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zhì)教育成為了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促進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選擇科學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增強信心,使學生能在未來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鑒于此,文章結(jié)合筆者多年工作經(jīng)驗,對談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注意什么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意事項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重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并不是一味追求教學進度,這主要是由于一味追求教學進度非常容易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下降。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而語文學科則是小學各個學科中的基礎,通過打好語文基礎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其他學科,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成為值得教師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用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力求做到和其他學科進行緊密的配合,以便教學取得實效性;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多采取一些課外語文活動,使語文知識和其他專業(yè)知識能夠有效地結(jié)合在一起。在學習訓練當中,要結(jié)合人文、科學、自然景觀、社會交際等相關(guān)學科給予情景再現(xiàn),即營造一種可以讓學生隨意發(fā)揮、自由敘述的空間,進一步增強他們和別人交流的能力,使得他們的適應能力進一步提高,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當中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語文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guān)系,積極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語文學習的實用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忽略學生基礎
從我國開始實施新課改后,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進而忽視了學生語文基礎,特別是在各種競賽課程以及教研課當中,教師下意識忽略了學生對于基礎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包括是否認識了解生字詞的含義,是否可以理解句子內(nèi)涵等,教師不顧學生對于課文具體內(nèi)容掌握程度,急于引導學生思考,總結(jié)文章中心思想,并積極表達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
(二)教師觀念落后
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并未及時轉(zhuǎn)變教學觀念,也沒有對教學方案進行優(yōu)化調(diào)整,在課上只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忽視了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長期被動的學習形式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教學氛圍沉悶壓抑、教學效果不佳。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習,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教材內(nèi)容,還抑制了學生的自主思考。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分析
(一)語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學生是否能學好語文,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是否高效會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語文是每個學生日后工作的基礎,因而語文教育應該面向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好語文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的學生中哪怕有一個人沒有學好語文,都是我們教師的失職。但在過去的應試教育形式下,確實有這樣一些教師,他們有的無視學生語文基礎的差異,“一刀切”地用高標準去要求所有學生,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放棄所謂的“差生”,對少數(shù)“尖子生”偏愛有加,冷落了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學生。他們只是關(guān)注全班學生有多少“上線生”,有多少學生在這樣或那樣的語文大賽中獲獎,這都是不足取的,因為這種教學態(tài)度沒有民主氣息,與素質(zhì)教育背道而馳。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尤其要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的影響,并針對學生間的差異進行多層次的引導,以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對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二)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小學生年齡偏小,很多時候不能很好地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導致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不知如何請求教師幫助。教師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問題,也就無法優(yōu)化教學方案,保證教學內(nèi)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結(jié)合實際情況及時改進教學,確保教學順利推進,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要注意方式,盡量采用輕松愉快的方式進行,不要讓學生感到壓力;在開展教學時,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實施分層教學,使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為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融合課外教學資源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建立應適當?shù)娜诤险n外教學資源。由于小學語文教學教材的內(nèi)容和知識是有限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做到“由點到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尤其是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這是遠遠不夠的。小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體現(xiàn)的不是“深度”而是“廣度”,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僅限于教材的內(nèi)容,而要適當?shù)厝谌胝n外的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彌補教材中的空缺,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比如,教師在教學生《海底世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海底世界中的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豐富學生的視覺,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海洋生物的物種和生活習性,進而讓學生體會海底世界的魅力所在。
(四)樹立正確評價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慕虒W評價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語文學科由于其鮮明的學科特色,即使在小學生的認識心理、思想發(fā)育還不成熟的情況下,仍然會對他們的認知方式、人格品質(zhì)產(chǎn)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念,即以人為本,注重通過教學評價來發(fā)展小學生的個性,尊重小學生的人格、想法,通過科學、客觀的教學評價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有效教學的意義重大,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抓好學生課前預習、創(chuàng)新課堂提問方式、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結(jié)合生活實際教學、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明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華少年,2018(21):65.
[2]劉宏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課外語文,2018(12):44.
[3]張小慧.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有效性研究[J].考試周刊,2017(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