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往深水埗大南街盡是老招牌,現(xiàn)在已經(jīng)所剩無幾。隋彪攝
Wikimedia CC圖
香港常見的招牌字體以北魏體最盛行,原因離不開書法家區(qū)建公的功勞。他所寫的北魏體除了粗身、有氣勢,十分符合香港的招牌環(huán)境外,也因為他和香港上流社會的人較為熟悉,很多大商店都找他題字。
香港招牌最繁盛和夸張的時代,一定是上世紀(jì)80年代。那時各式各樣的招牌搶走了維多利亞港的風(fēng)頭,手寫的招牌在各家門前百花齊放。當(dāng)中最華麗及搶眼的,當(dāng)然是霓虹燈招牌。
招牌制作人李健明在《你看港街招牌》一書中寫道:“霓虹燈招牌象征的是消費文化,常見于資本雄厚的大商店,例如銀行、金鋪、酒樓、百貨公司等。”除了霓虹燈,“視覺圖形與文字結(jié)合的看板”還有很多令人贊嘆的玩法,例如手畫的圖案招牌、水磨石招牌、木版雕刻等。但最簡單直接的,始終是從字體下手。
有幸能采訪耀華制作室接班人李健明。他說,香港街道與樓宇這般密集,加上一個個因位置狹窄而堆砌的小門面商店,造就了香港招牌的幾個特色:奪人目光的“白底紅字”、十分粗身的毛筆字款、不輸氣勢的老實字體。在以往的香港,走在深水埗的大南街、上環(huán)的永樂街(即俗稱的海味街)或旺角的彌敦道,抬頭就能看到寫上北魏體、楷書、隸書的招牌。
可以這么說,字體對香港招牌文化的形成居功至偉,成本和美術(shù)根底是主要原因,也多虧了那一批活躍的“寫字佬”。
1耀華制作室的招牌字。 2李健明為我們介紹制作招牌常用的各種字體。圖1&2均為陳彥棋攝
到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招牌行業(yè)開始引入電腦。大家都說科技改變世界,其實也改變了招牌,“寫字佬”和“招牌佬”始終要向新技術(shù)低頭:電腦帶著字體庫進入招牌行業(yè),有條件的“招牌佬”只要肯花錢買割膠片機,或到后來引入鐳射機,根本用不著“寫字佬”,小本經(jīng)營的“招牌佬”也沒法跟機器競爭。從成本和生產(chǎn)方面考慮,機器化才是明智的選擇。李健明說:“我以前多么渴望在招牌上能印張照片,做不到:現(xiàn)在我拍完印上去十分容易。多了照片,功能就多了。”
科技改變了招牌,同時也改變了看招牌的人。單單“奪目和搶眼”,已經(jīng)不再足夠。以前的招牌行業(yè),除了成本和難度的問題,也考慮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很直白,所以制作出來的成品盡可能簡單和直接:但現(xiàn)在這些要求已成為了基本,人們追求進一步的視覺享受,因此招牌和廣告的內(nèi)容也變得更豐富精彩。
幾款風(fēng)靡了數(shù)十年的字體開始被大叫“下架”,它們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大家不想再看到?;蛘哒f,人們更想看到其它形式,如:燈箱、大型噴畫、街頭大屏幕……這些更炫更酷的廣告方式,搶占了手寫招牌原有的生存空間。2017年銅鑼灣崇光百貨門外豎起號稱全亞太區(qū)最大的戶外電視屏,強而有力地象征香港招牌文化進入新時代,一個更紛繁多變的時代。
?3大型噴畫的興起,取代了手寫招牌。攝圖網(wǎng)
那么,舊招牌是否沒落了呢?借李健明的話:“是的,但如果把招牌字體用在LED燈及白底紅字膠片上,效果會大大不同,我現(xiàn)在就是在做這件事情。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保護了它?是的。只要你覺得它好看,它就有存在的價值。但是如果沒有存在價值,比如制作太復(fù)雜,成本太高,還有很多商店可能一兩年就倒閉,那么花心思做太復(fù)雜的招牌有什么意義和價值?像以前水磨石的招牌的確十分好看,但制作時間要半個月至一個月,價格也昂貴,用一兩年就拆了。你要看它的價值是否有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存在的空間讓它去發(fā)揮?!?/p>
在我看來,科技并沒有使傳統(tǒng)文化沒落,也不會影響有價值的文化繼續(xù)存在。李健明將父親好友李漢的手寫字體電腦化,讓招牌文字以不落伍及合乎成本的方式保存下來,并且方便應(yīng)用,這才是有機的傳承方式。
說了這么多招牌文化的存在形式,其實最想表達的是形式并不重要,有價值的一定會留下來。以香港招牌來說,手寫字體的時代已經(jīng)結(jié)束:而最重要的是,無論現(xiàn)在或是過去,香港“招牌佬”都秉持做好招牌的精神,這才是香港引以為傲的文化。
圖4街頭大屏幕可以播放影片,讓行人接觸到更豐富的信息。圖為中環(huán)的環(huán)球大廈。陳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