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偉平
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xiàn)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shù)字資源。因其具有用時短、內容精、易傳播的優(yōu)勢,已然成為當下中小學線上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成為線下教學重要的輔助形式。尤其在“停課不停學”階段,全國各地的小學科學教研團隊陸續(xù)開發(fā)制作了大量與教材配套的各年級微課,并通過各種平臺推送,為非常時期的線上教學做出了貢獻。
以“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學”微信平臺推送的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的微課為例,多由“實踐探索活動”“知識點講解”“作業(yè)和講評”三個板塊組成,總時長控制在15分鐘內。綜觀這些優(yōu)秀微課,都是以生為本,在正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精心制作的,充分體現(xiàn)了微課制作的“六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學生在探索活動過程中習得知識,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事實或者實驗現(xiàn)象做出推斷,得出結論。但是在微課教學中,知識呈現(xiàn)要保證準確性,考慮問題要更全面。例如,《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一課要讓學生了解物體的運動形式,教材提供了一個打臺球的例子。這個例子非常生活化,學生也很熟悉。通常情況下,臺球的運動路線是直線,但如果打球的人水平很高,臺球是可以出現(xiàn)曲線運動的。由于線下教學很難呈現(xiàn)臺球的曲線運動,教師會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直觀經(jīng)驗來教學。如果學生統(tǒng)一認為打臺球是直線運動,往往就會認可這個結論,而不提及曲線運動。這樣的知識呈現(xiàn)不夠準確,也是教材不夠嚴謹?shù)捏w現(xiàn)。在制作微課時,教師則可以很輕松地制作出兩種臺球運動路線的視頻,并利用微課視頻演示的優(yōu)勢,直觀呈現(xiàn)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見圖1)。教師在播放視頻時,同步進行講解:臺球的運動路線可能是直線,也可能是曲線。這樣的微課,既彌補了教材的瑕疵,豐富了學生的經(jīng)驗認知,又保證了知識的準確性。
圖1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中的臺球運動路線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這一課,要讓學生認識到物體在斜面上可能存在滾動、靜止不動、滑動這三種情況。教材配圖呈現(xiàn)三個畫面,分別是小朋友在滑梯上滑動、大石頭從山坡高處滾落下來、輪椅停在斜坡上。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覺得部分內容與學生日常所見不相符。因為在生活中,學生看到斜坡上的石頭大多是靜止不動的,甚至可能會看到很大的一塊石頭在斜坡上搖搖欲墜,卻沒有掉下來;輪椅從斜坡下行時,往往無須借助外力就能自行滾動。于是,在微課制作時,教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對教材圖示內容做了適當調整(見圖2),使學生更容易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物體運動的三種形式。
圖2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范例調整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一課要求學生搭建一個方便穩(wěn)固的斜面。在線下課堂中,教師或許可以拿出材料,讓學生進行嘗試,然后再交流經(jīng)驗。但是在微課教學中,單向輸出的方式容易造成師生間缺乏互動,所以教師更應關注微課實驗演示操作的方法指導。微課教學中的方法指導主要是提供一種思路。例如,教師示范在斜面上畫一條線,讓學生明白:每次實驗時必須以這條線為基準,統(tǒng)一斜面擱置在牛奶盒上的位置。雖然學生的注意力依舊聚焦在搭好斜面上,但是這種實驗方法的教學蘊含著變量控制方法的應用,學生運用教師示范的方法操作后,能夠建構起實驗條件要統(tǒng)一的概念,就可以彌補在線微課教學缺少互動的不足。
圖3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方法指導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一課的拓展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觀察同一個物體放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物體運動的速度會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微課技術可以將物體放置在不同斜面上,通過動圖演示,讓物體運動起來。微課制作的第一稿,斜面一端的支撐物從3個牛奶盒直接增加到6個。因為斜面坡度增加顯著,物體運動速度迅速提高,所以實驗結果明顯。但缺少漸進性的實踐探索過程,使學生少了思考和樂趣。于是,教師對微課做出改進,將作為支撐物的牛奶盒從6個減少到4個,可又發(fā)現(xiàn)物體運動速度的改變與3個牛奶盒相比并不明顯。最后,教師決定,將牛奶盒數(shù)量從3個增加到4個,再到5個,直至6個,一點一點增高斜面的坡度。學生在漸進性的實驗中,觀察到物體的運動速度會隨著坡度的變化慢慢發(fā)生改變,理解了“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是會發(fā)生改變的”概念,為學習下一課《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奠定了認知基礎。
圖4 《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拓展實驗
梳理知識點有利于學生建構科學知識結構。在制作微課時,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來整理、呈現(xiàn)知識結構。如學完了“物體的運動”單元,教師引導學生從“相同距離比時間”“相同時間比距離”兩個維度對物體運動的快慢進行概念梳理,并繪制思維導圖(見圖5):把兩種比較方法排列在一起,同時寫上注意點;在相同距離比較運動時間時要多測幾次,減少誤差;在相同時間比較運動距離時要同時開始,同時停止。思維導圖把兩種方法對應排列在一起,將單元知識體系的邏輯性以可視化方式直觀呈現(xiàn),便于學生理解、記憶、鞏固所學知識。
圖5 “物體的運動”單元思維導圖
學以致用才能證明學生真正掌握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作業(yè)是檢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設計和講評作業(yè)時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關注知識的應用性,檢驗、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圖6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一課的作業(yè)設計,旨在檢驗學生分辨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能力。對于三年級學生而言,小球在桌面上的運動路線比較容易判斷,但小球滾出桌面后的運動路線就難以判斷,需要學生基于觀察實驗做出推斷。因此,在作業(yè)講評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將實驗演示視頻以慢動作的方式呈現(xiàn),讓小球滾出桌面后的運動呈現(xiàn)出一個拖影的效果,讓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小球的平拋曲線,從而突破難點,得出正確的結論。
圖6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作業(yè)設計
制作一節(jié)優(yōu)秀的微課,需要教師反復地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基于學生能力水平,做好下水實驗,關注探究細節(jié),把握好“六要”。在此基礎上,再去考慮一些制作的技巧,比如增加動圖、彈幕,剪輯音頻和視頻,美化圖片等。教學中呈現(xiàn)這樣高質量的小學科學微課,才能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提升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