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玉斌
三月二日,天氣不錯。
上午,接著讀書。讀完芬蘭兒童文學作家揚松《夏日書》之后,我把收在書架許久的一本書《搗蛋專家》看完了,作者瑪麗婭·格里佩是1974年“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對她以及她的作品我不太熟悉。今天看完《搗蛋專家》,印象特別好,文筆很高明。作家反其道而行之,把書中的“搗蛋專家”設(shè)定為一個大人,這個有點波西米亞風的女子不停給自己換名字,講著各種“歪理”,其實是一再打破生活中習見的刻板與僵硬。受到“搗蛋專家”的影響,男孩弗蘭斯反而一點點受感染、被激發(fā),有了自己的主意與主見,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這本兒童小說,可以當童話看,很浪漫,又不乏深刻。
有人這樣評價瑪麗婭·格里佩:她突出的寫作特點是對個人和人的獨特性的尊重,并擅長描繪兒童內(nèi)心那股混亂且無法理解的存在感。
《搗蛋專家》便有這樣的體現(xiàn),“混亂”與“存在感”。在火車上,阿姨讓弗蘭斯把青蛙給她,弗蘭斯一邊遞籃子,一邊糾正,“是烏龜?!薄八龖z憫地看了他一眼?!畡游锊挪辉诤跞藗冊趺捶Q呼它們呢,她說,‘只有老學究才喜歡較真?!薄痘疖嚿系钠嬗觥愤@一節(jié)相當好看。結(jié)尾是個大團圓,一切完美,但尾聲之前,調(diào)子卻有起有伏又有起,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讀完后,我順手翻了翻兒童文學研究者湯銳的《北歐兒童文學述略》,原來專有一章寫了瑪麗婭·格里佩,書中姓名譯為瑪麗亞·格萊普。之前讀這本書,會特別留意像林格倫、揚松(書上譯作揚森)、安徒生幾位,如今看來要重新讀一讀了。
這本《北歐兒童文學述略》初版于1999年,以當時的條件,能寫出來很不容易,文中許多譯名雖不是后來通行的譯名,但作者當時以先行之力做了相當多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北歐兒童文學,堪稱萬千星輝。
《搗蛋專家》屬于“國際安徒生獎獲獎作家作品”書系,讓我不禁想起“國際安徒生獎”再有不久便要揭曉,不知道受疫情影響,今年會不會延期?今年入圍獎項的作家作品譯為中文的不多,意外的是“豆瓣讀書”中有一位法國入圍作家舊日的作品,是她寫給孩子談閱讀的書,書名叫《讀書,我們才不樂意》。這樣的書名,讓我一下來了興趣。敢用這樣的書名,一般必有玄機與妙處。這本出版于1999年的書,電子版封面十分模糊,看一下內(nèi)容簡介:
“我不喜歡讀書,我不想讀書了?!爆F(xiàn)在,不知有多少位少男少女發(fā)出了同樣的感慨,但是,為什么你們會不想讀書了呢?你是不喜歡讀書,還是不會讀書呢?《讀書,我們才不樂意》針對讀書過程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讀書的方法及意義做了解釋,啟示小讀者們,其實讀書并不像你們感覺的那么可怕,那么煩躁,記住,讀書,是你自己的事兒……
真是一本好書,對吧?帶著那個時代的純樸與率真,也有一些預示著新新人類即將登場的時髦與前衛(wèi)。讀完目錄,我確信這本1999年出版的寫給少男少女的閱讀指南,放在今天也沒有過時,雖然還沒閱讀,單從它的內(nèi)容與腔調(diào),我都覺得比起當下迷人雙眼的各種策略更有另一種精彩與價值。
寫記錄時,我給桌前的水仙拍了張照片,留個身影給這個春天吧。
透過水仙的葉子看過去,面前那一摞書的第一本是中華書局老版的《萬歷十五年》,老友張禹2000年9月從先鋒書店給我買到的。取出來,又讀了讀開頭一節(jié):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歷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升平,全年并無大事可敘,縱是氣候有點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間時疫流行,旱情延及山東,南直隸卻又因降雨過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這種小災(zāi)小患,以我國幅員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釀成大災(zāi),也就無關(guān)宏旨??傊?,在歷史上,萬歷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這個開頭當然好得不得了。天下大勢,舉重若輕,平鋪直敘,波瀾壯闊。作家李方說,這一節(jié)是好的漢語寫作的標本。今天我們知道,“萬歷丁亥年的年鑒,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可是,在起初的“平平淡淡”里,誰能預料到這樣的舞臺轉(zhuǎn)眼坍塌呢?猶記去年某個季節(jié),真的是熱鬧非凡,大家對未來充滿了無盡的希望和想象,然而不過匆匆數(shù)月,會有這樣一場防“疫”大戰(zhàn)。我們不能前往眾多“最美逆行者”奮斗的戰(zhàn)場,只好以書為伴,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做好自己的事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