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關鍵詞“主題意義”及其建構為核心,以認知心理學為理論依據(jù),闡釋了讀寫聯(lián)結的概念,結合多年來進行的高中英語教學中“讀寫聯(lián)結”的教改實踐,探索出了高中英語教學中“讀寫聯(lián)結”最基本的兩大策略:一、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建構英語語言圖式;二、充分利用閱讀材料進行寫作訓練;據(jù)此提出了句子寫作訓練、段落寫作訓練、語篇組篇訓練等三方面具體的教學實踐策略,以期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讀寫聯(lián)結 ?語感 ?建構 ?策略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8-0084-01
一、理論依據(jù)及概念闡釋
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探究活動?!庇纱丝梢?,“主題意義”是聯(lián)結閱讀和寫作的關鍵紐帶。語言學習的過程概括為輸入—內化—輸出這樣一個整體循環(huán)。閱讀是信息輸入,是語言圖式的內化;寫作是信息輸出,是語言圖式的外化。讀寫聯(lián)結是指閱讀和寫作在內容、形式、思想等多方面的結合,是雙向互動的過程,體現(xiàn)了語言運用過程中內容與形式、學與用的統(tǒng)一。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承、共同促進的關系。因此,高中英語教學中應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有機整合,相得益彰。
二、通過閱讀培養(yǎng)英語的語感,建構英語語言圖式
以“主題意義”為核心的讀寫聯(lián)結,首先有賴于語感的培養(yǎng)。語感是學習者個體在長期語言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在瞬時間內不依靠邏輯思維而憑借直覺感知語言內涵的能力。在非英語為母語的背景下,形成英語語感首先有賴于閱讀實踐。只有閱讀實踐達到一定量的積累,才能形成語感。學生除閱讀教材中的文章外,教師應適當選擇聚焦于“主題意義”的各種文章讓學生充分進行閱讀實踐,注重所選材料“主題意義”的表達和內容的可讀性、語言的表達形式及藝術感染力,多方面、持續(xù)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形成良好的語感。在閱讀實踐中,盡可能以“主題意義”為核心,體會不同文章“主題意義”各自是如何表達的。同時,學習不同作者對同一“主題意義”進行表達時所運用的語言表達策略,使學生獲得豐富多彩的語言圖式。外化的語言行為是聽說讀寫,特別是讀與寫的語言實踐,而內在的決定因素是語感和語言圖式。
三、充分利用閱讀材料進行寫作訓練
在學生建立了良好的語感和豐富多彩的語言圖式后,相應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寫作的能力。在鍛煉寫作能力的時候,需要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即建構基本的語言運用的圖式。這種圖式是詞匯、短語的積累,尤其是詞語之間內在邏輯關系的建構。這種邏輯關系的建構是基于語法的學習。語言圖式的建構,首先有賴于結合閱讀材料中的典型例句梳理出關于語言圖式的內在結構,并經常積累,分析典型句式,獲得豐富多彩的語言圖式;其次,開展大量的語言運用實踐訓練,特別是寫作訓練,使學生能夠在寫作中嫻熟地運用這些語言圖式。
四、具體的教學實踐策略
1.句子寫作訓練
句子是體現(xiàn)語言圖式的最基本單位。文章中重點、主要邏輯關聯(lián)切換部分的語句的質量,對文章的整體表達效果有最為直接的影響。要想寫出符合英語語法的句子,就要掌握語言的內在規(guī)律(即語言圖式)。(1)造句:從課文中選擇常用的詞、短語,熟記并造句。針對有代表性的句型,做詞語替換和句型轉換,以使學生內化各種句式。人教版必修1 Unit5 中的 A great person is someone who devotes his/her life to helping others就可以改寫為:A great person is someone who is devoted to helping others.這種訓練,是學生獲得并運用語言圖式的基本方式。(2)合并、改寫句子:從閱讀材料中選出一些簡單句,篩選出不同對應邏輯關系下的排列順序,通過添加適當?shù)倪壿嬄?lián)系語,將其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文章思路合并成并列句、復合句等。人教版必修1 Unit1 中的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句中的hanging 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為分詞短語作后置定語,相當于定語從句that/which hang 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通過比較學生了解了現(xiàn)在分詞作定語怎樣擴展為定語從句,引導學生分析句子各成分的關系。這是使學生獲得并運用較為復雜的語言圖式的訓練方式。(3)英漢句子互譯:從文章中選出典型的句型,經過不同主題、語境的篩選,做互譯的練習,通過對比,使學生熟練運用英語句式。人教版必修1 Unit3 中prefer的用法。翻譯“我寧愿看書而不愿看電視”I prefer reading books to watching TV.或I prefer to read books rather than watch TV. 這是使學生獲得并運用豐富多彩的英語語言圖式的訓練方式。
2.段落寫作訓練
作為段落的基本構件,句子間表達的內容要有連貫性、流暢性和可讀性,能夠讓讀者在不同段落切換中閱讀,有明確的關系點、條理性、邏輯性,能按主題范圍展開。(1)段落組合:把段落中的句子打亂,讓學生重新組合成意義連貫的段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組段能力。(2)段落改錯:通過讓學生對詞語搭配、結構有誤的段落改錯,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時分析和銜接連貫段落的能力。(3)段落寫作:圍繞主題句擴寫成段落,為連段成篇打基礎。在學習人教版必修1 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后,讓學生圍繞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 列出學英語的目的:1.to use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2.to talk to native speakers;3.to learn in western countries;4.to trade要求學生寫成段落。注意上下句之間的邏輯思路、銜接等各種寫作要素。
3.分析語篇結構,判斷組篇方式
閱讀和寫作兩種不同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建立在對語篇解讀能力的基礎上。在解讀語篇的時候要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根據(jù)具體的文章思路和表達手法,進一步分析段落層次,領悟銜接手段,領會謀篇布局特點,增強篇章意識。通過對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文本分析,使學生熟悉篇章的常見結構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從文章中學習、模仿寫作方法,開展訓練,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一步遷移內化知識,做到讀與寫之間的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J].2017版.
[2]朱秀全.從寫作和閱讀的關系看寫作對閱讀的影響[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34-36.
[3]謝薇娜.談閱讀與寫作的交融性[J].外語教學,1994(4):50-51.
作者簡介:
狄艷花(1967-),女,甘肅金塔人,漢族, 英語本科專業(yè)畢業(yè),現(xiàn)為甘肅省金塔縣中學教師,從事高中英語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