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禹 白俊生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西安 710075
隨著氣田開發(fā)時間的延長,某集氣站的氣井壓力、產量不斷下降,部分井口壓力太低,從而導致產出氣無法進入集輸系統(tǒng),這不但減少了氣田的收益,也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為達到穩(wěn)產并滿足外輸壓力的要求,盡可能地多采天然氣,勢必需要進行氣田增壓開采,需在集氣站內增設壓縮機增壓外輸。
該集氣站于2016年12月底投產,投產井建成產能8.3×104Nm3/d,運行2年后,該集氣站實際產量降為 4.3×104Nm3/d,實際外輸壓力難以滿足下游凈化廠5.3MPa的進站壓力需求。因此需要在站內增設一臺壓縮機,滿足下游用氣量及用氣壓力需求。根據(jù)氣井的無阻流量及經(jīng)驗配產,增加壓縮機后,頭兩年穩(wěn)產期,壓縮機增壓排氣量為8.3×104Nm3/d,將2.4 MPa的井口來氣增壓到5.7 MPa;隨著后期氣井壓力和氣量的衰減,壓縮機排氣量由穩(wěn)產期產量8.3×104Nm3/d,逐漸減小到0.5601×104Nm3/d(極限經(jīng)濟開采氣量),來氣壓力由2.4MPa衰減到0.66MPa(極限開采壓力),為滿足下游用氣要求,壓縮機排氣壓力應維持在5.7MPa。
天然氣集輸系統(tǒng)常用的壓縮機主要有離心式和往復式兩種。離心式壓縮機適用于排量大、流量穩(wěn)定的工況;往復式壓縮機適用于流量變化幅度較大,增壓壓比大的工況??紤]到隨著氣田開采時間的延長,氣井產量和壓力都是遞減的,壓縮機需要適應變化工況并穩(wěn)定運行。
由于現(xiàn)場電網(wǎng)變壓器容量不滿足壓縮機軸功率要求,考慮到站內自用天然氣可作為燃料氣,故采用燃氣發(fā)動機驅動壓縮機。
綜上考慮,最終決定集氣站內選用1臺整體橇裝式往復式壓縮機組,兩缸一級/兩級壓縮,燃氣發(fā)動機驅動并配有減速箱, 配套PLC 及電氣控制就地柜成套安裝在橇內。壓縮機主要技術參數(shù)見表1。
表1 燃氣驅壓縮機主要技術參數(shù)
初期,井口來氣壓力較高,壓比較低,一級壓縮即可滿足要求;后期,隨著時間的推移,井口來氣壓力降低,需求壓比越來越大,須兩級壓縮才能達到排氣壓力要求。同時為適應氣量減少,現(xiàn)場壓縮機應采取頂開吸氣閥+循環(huán)回流的流量調節(jié)方式。
該集氣站往復壓縮機采用D型2列兩缸設計,氣缸均為雙作用型式。
在進氣壓力為1.4~2.4MPa(G)時,壓縮機2個氣缸均作為一級氣缸,一級壓縮,排氣量為34565~83000 Nm3/d。
當進氣壓力小于1.4MPa(G)時,壓縮機切換為兩級壓縮,其中1個氣缸為一級氣缸,另1個氣缸的蓋側吸氣閥頂開,蓋側端當作平衡腔,軸側端為二級氣缸工作腔。當進氣壓力為1.4MPa(G)時的排氣量約為28260 Nm3/d,進氣壓力為0.66MPa(G)時,壓縮機排氣量約為12887Nm3/d。當來氣量繼續(xù)下降時可以通過壓縮機旁路調節(jié)流量并根據(jù)進氣壓力來控制回流量,保持進氣壓力穩(wěn)定,從而使壓縮機正常運行。壓縮機工藝氣流程見圖1。
圖1 壓縮機工藝氣流程
天然氣中含有H2S和CO2,壓縮機氣缸、活塞、氣閥等從材質、加工工藝上必須滿足抗H2S和CO2腐蝕的要求,以延長壓縮機使用壽命,減少檢修維護時間。
實施增壓生產后,進一步降低了管線和井口壓力,增大了地層與井口的壓差,明顯提高了氣井的產氣量。穩(wěn)產期產氣量由目前的4.3×104Nm3/d提高到氣井投產建成時的產量8.3×104Nm3/d,穩(wěn)產取得較好的效果,滿足下游用氣需求。
壓縮機選型配置上,壓縮機能力的核算按初期最大氣量來設計,但要考慮井口氣量逐年減少的情況,既要求壓縮機滿足前幾年大流量、低壓比的工況,也要滿足后期小流量、高壓比的工況。壓縮機采用D型2列兩缸設計,通過切換管線上8字盲板方向,改變氣路流向來實現(xiàn)一級壓縮流程改成兩級壓縮流程。為適應氣量減少,壓縮機應采取頂開吸氣閥+循環(huán)回流的流量調節(jié)方式。同時解決了高低載荷使用要求的矛盾。前期氣量大,壓縮機軸功率大,后期氣量減少,壓縮機所需驅動功率較小。燃氣發(fā)動機相比電動機有更好的驅動功率匹配效果,通過調節(jié)燃氣消耗量以及發(fā)動機的調速系統(tǒng),來適應壓縮機軸功率的變化,杜絕了“大馬拉小車”的能量浪費的情況。
綜上所述,對該集氣站設置的增壓壓縮機在選型、配置等方面的選擇是正確、合理的,對氣田穩(wěn)產起到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