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李 敏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黑龍江大慶163712)
在注水開發(fā)油田中,水驅特征圖版已廣泛應用于水驅采收率預測[1-3],但關于CO2驅替特征圖版預測采收率的研究還比較少,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實驗方法或者數(shù)值模擬[4-12]。呂成遠等[13]建立了低滲透油藏CO2非混相驅替特征曲線。孫雷等[14]建立了Y 區(qū)塊油藏開發(fā)動態(tài)的CO2混相驅規(guī)律圖版。但這些都不適合大慶外圍油田CO2近混相驅油藏采收率預測。本文建立了基于大慶外圍油田基礎物性和流體PVT 參數(shù)的混相、近混相、非混相驅非均質理想模型,定義了含碳率-累產油、A型、B型3種CO2驅特征曲線,優(yōu)選出適合大慶外圍油田近混相驅的A 型氣驅特征曲線,推導出了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公式,建立了S區(qū)塊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并進行修正,應用改進后的圖版預測了S區(qū)塊CO2驅采收率,為同類區(qū)塊下一步的開發(fā)及評價提供技術支撐。
通過建立非均質理想組分模型表征CO2混相驅、近混相驅、非混相驅的動態(tài)特征,數(shù)據來源于外圍油田基礎物性和流體PVT參數(shù)(表1),模型為300 m×250 m五點法井網的非均質理想模型,平均滲透率2×10-3μm2,橫向網格步長10 m,縱向網格步長5 m,模型節(jié)點數(shù)90×110×1=9 900個。非均質模型能更好的表述驅替的指進現(xiàn)象,混相帶運移速度更接近實際模型。
采用混相體積系數(shù)來定量表征不同類型CO2驅油過程中的混相狀態(tài),可以驗證三種理想模型是否符合混相、近混相及非混相驅,驗證結果見表2。
混相驅模型中,全混相體積系數(shù)在50%以上,非混相體積系數(shù)為0,可以驗證模型為混相驅,能表征混相驅替特征;近混相模型中,半混相體積系數(shù)初期達到80%以上,隨著驅替進行逐漸降低,非混相體積系數(shù)逐漸增加,全混相體積系數(shù)在10%左右,可以驗證模型為近混相驅,能表征近混相驅替特征;非混相模型中,非混相體積系數(shù)為100%,可以驗證模型為非混相驅,能表征非混相驅替特征。
將3種不同驅替類型的數(shù)據從模型中導出,在半對數(shù)坐標系中分別繪制混相驅、近混相驅、非混相驅含碳率fg與累積產油Np關系曲線,判別、選定直線段數(shù)據點,不同驅替類型繪制曲線見圖1。
圖1 不同驅替類型含碳率-累產油關系曲線Fig.1 Gas content-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curve with different displacement types
直線段fg~Np線性關系式:
取含碳率98%的可采儲量為技術可采儲量:
計算出采收率:
式中:fg為含碳率,%;Np為累積產油量,104m3;a1曲線截距;b1為曲線斜率為技術可采儲量,104m3;ER為采收率;N為油田的地質儲量,104m3。
表1 不同混相類型模型參數(shù)Table 1 Parameter of different types for CO2 flooding models
表2 不同混相類型CO2驅模型計算情況Table 2 Computing misci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for CO2 flooding models %
現(xiàn)場統(tǒng)計表明,CO2混相帶突破后,累積產氣量和累積產油量在半對數(shù)坐標中會出現(xiàn)近似直線段[15-16],定義為A型氣驅特征曲線,其表達式為:
經推導得出:
式(5)兩端取對數(shù)得到A 型氣驅特征曲線的微分形式:
由于非混相驅在模型中不存在混相帶突破,在半對數(shù)坐標系中繪制混相驅、近混相驅累產氣Gp與累積產油Np關系曲線,判別、選定直線段數(shù)據點,不同驅替類型繪制曲線見圖2。
圖2 不同驅替類型A型氣驅特征曲線Fig.2 Type A gas 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with different displacement types
取含碳率98%的可采儲量為技術可采儲量:
式中:Gp為累積產氣量,104m3;a2為曲線截距;b2為曲線斜率。
數(shù)值模擬及礦場試驗結果表明,注氣到一定程度后,累積產油氣量與累積產油量在半對數(shù)坐標中呈直線關系,將其定義為B型氣驅特征曲線,其表達式為:
推導得到B型氣驅特征曲線的微分形式:
將3種不同驅替類型的數(shù)據從模型中導出,在半對數(shù)坐標系中分別繪制混相驅、近混相驅、非混相驅累積產油氣量Lp與累積產油Np關系曲線,判別、選定直線段數(shù)據點,不同驅替類型曲線見圖3。
圖3 不同驅替類型B型氣驅特征曲線Fig.3 Type B gas 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with different displacement types
擬合出系數(shù)a3、b3,取含碳率98%的可采儲量為技術可采儲量:
式中:Lp為累積產油氣量,104m3;a3為曲線截距;b3為曲線斜率。
將上述3 種特征曲線計算出的3 種不同驅替類型的采收率與數(shù)值模擬計算結果相比較,結果表明:混相驅及近混相驅模型中,3種CO2驅特征曲線法計算采收率值誤差均較小,在3%以內;非混相驅模型中,含碳率-累產油關系曲線法計算采收率值誤差較小,在3%以內,計算結果見表3。
在優(yōu)選出的適合CO2近混相驅的3 種特征曲線的基礎上,分別推導含碳率和采出程度的關系式。
前面已定義油藏的地質儲量N,累積產油量為Np,則采出程度Ro:
式(11)代入式(1),得到含碳率-累積產油曲線含碳率和采出程度的關系式:
