細(xì),應(yīng)鼓勵小兒多吃蔬菜及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