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鋼,趙國才,逯紅果,李化坤,李道乾
(山東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256100)
鎳基高溫合金主要以金屬鎳為基體,配合金屬Cr、W、Mo、Nb等元素,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抗氧化性和抗蠕變性能等,廣泛應(yīng)用于航空航天、燃氣輪機和火力發(fā)電裝置[1]。近年來,隨著航空航天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合金中微量有害雜質(zhì)元素和氣體含量要求越來越嚴(yán)格。鎳基高溫合金中微量有害雜質(zhì)元素主要為Pb、Bi、Sn、Ag、Se等,氣體主要為O、N和H元素[2-3]。在高真空和高溫下,微量有害雜質(zhì)元素能夠快速揮發(fā),而氧、氮元素由于其易與金屬元素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生成氧氮化合物,故難以去除。已知氧在高溫合金中主要以氧化物夾雜的形式存在,而氧化物夾雜通常是疲勞裂紋的萌生地及擴展通道,從而影響高溫合金的蠕變和持久強度等性能[4-5]。氮主要以TiN的形式存在,粗大的初生TiN夾雜在后續(xù)的工藝中很難進行消除,進而嚴(yán)重影響材料力學(xué)性能[6]。如何進一步降低合金中的氧氮含量,一直是專家研究的重點。目前,熔煉鑄造高溫合金主要采用真空感應(yīng)爐,其生產(chǎn)工序主要分為熔化期、精煉期、合金化期,不同時期對脫除合金中的氣體含量作用不同。現(xiàn)對熔煉過程中的各工序進行探究,以對后續(xù)工作者提供參考價值和研究方向。
本試驗方法采用型號ZGJL0.5-100-2.5真空感應(yīng)爐熔煉鎳基高溫合金材料K417G(化學(xué)成分見表1)。熔煉用原材料符合航標(biāo)HB/Z 131鑄造高溫合金選用原材料技術(shù)要求。原材料送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進行檢測,氧氮氣體含量值見表2。熔煉過程中,每隔一定時間,將鋼水注入金屬模中取樣。將試樣切削加工成4 mm×4 mm×40 mm圓柱試棒,在丙酮中進行超聲波清洗后,氧氮采用型號為ONH-P氧氮氫檢測儀進行檢測。采用型號為FEIApreo-S場發(fā)射高分辨掃描電鏡觀察顯微組織。
表1 合金化學(xué)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 %
表2 原材料中氧氮含量值(質(zhì)量分數(shù)) %
3.1 熔化期對氧氮含量的影響
熔化期氧含量由計算值0.078 1%減少為檢測值0.037 8%,氮含量由計算值0.070 7%減少為檢測值0.058 0%,氧含量減少52%,氮含量減少17%。原因在于,在原材料放料過程中,將部分脫氧劑碳放入坩堝底部,在原材料熔化過程中,溶解的氧在真空條件下易與爐料中的碳反應(yīng),生產(chǎn)一氧化碳氣泡去除氧元素,并加速氮往鋼液面擴散,減少氮含量;因此,熔化期對氧氮的脫除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脫除氧元素。
3.2 精煉溫度和時間對氧氮含量的影響
不同精煉溫度對K417G合金中氧氮含量曲線見圖1。可以看出,相同精煉時間內(nèi),精煉溫度越高,熔液中氧氮含量下降越快,隨著精煉時間的延長,氧氮含量下降速率減緩;精煉溫度低,氧氮含量趨于平緩時間越長。原因在于,精煉期主要作用是利用真空感應(yīng)爐高溫、高真空并配合脫氧劑碳降低鋼水中氣體含量。研究表明:精煉溫度越高,越容易降低鋼水中氧氮含量[5]。
圖1 不同精煉溫度K417G合金中氧氮含量
3.3 合金化期對氧氮含量的影響
圖2為采用二次加鋁對K417G中氧氮含量影響變化曲線。由表1可知,K417G合金含有5.2%的鋁,鋁在鎳基高溫合金中可以作為脫氧劑,將鋁采用多次加入的方式加入鋼水中。由圖2可知,第一次加鋁后,氧氮含量下降速率較快;第二次加鋁后,氧氮含量下降速率逐漸減緩,隨著時間的延長,氧氮含量趨于穩(wěn)定。原因在于,第一次加鋁后,鋁與氧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降低鋼水中氧元素。同時,研究表明:高溫環(huán)境下,有利于去除合金中的氮元素[3,7],鋁熔化是放熱反應(yīng),促進鋼水溫度升高,進一步降低鋼水中氮元素。第二次加鋁后,由于鋼水中氧氮含量較少,降低效果不是很明顯。
圖2 二次加鋁對K417G合金氧氮含量變化情況
3.4 氧氮元素存在形式
K417G合金顯微組織形貌見圖3。K417G合金中余氧、氮元素主要以Ti(C,N)的形成存在。已知,Ti(C,N)熔點約3 000 ℃,合金中一旦形成Ti(C,N)化合物,后續(xù)的熔煉工藝難以進行去除[6]。
圖3 K417G合金顯微組織形貌
4.1 鎳基高溫合金熔煉過程中,配合采用二次加碳、高溫精煉和二次加鋁熔煉工藝,能夠很好的去除鋼水的氧氮氣體元素。
4.2 鎳基合金K417G難以去除氧氮元素主要以Ti(C,N)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