表3 CO2驅特征曲線法采收率計算值與數(shù)值模擬值誤差Table 3 Errors between calculated and simulated values of oil recovery by CO2 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method
式(11)代入式(5),得到A型氣驅特征曲線含碳率和采出程度的關系式:
式(11)代入式(9),得到B 型氣驅特征曲線含碳率和采出程度的關系式:
由式(12)~(14)建立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圖版(圖4),并與大慶外圍油田近混相驅S區(qū)塊實際動態(tài)相比較,從圖版看出A型氣驅特征曲線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圖版,與S區(qū)塊實際動態(tài)趨勢最為接近,因此,選取A型氣驅特征曲線進一步建立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
圖4 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圖版Fig.4 Gas content-recovery degree curve
由A型氣驅特征曲線公式(5)兩邊求導得出:
累積產油量Np為地質儲量N和采出程度Ro的乘積,代入式(15)得:
令C=Nb2,D=a2+lnb2,代入式(16)得:
C值的求取方法有兩種:①通過地質儲量和A型氣驅特征曲線斜率的乘積;②由式(17)可以看出和采出程度Ro在半對數(shù)坐標中成直線關系,曲線斜率即為C值。
經濟極限含碳率fg=E時,對應的采收率為Rw,則有Ro=Rw,代入式(17),得:
式(17)減去式(18)得:
將確定的C值與經濟極限含碳率代入式(19),便可得到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
大慶外圍油田S區(qū)塊平均空氣滲透率1.16×10-3μm2,平均孔隙度10.3%,為典型低孔特低滲儲層,原始溶解氣油比22.8 m3/t,原始地層壓力22.05 MPa,最小混相壓力32.2 MPa,為CO2近混相驅,該區(qū)塊2007年投產,直接注氣開發(fā),進行CO2驅先導性試驗,注氣井10口,采油井14口。
5.1.1 方法一
S 區(qū)塊地質儲量為118.7×104m3,將區(qū)塊數(shù)據代入式(3),繪制S區(qū)塊A型氣驅曲線,求得b2=0.112 1,C=Nb2=16.6(圖5)。
5.1.2 方法二
圖6 S區(qū)塊ln[fg/(1-fg)]與采出程度Ro關系曲線Fig.6 Relation between ln[fg/(1-fg)]and recovery degree Ro of S block
將上述兩種方法得出的C值取平均,求得C=16.92。
根據盈虧平衡關系可知,當日產油量的收入等于驅油劑成本、日操作成本和稅金總和時,此時的油氣比就是關井油氣比。
式中:P為油價,美元/bbl;P1為CO2售價,元/t;P2為CO2注入費,元/t;P3為產出CO2處理費,元/t;P4為產出CO2售價,元/t;P5為操作成本,元/t;R為油氣比,m3/t;C為換油率。
圖7 S區(qū)塊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Fig.7 CO2 near-miscible 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chart of S block
根據S 區(qū)塊相關經濟參數(shù),CO2售價400 元/t,注入費用100 元/t,產出CO2處理費150 元/t,操作成本1 211.71元/t。
計算表明當油價50美元/bbl,換油率為0.2時,油井關井油氣比為3 000 m3/t。
標況下CO2的密度為1.97 kg/m3,計算出S區(qū)塊經濟極限含碳率fg=85.7%
經濟極限含碳率fg=85.7%時,采出程度Ro等于采收率Rw,代入式(19)得到含碳率、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關系式
利用式(21)繪制得到S 區(qū)塊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圖7a)。
為了提升圖版應用的準確性,對S區(qū)塊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進行修正,修正后的含碳率、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關系式為:
式中:P、Q為修正常數(shù);Ri為無氣采收率,%。
利用修正后的關系式,修正后的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見圖7b。
可以看出S區(qū)塊的生產數(shù)據符合采收率21%曲線趨勢,該區(qū)塊現(xiàn)場預測的采收率為21.3%,比較接近,驗證了圖版的準確性,可以用來預測S 區(qū)塊的采收率和開發(fā)效果評價。
1)采用混相體積系數(shù)來定量表征不同類型CO2驅油過程中的混相狀態(tài),井驗證三種理想模型符合混相、近混相及非混相驅,可以用來建立不同驅替類型特征曲線。
2)根據混相、近混相、非混相不同驅替類型模型,建立了含碳率-累積產油、A型、B型3種不同驅替類型CO2驅特征曲線,以數(shù)值模擬計算的采收率為依據,經過優(yōu)選,3種曲線均能用于近混相驅特征曲線計算。
3)應用優(yōu)選出的特征曲線,推導出適合大慶外圍油田CO2近混相驅的含碳率和采出程度關系式,建立了適合S區(qū)塊的含碳率和采出程度圖版,并與S區(qū)塊實際動態(tài)相比較,選取A 型氣驅特征曲線進一步推導出了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公式。
4)應用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公式,結合S區(qū)塊生產動態(tài),運用關井氣油比上限計算出S區(qū)塊經濟極限含碳率,建立了S區(qū)塊CO2近混相驅特征圖版并進行修正,應用修正后的圖版預測了S區(qū)塊采收率,和現(xiàn)場預測結果接近,表明修正后的圖版可以用來進行CO2近混相驅區(qū)塊的采收率預測和開發(fā)效果評價。