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詩漫 張燕杰 周楊
摘要:目的:探討臍療結合耳穴壓豆治療大學生亞健康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80例大學生亞健康失眠患者,隨機分成觀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只給予耳穴壓豆治療,觀察組給針刺結合耳穴壓豆,治療28天后,對照兩組之間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2組PSQI評分均明顯降低,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80%(32/40),治療組為90%(36/4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刺結合耳穴壓豆治療大學生亞健康失眠的療效要優(yōu)于單獨耳穴壓豆,值得臨床進行推廣使用。
關鍵詞:臍療;耳穴壓豆;大學生亞健康;失眠
亞健康以失眠、易感疲乏、煩躁易怒、郁郁寡歡、記憶力下降、人際關系緊張等軀體和心理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其中失眠癥狀的發(fā)生率較高。而大學生群體是亞健康的高發(fā)人群,研究顯示,大學生亞健康失眠者約占亞健康總人數(shù)的 60%以上。祖國醫(yī)學在治療該病有著較好的療效,我們探討了臍療結合耳穴壓豆治療大學生亞健康失眠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80名大學生中存在亞健康失眠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80名大學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6-19歲,平均16±1.2歲,病程3-18個月,平均12±3.4個月;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7-20歲,平均17±1.3歲,病程3-20個月,平均11±3.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醫(yī)失眠的診斷標準和辨證分型標準; 各系統(tǒng)和實驗室檢查顯示均無異常; 近1周內(nèi)未服用過治療失眠的中藥(包括養(yǎng)心安神類中成藥及湯劑)、西藥(包括溴劑、利眠寧、眠爾通、安定、魯米那等);年齡18-25 歲;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分大于7分;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因器質性、精神性、軀體性疾病或藥物導致失眠者。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耳穴壓豆。主穴:神門、心、皮質下、交感。辨證配穴:肝郁化火型,加肝、腎上腺穴; 陰虛火旺型,加腎、內(nèi)分泌穴; 心脾兩虛型,加脾、垂前穴。對患者耳郭皮膚由上及下、由內(nèi)向外進行消毒,采用彎止血鉗將 5 mm×5 mm 大小的王不留行貼于選定的耳穴上,并按壓片刻,操作結束后囑患者每日用食指和拇指相對用力按壓,每穴按壓3 ~ 5 次,每次按壓 1~2 min,按至皮膚有輕微酸脹感即可,切不可揉搓皮膚,以免致耳郭皮膚破潰而發(fā)生感染。左右耳交替貼壓,3~4d更換1次。
觀察組采用臍療結合耳穴壓豆治療。耳穴壓豆與對照組操作相同。臍療以夏枯草、清半夏、珍珠母、薏苡仁、香附、冰片等藥物超微粉碎,密封備用。用溫水調和面粉制成特定形狀,高約2 cm,底面直徑約6cm,將一面邊緣捏起1cm左右,中間留孔略大于臍。囑患者平躺于治療床上,臍部常規(guī)消毒后取少許麝香(約米粒大)置于臍孔內(nèi),然后將特制的面碗孔對準臍孔后放于臍腹上,鋪好洞巾,取制好藥粉填滿孔內(nèi)并按實,將捏制好的艾炷置于藥粉上并點燃,連續(xù)施灸1.5 h。治療結束后用巴布貼將臍中藥粉固封,24 h 后取下并將臍內(nèi)殘留藥物洗凈。每周治療2 次,連續(xù)治療4周。
3 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 PSQI評分
治療前后采用PSQI量表評估2組患者的睡眠質量,量表包括7個因子(共18個項目),每個因子包含4個等級(分別對應0~ 3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
3.2 臨床療效
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定。痊愈:睡眠時間及質量恢復正常,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睡眠時間及睡眠質量明顯好轉,夜間睡眠時間明顯增加,伴隨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睡眠時間及伴隨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3.3 兩組治療前后PSQI
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 PSQ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后2 組 PSQI 評分均明顯降低,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且治療組降低更明顯,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表明2組治療方法對患者的失眠狀態(tài)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治療組的改善作用優(yōu)于對照組。
3.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80%(32/40),治療組為90%(36/4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
4 體會
失眠是亞健康最突出的表現(xiàn)之一。中醫(yī)學認為,失眠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腎等,主要病因為七情所傷、氣血紊亂而致臟腑功能失調,其病機總屬營衛(wèi)失和、陰陽失調,因機體陰陽不能相交、陽不入陰而引發(fā)。故治療失眠重在調整臟腑陰陽平衡。大學生因學習過度緊張及負擔過重,長期睡眠無規(guī)律,日久陰陽失調、氣血虧虛而引發(fā)失眠。辨證多以心脾兩虛、肝郁化火、陰虛火旺證為主。臍療結合耳穴壓豆治療大學生亞健康失眠療效顯著,優(yōu)于單純耳穴壓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牟瑩瑩,張杰,李丹利,等.醫(yī)學生睡眠質量調查[J].護理研究,2014(01).
[2]王宵玲.高校醫(yī)學生亞健康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汕頭:汕頭大學,2015.
作者簡介:邢詩漫(2000—)女,黑龍江人,學歷:本科;周楊(2001—)男,安徽人,學歷:???。
通訊作者:張燕杰,女,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針灸治療臨床常見病。
(作者單位:山東協(xié)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