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勛華
摘 要:根據兒童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規(guī)律,讓兒童充分領略到大自然賦予的美感,逐步地認識社會生活。一、擁抱大自然——引領學生輕松學習。二、選取特定場景——潛心啟迪學生智慧。三、課堂拓展延伸——著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
關鍵詞:引領;啟迪;培養(yǎng)
引言:
大自然和諧而美麗,通過引導兒童與大自然的接觸,引導他們由近及遠、由表及里地漸次地認識周圍世界,讓兒童充分領略到大自然賦予的美感,逐步地認識社會生活,啟迪了智慧,培養(yǎng)了實踐能力,又加強了審美教育。
正文:
大自然和諧而美麗。根據兒童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規(guī)律,在實驗班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注重兒童與大自然的接觸,從求近、求美、求寬的角度去優(yōu)選周圍世界的生動場景,引導他們由近及遠、由表及里地漸次地認識周圍世界,讓兒童充分領略到大自然賦予的美感,逐步地認識社會生活。兒童智慧的火花在其間被點燃,對周圍世界表象的豐富的感知,啟迪了智慧,培養(yǎng)了實踐能力,又加強了審美教育。
一、擁抱大自然——引領學生輕松學習。
周圍世界是一個相對的空間,一個由大自然和社會構成的光怪陸離的天地。其中大自然以它特有的風姿,無與倫比的美感,成為對兒童特別富有魅力的場景。但大自然不宜一覽無余地呈現(xiàn)在孩子面前,必須漸次地在兒童眼前揭開它的面紗。
對于校門口的小河來說,怎么經常帶學生去,而又不至重復,只有逐一地漸次地進行。一年級開學后,教師把學生帶到學校前面的吉利河邊,幫助他們認識“這是一條小河”、“一條彎彎的小河”、“河上”“有一座橋”、“河兩岸”“有樹”、“有莊稼”,讓兒童認識小河的形體,空間位置及岸邊的主要景物;讓學生坐在小河邊靜靜地聽著小河水嘩嘩地向前流去,看著魚兒悠閑地在水中游著,小鴨子也在水中嘎嘎地叫著;再利用河兩岸的樹木、河上的鴨子,讓兒童進行現(xiàn)場數(shù)學游戲,為數(shù)與形的教學做了必要的而且是帶有感情色彩的鋪墊。然后讓學生從河上的景物猜想河底還會有什么。于是,小蚌蛤、小魚、小石子、小螺螄、小烏龜,一下子閃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小魚巧遇小蝦”的故事,“烏龜與螺螄比賽跑”的童話就在這詩一般的小河邊,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誕生了。一篇“彎彎的小河,穿過石橋,饒過田野,嘩嘩地向遠方流去”的帶有八個生詞的小文,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竟然輕而易舉地學會了,這些詞語帶著鮮明的色彩與音響進入了學生的意識,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視覺記憶。倘若不在小河旁,不通過感官認識小河,文中的“石橋”、“田野”、“遠方”以及動詞“穿”、“繞”、“流”該費多大的勁向學生講解,就是講了,學生還可能不知所云。
這充分證明,只有第一信號系統(tǒng)提供“資源”,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語言思維發(fā)展才有基礎?;A豐厚,發(fā)展必迅速。在這小河邊再進行《小河上滾水橋的不平常經歷》、《我們沿著小河走》、《小河邊的青蛙音樂會》、《小蝌蚪到哪里去了》、《小河邊的蘆葦叢里》、《小河結冰了》、《小河畔的野花》的認識,僅從某個小角落,兒童就可以去感受周圍自然的美、趣、情。其他的許多場景也都如此漸次地進行,大自然的美貌在兒童的心靈上就永遠是新鮮的,富有誘惑力的,兒童對大自然的感情,也在這有意無意間日積月累地積累起來。
二、選取特定場景——潛心啟迪學生智慧
周圍世界的某一場景雖然是廣闊天地的一隅,但此物與彼物,甲現(xiàn)象與乙現(xiàn)象的變化,及因與果的相互關系都可以激起兒童的思考。面對具體情境,感覺真切,思維就有了材料,推理就易于找到依據。這對學齡期兒童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發(fā)展更為合適。
三年級進行《野花冠軍》的情境作文時,由于學生親眼看到了滿山遍野那爛漫的野花,又聞到了那濃艷的或淡淡的花香,進入了花的世界。鮮明的形象,使感覺獲得豐富的源泉,思維活動積極展開,他們提出“野花比賽,誰作裁判?”又是他們自己做主:“請蝴蝶和蜜蜂作裁判?!痹谔镆吧?,學生們像一群小鳥嘰嘰喳喳、歡快地討論開來,各說各的理由以證明自己的觀察?!耙盎ū榈囟际?,她與小草一樣,生命力是頑強的——野火是不會燒盡的?!庇械膶W生甚至在抒情言志?!耙盎ū荣悺弊兂闪撕⒆铀季S能力、想象能力、運用語言本領的比賽。
