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電影《模仿游戲》的編劇格拉漢姆·摩爾致詞:“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曾一度陷入絕望。因為我覺得我是個怪胎,我和別人不同,我感覺自己不屬于這個世界?,F(xiàn)在,我卻站在了這里。所以此刻,我想告訴那些與我有同樣感覺的孩子。那些覺得自己是個怪胎、覺得自己不同、與周遭格格不入的孩子。是的,你的感覺沒錯,你是怪異、是不同、是格格不入,但請你保持怪異,請你與眾不同。而當(dāng)下一次你站在聚光燈下時,也請你把同樣的信息繼續(xù)傳遞下去。”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奇異之處,但說到底,他們只是孩子,有著孩子的純真。那些被我們貼上“怪小孩”標(biāo)簽的孩子,身處在奇幻城堡中,用特殊和怪異來包裝自己,但心性依然單純善良。甚至,他們的怪異是因為:在某些領(lǐng)域,他們有異于常人的天賦。
心理學(xué)上認(rèn)為,青少年階段的自我認(rèn)同感的建立,是自我實現(xiàn)的前提,它將決定一個孩子以后成為什么樣的人,會對社會作出什么樣的貢獻(xiàn)。然而,確立青少年認(rèn)同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孩子、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即使知道被人們稱為“怪胎”的哪吒只有3年壽命,父親李靖也仍舊努力為他謀得一線生機,只因“他是我兒”。有人說,也許你永遠(yuǎn)都不會遇到你的英雄,但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你的英雄會以父母的身份來到你的身邊。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怪小孩們的成長故事。如果你恰好是個怪小孩,請你不要妄自菲薄,請你保持純真善良,請你勇敢地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