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桂萍
校門口,昏黃的路燈下,一輛架著烤爐的小推車靜靜地等候著下課的同學。
小推車的主人是一位賣烤紅薯的阿姨,她年齡五十上下,個子不高,身材微胖,穿著褐色帶白花棉襖,圍著一條紅色針織毛線圍巾。沒顧客的時候,阿姨常常兩手插在棉襖兜里,身子斜靠著小推車,望著從校門走出來的學生。
阿姨吃得苦,每天晚上都出攤。我們晚上十點下晚自習,每次走出校門,都看到她在老地方等著我們?!熬葡悴慌孪镒由睢?,阿姨賣烤紅薯從不吆喝,人往那一站,小推車在那一擺,同學們就蜂擁而至!爐子里的紅薯,大的,小的,長的,短的,形狀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好吃。阿姨烤紅薯常用小火,慢慢烘烤。這樣雖然耗時,但烤出來的紅薯外焦里嫩,果肉飽滿,黃黃的,糯糯的,香味撲鼻。剛下晚自習的我們,肚子饑餓,身上寒冷,烤紅薯簡直成了我們的救星。掰開紅薯,一陣熱氣升騰上來,帶著一股誘人的甜香,用力吹幾口,我們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一會兒,一個烤紅薯就被風卷殘云吃了個精光。腸胃充實了,身上暖和了,長時間學習導致的疲乏就消除了一大半。
令人稱道的不僅是阿姨的手藝,還有她誠信友善的品質(zhì)。她從不以次充好,從不缺斤短兩;價格合適,童叟無欺。雖然攤子不大,還有點簡陋,但阿姨的生意一直紅紅火火。
有時,阿姨也嘴饞,沒顧客的時候她會從爐子里挑出一只個頭小的烤紅薯,剝開焦脆的外皮,一小口一小口地咬著,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阿姨沒有什么文化,卻能緊跟時代潮流:在小攤上貼了兩張收款碼,一張支付寶的,一張微信的,現(xiàn)金支付和電子支付兩不誤。
阿姨以賣烤紅薯為業(yè),她冬春不歇,寒暑不輟,風雨無阻,即便是在別人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時她也準時出現(xiàn)在校門口,十幾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我想,阿姨之所以愿意吃這個苦,能堅持如此之久,一定是因為對子女有著深深的愛,心中懷揣著對家庭沉甸甸的責任,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輛小推車,載著的不僅是烤爐和紅薯,更是一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一個小烤爐,烤出的不僅是美味的紅薯,還有感人的誠信與執(zhí)著!一個普通的烤紅薯,讓我們看到了阿姨身上洋溢著的真、善、美,感受到了她對未來幸福生活的無限向往!
悠悠紅薯香,漫漫幸福路!
【簡評】作者從身邊取材,寫出了賣烤紅薯的阿姨身上所蘊含的真、善、美。具體敘寫時,從表象深入本質(zhì),由個性寫出共性,符合人的認知心理特點。本文語言最大的特點是長短句互補、正散句結(jié)合,既節(jié)奏明快又舒緩自如,讀來朗朗上口,顯示了作者純熟的語言駕馭能力。結(jié)尾呼應標題,使得文章結(jié)構(gòu)渾然一體,同時也給人韻味悠長之感。(指導教師:曾常志)
【他山之玉】
戴車匠起得很早。在別家店鋪才卸下鋪板的時候,戴車匠已經(jīng)吃了早飯,選好了材料,看看圖樣,坐到車床的坐板上了。一個人走進他的作坊,是叫人感動的。他這就和這張床子成了一體,一刻不停地做起活來了??吹酱鬈嚱匙诖沧由?,讓人想起古人說的“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中國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懶做的工匠,大概沒有,有也很少。
車匠用的木料都是堅實細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紅木,黃楊,棗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車匠踩動踏板,執(zhí)刀就料,旋刀輕輕地吟叫著,吐出細細的木花。木花如書帶草,如韭菜葉,如番瓜瓤,有白的、淺黃的、粉紅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車匠的腳上,很好看。住在這條街上的孩子多愛上戴車匠家看戴車匠做活,一個一個,小傻子似的,聚精會神,一看看半天。
——汪曾祺《戴車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