自然山水和山間的風雨是陶冶品性、砥礪性格的好“資源”,生長于原野上的花草樹木可以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欣賞的眼光,斑斕的自然界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天晴時站在家鄉(xiāng)磊石山的磊石崮上可以眺望大海,聆聽障日山上那美妙的傳說可以讓學生回味無窮,看到上溝村的山鳥多得出奇,爛漫的山花印記在學生心靈中的都是一幅幅美麗畫卷。這樣的生活化大課堂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又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
三、課堂拓展延伸——著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周圍世界源源不斷的思維“材料”是課堂教學取之不盡的源泉,并隨著視野的拓寬,思維的領域也日益擴大?!爸車澜纭笔箖和趯W習的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審美的樂趣、認識的樂趣、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自我需求的活動。我們在實驗班教學中,生活化大課堂拓展延伸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延伸型。延伸型就是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針對某一問題加以延伸,并與社會生活、科技等相聯(lián)系,將某一知識延伸為課題進行生動有趣的探究,從而打開學生融會貫通的學習之門。例如在語文學習中對一些長期形成的習慣性說法,象“人定勝天”、“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出污泥而不染”等,可從環(huán)境角度出發(fā),辨證地理解其含義,聯(lián)系生活并廣泛收集資料(論據),以撰寫“駁論文”的形式去有理有據地揭示現(xiàn)實生活中對其存在的一些片面理解等等。二是課題型。如在社會科學習中,針對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狀況(河流、街道、土地、大氣污染等)、水土流失等問題可立為小研究課題。在調查“水污染”狀況時有的學生搜集到:有關專家呼吁,環(huán)境繼續(xù)污染下去,體內重金屬倍增的青蛙會由千百年來的溫馴而變得兇惡、殘忍,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科學預言,小學生們以“保衛(wèi)母親河,保護青蛙”為己任,以“小學者”的姿態(tài)研究家鄉(xiāng)水污染狀況,并有組織地向社會宣傳、向家長宣傳。三是聯(lián)想型。包括通過研究對某一特定問題的獨到見解,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主動思考,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想出最多的想法,積極參與,將各自的想法進行討論、簡評。如:以“地膜覆蓋”一詞進行快速聯(lián)想,當聯(lián)想到“若連續(xù)使用地膜覆蓋若干年后,土地將連草都不能生長,你的看法如何?”時,有的說,用一種可分解的特殊肥料制成地膜,等到地溫升高完全不需地膜時再化解入土或分解為無害滅蟲劑,問題就解決了;有的說,發(fā)明一種降解能力極強的地膜,當莊稼收獲時自然分解成有機肥,問題就解決了;有的說,發(fā)明一種能耐用若干年的地膜,當莊稼收獲時再完整取下以備來年再用,問題也就解決了。聯(lián)想型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的思維的敏捷性,提高聯(lián)想能力和判斷能力。四是藝術創(chuàng)造型。主要在藝術課教學中進行。如:在標本采集與制作中,鼓勵學生充分想象,大膽創(chuàng)造,啟發(fā)學生根據標本的紋理、肌理與形狀特征,對各種標本進行巧妙地加工、取舍和拼貼,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標本藝術”。這些學習成果有學生自己干的,也有與他人合作的,他們忙在其中,樂在其中。
在以“生活化大課堂”的學習中,孩子們既分工,又合作;既動腦,又動手;既發(fā)現(xiàn)又創(chuàng)造;既廣泛收集信息,又獨自處理信息;既從生活中提出問題,又綜合運用所學的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主體意識,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