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洪
新冠疫情之前,傳統(tǒng)合餐制已是幽門螺桿菌傳播的蟲洞,帶菌者看似與常人無異;如今,判斷新冠無癥狀感染者又成難題。我覺得,除了增強人體免疫力,使用公筷公勺同等重要。
記得小時候隨父母做客,主家大人熱情過度,我的飯碗里總有吃不完的菜,特別看到夾菜前呡筷的舉動,可知我內(nèi)心的陰影面積,更勿論老人咀嚼后喂食小毛頭了。今憶往事,岳父一直走在時尚前面,吃飯時岳父另用一雙筷子夾菜在另一只碗,獨自享用,幾十年如一日,著實不簡單。
公筷公勺由來已久,不過一直局限在主人和副主人為賓客添菜的功能上。我常默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不啟用此功能,盡可能以我對菜肴的了解和理解,鼓動客人自己取菜。聚餐時,每一菜附加一雙筷,每一湯附加一把勺是公筷公勺理想的使用形式。杭州疾控中心專家的實驗結(jié)果顯示,同樣的用餐人員、同樣的菜肴,使用公筷與不使用公筷用餐,在剩余菜肴中檢出的菌落總數(shù),最高竟相差250倍??梢姡挥霉甑脑?,筷子就成為細菌和病毒的重要傳播通道。阻斷病原微生物傳播,是公筷公勺使用的顯意;分清公私、文明用餐是設(shè)立公筷公勺的隱意。
既然文明在回應(yīng)挑戰(zhàn)中產(chǎn)生,那么一定不能小看傳統(tǒng)思維對新生事物的影響。比如:“有病不怕,可治?!蔽艺f,且不計醫(yī)療費用及有否后遺癥,光是病人安危足以讓家人操碎心。再如:“我們都沒病,用啥公筷?!蔽艺f,看表象怎能發(fā)現(xiàn)潛伏的,或者暫時被免疫力克制的病毒呢?
使用公筷就可避免傳染了嗎?當(dāng)然不是。要知道微生物能夠在人體皮膚表面存活,用餐前后不洗手或洗手不徹底,照樣有可能發(fā)生萬一之狀況。我家孫女抱抱和孫子添添喜歡玩水,如何將之樂趣與“內(nèi)外夾弓大立腕洗手法”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文明習(xí)慣造福萬代可不是吹吹就能成的。
合餐使用公筷公勺,不是“嫌棄”或“被嫌棄”。能夠在合餐中悠然自得地使用公筷公勺,是文明底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