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賢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7-0203-02
教育是一項最美的事業(yè),在教育這片熱土上,我已用心、用情地耕耘了二十年。在這段說長不算太長,說短亦不算太短的歲月里,我始終以一顆赤誠之心面對學生,以一顆平常之心做平常之事。二十年來,三尺講臺上上演了無數(shù)教育的點點滴滴。那些曾經(jīng)令人心動的點滴有些隨著時光的流逝已沉入記憶的深處,而有些卻如同樹根一樣,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2015年的春季,我有幸參加了為響應(yīng)甘肅省教育廳的教育扶貧項目,蘭州市教育局組織實施的“三區(qū)”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的千人動員啟動大會。因為我的主動申請,會后我被派遣到蘭州市榆中縣恩玲中學支教。
記得當我剛踏進恩玲中學的大門時,便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所震撼,因為,恩玲中學比我任職的學校大了好多倍,那寬敞的校園,那一排排磚紅色風格的教學樓、學生公寓樓、辦公樓以及圖書館,無不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心中暗想,在這里求學的孩子的學業(yè)水平應(yīng)該也不會差太多吧。帶著這份想法,我緊張的心理也稍微放松了一些。雖然事后我知道情況遠非我想象的那樣。
當我第一次踏進恩玲中學的教室時,映入我眼簾的是孩子們那一雙雙充滿了渴望的眼睛,還有那真摯純樸的笑容,面對著這樣的他們,我一下子鎮(zhèn)定下來,當我從容地介紹完自己并告訴孩子們我是一名支教老師時,孩子們用熱烈的掌聲表示對我歡迎。在恩玲中學第一堂課,上課之前孩子們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以及上課之后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都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孩子們的學業(yè)基礎(chǔ)和城里的孩子相比,確實差距比較大,但他們那么憨厚樸實,那么積極向上。這讓我暗自下定決心,支教的這一年即使再苦再累再難,也一定要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進步。于是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一名支教老師。我抓住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認真?zhèn)湔n、上課,及時批改作業(yè),及時反饋問題。而且除了上課,我一有空閑的時間就找機會和孩子們交流,我想更好的更全面的幫助這些孩子。于是,教室、樓道、宿舍以及校園的許多角落都曾留下我和孩子們聊天的身影。很快我和孩子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孩子傳達了他們對我教學的真實想法,我也因此不斷地反思我的教學,調(diào)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一次學校組織的月考中,我所帶的四個班的物理成績在平行班中遙遙領(lǐng)先,這確實出乎我的意料,帶給我很大的驚喜。而當孩子們得知成績時,他們也喜出望外,臉上多了幾分自信和快樂,我感覺到他們對我又多了幾分信任。孩子們越來越喜歡上我的物理課,我也一如既往、勁頭十足地投入到教學當中。而在每次的考試中,孩子們的成績也一直保持著遙遙領(lǐng)先的地位,有時甚至超過了重點班。
恩玲中學的支教生活逐步地步入正軌,但我也要不得不去克服很多困難。由于我和學生同住在學生公寓,學生住樓上,我住樓下,公寓設(shè)施簡陋,墻壁、水管都不隔音,到了晚上,學生在樓上打鬧的聲音及下水道不斷的水流聲都無形被放大到極致,經(jīng)常擾得我睡眠不好。對家人的思念和擔憂,對學校居住環(huán)境的不適應(yīng),一度也令我身心疲累,但后來回想,每當我進教室時,我的狀態(tài)立即就改變了,我總是精神百倍,面帶微笑地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這從后來孩子們的言談中也得到驗證,孩子們說“面帶微笑,和藹可親”是我在他們心目中的一張名片。
現(xiàn)在想來,或許是恩玲的孩子們給了我勇氣和力量,他們對我的信任、友愛與支持,他們對知識的那種強烈的渴望,不容我辜負。我既然來這里支教,就必須要完成來這里的使命。
恩玲中學的生源主要來自農(nóng)村和偏遠山區(qū),學生的家庭條件普遍都不是很好,雖然大多數(shù)孩子們都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但也有部分孩子自卑感強,體現(xiàn)在學習上,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學好,一有困難就退縮;還有一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學習,因而學習動力不足。針對這些情況,我有時會抓住課堂上的一些小契機現(xiàn)身說法,我會跟孩子們講述我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講述我在求學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我又是怎么克服困難,學有所成的。記得有一次在引導和鼓勵學生學習要有目標和理想時,我說,我教書育人近二十年,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到貧困落后的地方了解那里的教育現(xiàn)狀和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并為之做點什么,而今天此時我就站在你們的面前,我的夢想實現(xiàn)了。孩子們聽了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大受鼓舞,我感覺之后他們自信多了,學習上也比以前更加專注和用功。
一年的支教生活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間很快就過去了,臨別前,學生們用掌聲與淚水為我送別。現(xiàn)在每每想起那一幕,掌聲猶在耳畔。時隔兩年,2018年,我又被抽調(diào)參加了甘肅省教育廳舉辦的甘肅省“三區(qū)”老師專項計劃支教暨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永靖中學蘭州班高三畢業(yè)班的教學工作。同樣的一幕再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依然是貧困落后的地方,孩子們還是那樣的純樸天真,那樣的渴望知識,而我也一如既往的傾注所有的愛,全力以赴地工作。有付出就有回報,付出越多,回報越大,在2018年的高考中,我任課的蘭州班的孩子們考出了優(yōu)異的成績,六百分以上的孩子達到四人,二本上線率明顯高于該校往年的成績。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馬柯連卡曾說過:“愛是無聲的語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劑?!苯處煂W生的愛,勝過千次萬次的說教。教師對學生真誠地愛,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我相信,在恩玲中學的365天,在永靖中學的365天,這顆愛的種子早已在我心里生根發(fā)芽并長成為一棵參天大樹。
時至今日,我依然常常想起在恩玲中學和永靖中學支教的那段時光,那兩年的鄉(xiāng)村支教生活記憶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是我教育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