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玲
前陣子剛剛讀了一本書——《蘇北少年“堂吉訶德”》,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畢飛宇。對他的這本書,他有一個樸素又真誠的希望:少年讀了這本書之后,能夠了解父母的小時候;成人看過之后,可以重溫自己的童年,喚醒自己童年的回憶。
正如作家所希望的,在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不斷看到自己的童年,有許多早已經(jīng)記不起的時光片段,在讀到那些文字的時候,也一下子如洪水般噴涌而出。那些再也回不去的過去,貧窮卻美好。
一、喚醒的回憶
這本書中的第一章“衣食住行”,作者寫到了褲子上的補丁、筆直的褲線、玉米秸稈、草房子、手電筒,這些物件使我想起了曾經(jīng)走過的歲月。
那時候,家里很窮,沒有錢買新衣服,只能老大穿完老二穿。一件新衣服,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我很幸運,因為我是老大,媽媽又會做衣服,一件大人的舊衣服,在媽媽的手里,幾天的工夫就會變成一件給我們小孩穿的新衣服,而且樣子還很漂亮,所以我總是能穿新衣。妹妹就只有撿我穿過的份了,記得她六七歲的時候,有一件衣服,補了又補,真是補丁摞著補丁,可是她就喜歡穿那件衣服,讓她換掉也不換,直到穿不進去為止。依稀還記得那件衣服的顏色是工裝藍色,已經(jīng)洗得發(fā)白,唯有那一塊又一塊補丁,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上面。
那時候窮啊,北方是沒有甘蔗的,一到秋天扒玉米的時候,我們就會找還沒有干枯的玉米秸稈,真的如作家寫的那樣,挨著個用牙咬,覺得哪根甜,就把哪根砍斷,休息的時候嚼上一根這樣的甜稈(我們的土話),那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第二章“玩過的東西”中,爬樹,掏鳥窩,看天空的云彩,捉蜻蜓……這些在我的記憶里曾是疑惑,曾是遐想。
當(dāng)讀到“爬樹”的時候,我簡直驚呆了,小時候一直認(rèn)為這是個謎,男孩子們是怎么做到徒手爬到光溜溜的樹干上去的呢?有的甚至能爬到光滑的電線桿上去,這個謎團一直藏在我的心中,直到讀了這段文字,才知究竟:
爬樹最難克服的還是樹干那個部分,它們可不是腳丫,不開叉的,這樣一來樹干就沒有“把手”了。我們的辦法是“蛙爬”。“蛙爬”這個詞是我發(fā)明出來的,簡單地說,像青蛙“蛙泳”那樣往上爬——先趴在樹上,胳膊抱緊了,兩只腳對稱地踩在粗糙的樹皮上,用力夾穩(wěn),一發(fā)力,身軀就躥上去了,同時,胳膊往上挪,再抱住。以此類推。
還有看天空的云彩,作者描述的這樣一個場景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一群本來在田野里橫沖直撞的男孩子,此時卻安靜地坐在石橋的沿上,整齊的一排,小腿都耷拉著,小腦袋瓜一色地仰起來看著天邊,唯一的動作可能就是手臂在揮舞,爭論的話題永遠都是云彩變換的形狀,也可能因為意見不合打了起來,這不就是過去農(nóng)村少年該有的樣子嗎?充滿幻想,貪玩,好斗。
看云彩變化,也是我和妹妹經(jīng)常做的事情,有時候盯著天空好久好久,看著云彩在蔚藍的天空不停地變換著形狀,和妹妹一起編織著各種各樣的童話。我們幻想著天空中真的有仙女,幻想著織女姐姐真的能落入凡間。
在其余幾章中對豬生寶寶的描寫,小豬吃奶的情景,殺豬的場景,牛耕田的場景,“打孩子”的場景,“葬禮”的場景,等等,都喚起了我很多很多的回憶,是那么親切又是那么遙遠。
在遠去的童年里,那一幕又一幕,都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雖然本已模糊,甚至忘記。
二、少年形象——淘氣而又睿智
作家畢飛宇的童年在書中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豐富多彩。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滿世界撒歡、到處淘氣、無拘無束的農(nóng)村男孩子形象。
到河里游泳;穿著補丁摞補丁衣服的少年,口袋里永遠裝著一副彈弓;到玉米地里偷“甘蔗”,砍倒了很多正生長旺盛的玉米秸稈,惹得大人們罵街;往城里來農(nóng)村串門的孩子兜里塞“螞蟥”;捕捉紅蜻蜓;在操場上用鍬寫自己父親的名字;為了撿冰塊掉入水中;欺負(fù)啞巴而被啞巴砍破了頭,等等,這些經(jīng)歷勾畫出一個淘氣的少年。
在“水上行路”中作者寫道,他小時候自己一個人把一條裝滿了稻谷的水泥船從很遠的地方撐回到打谷場,按照作者的身高和體重是無法完成的,但是他做到了,原因是作者掌握了控制的方法,借助巨大的慣性,再加上自己的力量,保持船一直不停地往前行駛,就能做到了。
在勞動中琢磨勞動技巧,這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的,所以我說他是睿智的。后來還因為這悟出道理,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學(xué)會耐心等待。
三、回不去的美好
在作者的描述中,有這么一段:
所謂戰(zhàn)爭,就是孩子們用蒲葦棒去攻擊敵人的腦袋。因為絨毛太軟了,你的腦袋在受到蒲葦棒的攻擊之后,不僅不會受傷,甚至也不怎么疼。然而,由于蒲葦棒被曬得很干,所有的絨毛都是干的,輕的,只要輕輕一碰,那些絨毛就如同炸彈一般,炸開了……“彈片”白花花的,軟綿綿的,慢鏡頭一樣,宛如大雪的局部……暴風(fēng)強化了爆炸的效果,驚天動地……十幾個,幾十個男孩一起投入到戰(zhàn)爭中來了,大爆炸接連不斷,無聲無息……
這樣的場面不用說,都是歡樂的。孩子們成了戰(zhàn)士,在幻想的世界里勇往直前,無拘無束,歡聲笑語。
是的,永遠回不去的童年,讀完以后,我合上這本書,卻又忍不住翻開,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情景浮現(xiàn)于眼前,也許這本《蘇北少年“堂吉訶德”》值得用一生去珍藏,因為我也曾是那樣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不時翻開,就會遇到自己最真摯的童年,充滿幻想,充滿快樂,充滿無盡的向往……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第二實驗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